范镇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
范镇的诗文>>
范镇的名句>>

人物事迹

  为人处事

  范镇十八岁之年,即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偶遇成都知府薛奎,接谈之间,赏识其才,惊谓“此乃庙堂之人也!”遂聘至官舍为子弟讲学授课。范镇却不因此就稍有傲气,他坚持独自步行进出,既不乘车坐轿,亦不许迎送,如此一年有余,守门人尚不知他乃府台上宾。后来薛奎还朝,随带范镇入京,欣然向人夸示在蜀中“得一伟人”,并预言范镇“将以文学名世”。果然范镇赋诗论文,迅即蜚声京华。被评为像司马相如、陈子昂那样;一出剑门即表仪一代,领袖百家的人物。时京都有宋庠、宋祁兄弟,皆以文扬名,至观范镇文章,甚觉钦慕,自叹弗如,并与之定为布衣之交。

  不久范镇举进士、礼部奏为头名,因为他不愿意在唱名时首先站出来,欢欣雀跃,陈述自己乃状元,有煞“风景”,仅授新安主簿.继升东监直讲。数年之后,为宰相宠籍荐升直秘阁、开封府推官等职,旋升起居舍人,知谏院。范镇胸襟开阔,洞察力极强,在政坛上一贯有高处着眼,大处着力的作风。时有奏章上疏论政,主张官吏,军权酌取其“中”,反对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和质量赢劣的庞大军队;兵、民、财三个系统亟须通气协调,不要互不相知,各行其是;特别要赏民、养民以增强国力,方能有效抵御外侮。不然“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等等,敢于直言不讳,而又深切当时现实。

  直言不讳

  仁宗皇帝赵祯在位多年无嗣,嘉祐二年(1057)突然发病,群臣惊虑,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希望赵家及早选定二位储君,以安人心,而赵桢总想自己能有一个亲生儿子来消受这万里河山,故不愿过继太子。民间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相传;拥立之事,牵涉到政治集团的宗派斗争,但失败,身败名裂,故群臣又都“莫敢先言”。惟范镇下决心,纵然掉脑袋也应“死于职”,不愿死在来争夺皇位乱军之中。他三次面见仁宗陈述争论,十九次上奏本章。力述立嗣理、由“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仁宗因此怒恼,范镜知谏院职,改集贤院修撰。后来他累申前议;文得韩琦等共同努力,帝始定赵曙继嗣。至邵位,英宗欲拜范稹为幸梢,但他又反对追尊赵曙生父为“皇考”,遂迁翰林侍读学士,次年出知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

  贷粮救灾

  时值陈州饥荒,饿殍遍野,他上任三天毅然下令贷钱三万余贯、贷粮三万余担救济灾民。范镇此举事先未经朝廷获准,以致监司急迫追查,他只得上书自劾辞官;帝下诏恕其过。殊知是年陈州丰收,官府所发钱粮如数收回。熙宁元年(1068)神宗赵顼继位,范镇迁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兼侍读、旋知通进银台司湘当于门下省。

  反抗变法

  次年,王安石正进行变法改制,实行了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范镇站在司马光等人的立场上,竭力反对新法,曾五次上疏反对新法,在疏中指斥王安石以喜怒为赏罚,“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王安石看到奏疏,十分气愤,连手都颤抖了,亲自起草诏书,痛斥范镇。范镇便以户部侍郎的官职致仕退休。范镇临行前上表谢恩,仍坚持己议,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求神宗“集群议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退休后,苏轼前往祝贺,说“公虽退,而名益重矣!”范镇十分难过,认为“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整天与宾客一起饮酒赋诗。

  走访山水

  范镇居成都期间,曾东下长江,出三峡,游荆湘,直至京城汴梁,遍访名山大川,作诗三百多首,佳作不乏。如《游昭觉寺》。 “炎蒸无处避,此地忽知寒。松砌行无际,石房禅自安。鸳鸯秋沼涨,蝙蝠晚庭宽。登眺见甲舍,衡茅半不完。”作者以热冷对比,远近相衬,勾勒出成都昭觉寺一幅清和图景。万松散凉,石屋人静,似有阵阵仙风飘送人间,不胜悠然。沈德潜《唐诗别裁》评谓“语谈而味终不薄”。如《仲远龙图见邀学射之游先寄五十六言》:“几年魂梦寄西州,春晚归逢学射游。千里香风尘不动,半山晴日风雨收。指伪武弁呈飞骑,次第红妆数胜筹。夹道绮罗瞻望处,管弦旌帜旆拥邀头。”“仲远”是蔡延庆的字,时知成都府。“学射”即学射山(今成都市磨盘山)。可以想见当年学射山骑射比富场景,人涌曲扬,盛况空前,写得来情景交辉,格调雍容。

  晚年生活

  元丰八年(1085)哲宗赵熙即位,废新法,起用旧臣,拜范镇端明殿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他已年近八十,加以从孙范祖禹劝阻,未就职,遂改提举崇福宫以银青光禄大夫再次致仕,赠蜀郡公。范镇尚通晓音律,曾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受诏与刘几行考定大乐。范镇以为“定乐当先正律”,访考采用多种必要工具,制作律尺,龠名、升斗、豆区、躏斛,正待访求真黍尺,最后定准黄钟。不料刘几却袭用仁宗时李照改定的音准,再加用四清声,就前去抢功报喜。第二年铸成全套黄钟。哲宗君臣们举行盛大的观听典礼。范镇不悦,曾向人申言此乐为刘几所为。大乐合成三日,即元祐二年(1087)十二月,范镇忽然病故,享年八十一岁。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文。

  与司马光

  司马光同礼部尚书张存三女结婚。婚后,司马光常常不进卧室休息,独身在书房里过夜,且头枕木枕。一日,司马光的好友范镇来访,夫人便将自己独守空房之事讲了出来。司马光当着好友的面只好讲出实情。他说:“食君之禄,为君之臣,理应为国效忠,为民尽力。我怕自己只图享受,忘了国家的忧患;只图当官,忘了百姓的疾苦。便让木匠用圆木给我做了枕头,每当它一滚动,我就会从梦中惊醒。然后静坐书案前,想想当天哪些事情没有办好,以便第二天补救。我觉得,只有时时刻刻挂民在心,战战兢兢当官,才能不负朝廷。”夫人张儒秀听了十分感动,说:“既然君实为此忧国忧民,就是守一辈子空房,我也心甘情愿!”这就是宋史上有名的司马光“头悬警枕,忧国忧民”的故事

  范镇与司马光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而且约定生则之为作传,死则之为作铭。后来,司马光为范镇作传;司马光死后,范镇为司马光作墓志铭。史书记载范镇清白坦荡,待人以诚,恭俭慎默,从不褒贬评论他人。遇到重大问题时镇静从容,态度柔和而语气庄严,即使在皇帝面前也能坚持己见。《东斋记事》共六卷,《宋史·艺文志》记作十二卷,马端临《文献通考》记作十卷,但上达两个本子早已失传。今天我们看到的本子是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时采辑《永乐大典》中所收条目,分类编辑,共为五卷,再加上江少虞《事实类苑》、曾忄造《类说》中的有关条目,总计有六卷。中华书局1980年9月出有汝沛点校的《东斋记事》五卷及附录。

  范镇与司马光都奏请皇帝颁布乐律度尺的法令,又与司马光反复讨论诘难,书信往返数万言。他们从前在秘阁任职时,只是在议论乐律方面见解不同时,就用下棋来决胜负。司马光(字君实)没有取胜。过了二十年,司马光在西京洛阳。范镇去看他,别的书都不带,只带从前讨论过的八篇乐论。他们争论的问题好几天都没有解决,又以投壶来决胜负。这次范镇没有取胜。司马光高兴地说:“大乐(即太乐,掌使乐人之官)还魂了!他们二位讨论乐律为什么以下棋、投壶这类游戏作为结束呢?这是为了平息自以为是的傲气。这种傲气很难平息,只有虚心才能看清道理。如果争论激烈,用词尖锐,则宜暂时停止,稍待双方心平气和下来,这样是非就会自己明白。所以,人们只知道用言语来进行的辩论,而不知道不用言语的辩论才是最好的辩论。如果有人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以为它是攻不破的,那么有智慧的人代代都会出现,就留待后人去评说罢。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