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
《释名》曰:诏,照也。人闇不见事,则有所犯,以此照示,使照然知所由也。
蔡邕《独断》曰:制,诰。制者,王者之言必为法制也;诏犹告也,告教也。三代无其文,秦汉有也。
《文心雕龙》曰:皇帝驭寓,其言也神。渊嘿负扆,而响盈四表,其惟诏策乎?昔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命之为义,制性之本也。其在三王,事兼诰、誓。誓以训诫,诰以敷政。降及七国,并称曰:命。命者,使也。秦并天下,改命曰"制"。汉初定仪,则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郡,诏告百官,制施赦令,策封王侯。策者,简也。制者,裁也。诏者,告也。敕者,正也。观文、景以前,诏体浮杂。武帝崇儒,选言弘奥。策封三王,文同典、训,劝戒渊雅,垂范后代。及光武拨乱,留意词采,而造次喜怒。时或偏滥。暨明、章崇学,雅诏间出。和安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诏敕,假手外请。建安之末,文理代兴,潘勖九锡,典雅逸群;卫觊禅诏,符采炳燿,不可加也。自魏、晋策诰,职在中书。刘放、张华,管于斯任,施令发号,洋洋盈耳。魏文以下,词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弊乎?晋氏中兴,惟明帝崇才,以温峤文清,故引入中书。自斯已后,体宪风流矣。夫王言崇秘,大观在上,所以百辟其刑,万邦作孚。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晖;优文封策,则气含云雨之润;敕戒恒诰,则笔吐星汉之华;启戎变伐,则声存洊雷之威,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诏敕法,则词有秋霜之烈:此诏策之大略也。
《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惟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即重封。露布州郡者,诏书也;其文曰:"告某官云如故事。"诫敕者,谓敕某官。他皆类此。
《汉书》曰:诫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文曰"有诏敕某官",是为诫敕。世皆名此为策书,失之甚也。
又曰:《淮南王安传》曰: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於诸父,辨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师古曰:书赐之也。)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
《东观汉记》曰:第五伦每见光武诏书,常叹曰:"此圣主也,当何由一得见,决矣!"等辈笑之曰:"汝三皇时人也,尔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主耶?"伦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
范晔《后汉书》曰:隗嚣宾客掾吏多文才士。每所有事,当世才士大夫皆讽诵之。故帝有所答,尤加意焉。
《魏志》曰:明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帝引见刘放、孙资入卧内问之。放、资对曰:"燕实自不堪大任。"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资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帝室。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放、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
又曰:蒋济上《万机论》,帝嘉之,入为散骑常侍。时有诏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当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尚以示济。济既至,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它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戒,天子无戏,古人所慎,惟察之。"於是帝意解,追取前诏。
王隐《晋书》曰:武帝泰始四年班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民;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华;五曰去人事。
又曰:楚王玮既诛汝南王亮,寻又诏云:"玮矫诏。"行斩刑。临死,出其怀中青纸以示监刑尚书刘颂,流涕而言:"此诏书也,受此而行,谓为社稷。今更为罪,托体先帝,枉受如此,幸见申列。"
《晋书·杨骏传》曰:武帝疾笃,未有顾命,佐命功臣皆已没矣。朝臣惶惑,计无所从。而骏尽斥群公,亲侍左右,因辄改易公卿,树其心腹。会帝少间,见所用者,乃正色谓骏曰:"何得便尔?"乃诏中书以汝南王亮与骏夹辅王室。骏恐失权宠,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匿。中书监华廙恐惧,自往索之,终不肯与。信宿之间,上疾遂笃。
又曰:齐王冏入宫,称诏废贾后。后曰:"诏当从我出,何诏也?"
《晋中兴书》曰:初,显宗幼冲,见王导恒拜。又帝与导手诏,则"敬白";中书作诏,则曰"敬问"。於是以为永制。
又曰:桓玄左右称玄为"桓诏"。桓胤谏曰:"诏者施於辞令,不以为称谓也。汉魏之主皆无此言,愿陛下稽古帝则,令万世可法。"玄曰:"此诏以行,今宣敕罢之。"
《后周书》曰:冀俊善隶书,特工摸写。魏文昌初,为贺拔岳墨曹参军。及岳被害,太祖引为记室。时侯莫陈悦阻兵陇右,太祖志在平之,乃令俊伪作魏帝敕书与费也头,令将兵助太祖讨悦。俊依旧敕摸写,及代舍人主书等署,与真无异。太祖说。费也头已曾得魏帝敕书,及见此敕,不以为疑,遂遣步骑一千受太祖节度。
《隋书》:后齐正会日侍中宣诏,慰劳州郡国使。诏牍长一尺三寸,广一尺,雌黄涂饰,上写"诏书"三。计会日,侍中依仪劳郡国计吏,问刺史大守安不,及穀价麦苗善恶,人间疾苦。又班五条诏书於诸州郡国,使人写以诏牍一枚,长二尺五寸,广一尺三寸,亦以雌黄涂饰,上写"诏书"。正会日,依仪宣示使人。使人归以告刺史二千石:一曰政在正身,在爱人,去残贼,择良吏,正决狱,平徭赋;二曰人生坐勤,勤则不匮,其劝率田桑,无或烦扰;三曰六极之人,务加宽养,必使生有以自救,没有以自给;四曰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五曰人事意气,干乱奉公,内外溷淆,纲纪不设,所宜纠劾。
又曰:陈梁制,诸用官式,吏部先为白牒,录数十人名,吏部与参掌人共署奏。敕或可或不。其不用者,更铨量奏请,随才补用。以黄纸录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而典以名帖鹤头板,整威仪,送往得官之家。其有特发诏授官者,即宣付诏诰局,作诏章草奏闻。敕可,黄纸写出门下,门下答诏,请付外施行。
又曰:周武平齐,得李德林,尝谓群臣云:"我常曰惟闻李德林名及见其与齐朝作诏书移檄,我正谓其是天上人,岂言今日得其驱使,复为我作文书,极为大异。"神武公纥豆陵毅答曰:"臣闻明王圣主,得麒麟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瑞物虽来,不堪使用。如李德林来受驱策,亦陛下圣德所感致。有大才用无所不堪,胜於麒麟凤凰远矣。"武帝大笑曰:"诚如公言。"
《唐书·文苑传》曰:徐安贞开元中为中书舍人集贤学士,每上属文作手诏,多令安贞视草。
《风俗通》曰:光武中兴以来,五曹诏书题乡亭壁,岁辅正多有阙谬。永建中,兖州刺史过翔笺撰卷别,改着板上,一劳而九逸。
崔元始《正论》曰:俚语曰:"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永平中,诏禁吏卒不得系马宫外树,为伤害其枝叶。又诏令雒阳帻工作帻皆二尺五寸围。人头各有大小,不可同度,此诏不可从也。
蔡质《汉仪》曰:延熹中,京师游侠有盗发顺帝陵者,卖御物於市,市长追捕不得。周景以尺一诏召司隶校尉左雄诣台,与三日期擒贼。
曹植《说灌均上事令》曰:孤前令写灌均所上孤章三台九府所奏事及诏书一通,置之座隅,孤欲朝夕讽咏以自警诫也。
《语林》曰:明帝函封诏与庾公,信误致王公。王公开诏,末云"勿使冶城公知"。导既视表,答曰:"伏读明诏,似不在臣。臣开臣闭,无有见者。"明帝甚愧,数月不能见王公。
《邺中记》曰:石虎诏书,以五色纸着凤雏口中。
○策
蔡邕《独断》曰:策者,简也。《礼》曰:"不备百文,不书於策。"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篆书起年月,以命诸侯。三公薨及以免罪,悉以策书。
《隋书》曰:诸王、三公、仪同、尚书令、五等开国、太妃、公主拜册,轴一枚,长二尺,以白练衣之。用竹简十二枚,六枚与轴等,六枚长尺二寸。文出集书,皆篆字。哀册、赠册亦同。
《唐书》曰:刘迺字冰夷,为司门员外。崔祐甫秉政,素与迺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迺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雅。祐甫叹仰久之。
《后唐书》曰:同光三年,太常奏吴越王钱镠册礼。案礼文用竹册,上优其礼,敕以玉为之。议者以玉册帝王受命之重数,不可假之,非礼之宜也。
殷洪《小说》曰:魏国初建,潘勖,字元茂,为策命文。自汉武以来,未有此制。勖乃依商、周宪章,唐、虞辞义,温雅与典、诰同风,于时朝士皆莫能措一字。勖亡后,王仲宣擅名於当时。时人见此策美,或疑是仲宣所为。论者纷纭。及晋王为太傅,腊日大会宾客,勖子蒲时亦在焉。宣王谓之曰:"尊君作封魏君策,高妙信不可及。吾曾问仲宣,亦以为不如。"朝廷之士乃知勖作也。
○诰
《尚书·商书》曰: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
又《周书》曰: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又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作《康诰》。
又曰:康王既尸天子,(尸,主也。主天子正号。)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李充《翰林论》曰:诫诰施於弼违。
《后周书》曰:苏绰。自有晋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太祖欲革其飏,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其词曰:"惟中兴十有一年仲夏,庶邦百辟咸会於王庭,柱国洎群公列将罔不来朝。时乃大稽百宪,敷乎庶邦,用绥我王。"度词不多载。自是之后,文笔依此体。
《三国典略》曰:周太祖大飨群臣,史宫柳虬执简书告于庙曰:"废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岁,文皇帝托於安定公,曰:\'是子也,才由公,不孝、不才亦由公,勉之。\'公既受兹重寄,居元辅之任,又纳女为皇后,遂不能训诲有成,致令废黜,负文皇帝付嘱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谁?"太祖乃令太常卢辨作诰喻公卿曰:"呜呼!我群后暨众士,维文皇帝以襁褓之嗣托於予,训之诲之,庶厥有成,而予罔能弗变厥心,庸暨乎废坠我文皇帝之志。呜呼,兹咎予其焉避?予实知之,矧尔众人心哉!惟予之颜,岂惟今厚?将恐后世以予为口实。"
《唐书》曰:孙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已来,苏颋、齐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苦思,文理精练。
《晋史》曰:高祖令制诰之辞不得虚饰冗长,必须陈其实行,以正王言。
○教
《尚书·舜典》曰:帝曰:"契,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春秋元命苞》曰: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谓之教。教,效也,言上为而下效也。
《文心雕龙》曰:教者,效也,言出而民效也。故王侯称教。昔郑弘之守南阳,条教为后所述,乃事绪明也。孔融之守北海,文教丽而罕施,乃治体乖也。若诸葛孔明之详酌,庾稚恭之明断,并理得而词中,教之善也。
《汉书》曰:京兆尹王遵出教令。
○诫
《文心雕龙》曰:戒敕为文,实诏之切者。魏武称作敕戒,当指事而语,勿得依违,晓治要矣。及晋武敕戒,备告百官,敕都督以兵要,戒州牧以董司,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有训典焉。戒者,慎也。禹称,戒之用,休,君父至尊,在三同极。汉高之敕太子,东方朔之戒子,亦顾命之作也。及马援以下,各贻家戒。班姬《女戒》,足称母师矣。
《太公金匮》曰:武王曰:"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曰:\'余君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为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东方生传》曰:朔戒其子以上容首阳为拙,(应劭曰:容身避容也。)柱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易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后汉书》曰:马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在交阯,还书诫之曰:"闻人之过失如闻亲名耳,可得闻而口不得言也。好论人长短,妄有善恶者,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龙伯高敦厚周慎,谦约节俭,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李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有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似反类狗也。"裴松之以为援此诫可谓切至之至,不刊之训矣。
杜恕《家事戒》曰:张子台,视之似鄙朴人,然其心中不知天地间何者为恶,毅然如与阴阳合德。作人如此,富贵祸害何由而生?
陶渊明《道诫》曰:夫天地赋命,有生必有终。自古贤圣谁能独免?汝辈既稚小不同,生当思四海皆为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此为成,因丧立功。它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於没齿;济北汜雉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家,人无怨色。《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汝其慎哉!
颜延年《廷诰》曰:喜怒者,有性所不能无,常起於褊量而止於弘识。然喜过则不重,怒过则不威。能以恬漠为体,宽愉为器,则为美矣。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故动无堡容,举无失度,则为善也。欲求子孝,必先为慈;将责弟悌,务念为友。虽孝不待慈,而慈能植孝;悌非期友,而友亦立悌。夫和之不备,或应以不和,犹信不足焉,必有不信。傥知恩意相生,情理相出,可使家有参差,人皆由损。枚叔有言:欲人勿闻,莫若勿为。御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论语》云:"内省不疚,何忧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