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矣。”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却收不到推举贤能的实效,社会反而越来越动荡,以致让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公答道:“这是因为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徒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文王问道:“那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答说:“寻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那些被世俗称赞的所谓的贤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贤人。”
文王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太公说:“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正派的人,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推举任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贬斥。像这样下去,奸邪小人就会结党营私埋没真正贤能的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加官进爵,所以社会越来越动荡,国家也就无法避免危亡了。”
文王问道:“应该怎样推举贤能呢?”
太公答道:“把将相的职分分开,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根据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实绩。选拔各类人才。考查其能力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