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九月深秋的晨风中,露水沾衣,越窑中烧制的瓷器出窑;颜色似青如黛,与周围的山峰融为一体,夺得千峰万山的翠色。

那些堆放到正确的朝向的瓷器,到夜半时就会盛载一些露水,浅浅地盛有露水的碗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时还残存浊酒的杯子。

注释

秘色:秘色瓷。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此诗中,并一直沿用至今。宋、明、清迄今,学者们为“秘色”一词的确切含义聚讼不已。据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鏐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

九秋:指九月深秋。

千峰翠色:谓越窑釉色就像覆盖山岚的郁郁葱葱的翠色,后用以指青瓷。

好向:即正确的朝向。

中宵:即夜半。

沆瀣(hàng xiè):夜间的水气,露水。

共:即如同。

嵇中散:即嵇康,三国魏时曾任中散大夫,故也称嵇中散。

遗杯:即有酒残留之杯。

赏析

  此诗前二句先写越窑开窑的时间在秋天,再以夸张的手法极言秘色瓷的颜色青翠,像是夺走了千山的苍翠似的;后二句写若在秘色瓷中盛上半夜的露水,就可以陪着嵇康将杯中的残酒喝完。全诗用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抓住了秘色瓷颜色青绿以及光泽盈润的特征来描绘,并突出其风神。

  前两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陆龟蒙远看越窑开窑时的壮观景象而发的感概。其中的一“夺”字可谓神来之笔。在陆龟蒙的心里这秘色瓷的釉色已无法用一般言语去描述,只能用巧妙夺取大自然的“千峰翠色”来雕饰。但在实际的烧窑过程中窑内的烧制温度和火焰气氛很难控制。烧成黄釉、青釉乃至生烧、过烧的都有。所以“夺得千峰翠色来”不但体现了诗人文辞意境的险绝,而且还包含着“千峰翠色”的来之不易。

  后两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是越窑开窑后陆龟蒙近看堆积如山的越窑器(可能碗类较多)时的记实描述和感怀:堆积的碗类越窑,如果放好方向,即口朝上,到夜半时就能盛载露水;如果碗类越窑器口朝下堆放就不是“好向”,因为没法盛载露水。从后二句中读者不仅能够读到陆龟蒙对嵇康的崇敬,并将嵇康当作知音,还能推断出秘色瓷釉面盈润这一隐藏信息。

  诗中提及嵇中散,是因为嵇中散是一位嗜酒爱琴,才气横溢并铁骨铮铮的令后人敬仰的一代罕见名士。陆龟蒙明吟越窑之物,暗示敬慕嵇中散之志向。这也说明陆龟蒙的这首诗并非着眼于秘色越窑,而是借物抒情,暗表心机。明白了诗人的本意后,再回味“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就能体会出这里不仅是吟咏“秘色越器”,而且和于谦《石灰吟》以“秘色”语言明志有异曲同工之效。诗人的感怀是:越窑经历火的洗礼,在九秋风露中,终于“夺得千峰翠色”,此时此景,不禁使人想到嵇中散那样的人杰与鬼雄。此时此刻的陆龟蒙,已被嵇中散孤傲不群、蔑视权贵的性格,直言不讳的气度,超凡绝世的理想所深深吸引,已完全和嵇中散在精神的世界里找到了共鸣,加之嵇中散有很高的才气和节气,于是陆龟蒙才把他作为心灵上的寄托和尊崇甚至效法的楷模。这才有了用秘色瓷在“中宵”的阴阳相交之时“盛取沆瀣”之液共邀和自己有着同样处境、心境的另一时空的知己——嵇中散共饮沆瀣,以销万古之愁,于是便有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的传世佳句。

创作背景

  秘色瓷是在唐代瓷器制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瓷精品,产于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的越州。越窑是中国青瓷最重要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其历史可上溯至近两千年前。东汉年间这里最早完成了陶器的制作,后来又完成了从原始青瓷发展到青瓷的历史过渡。这一带战国时属越国,唐时改为越州,“越窑”因此而得名。越窑青瓷经过不断发展晚唐时达到鼎盛成为了中国的瓷业中心。

  陆龟蒙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晚期,当时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天灾人祸不断,整个唐王朝日薄西山。《新唐书》记载,陆龟蒙“举进士一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陆龟蒙任此卑职后不久便隐居在松江甫里(今江苏苏州东南甪直镇),“多所论撰,虽幽忧疾痛,赀无十日计,不少辍也”。可见此时的他怀才不遇、饱受压抑、满怀忧郁,既对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他只好远离都城长期生活在南方避世。当陆龟蒙初次见到“千峰翠色”般精美绝伦的越窑秘色瓷器时,想象其中宵“盛取沆瀣”之液,他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遂借物咏怀以抒胸中块垒。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猜你喜欢
名园易主似行邮,美竹高松景自幽。
谁信本来天地物,长为己有固无由。
朝来一阵狂风雨。春光已作堂堂去。茂绿满繁枝。青梅结子时。
攀枝惊晼晚。乐事孤心眼。正是惜春归。那堪怨别离。
萦萦袅袅几丝飞,榴叶千灯照晚晖。
紫翠园林莺欲懒,黄昏帘幕燕初归。
花明西苑将迎幸,草绿平原正打围。
一卧海城春又晚,不妨闲处得真机。
冬卿怀绂行清秋,又送两卿归作州。
寄声三州之父老,从今安用思故侯。
朝廷择守重於昔,亲擢名卿畀华职。
两卿更是敭历深,元把麾来复麾出。
双骑紫马去朝天,羁金络月凌虹烟。
逡巡似惜锦障泥,忽流欲渡不肯前。
好官岂为多荣禄,两卿这归得吾欲。
昨夜流星声撼屋,光芒照人不成宿。
起看北斗行云端,驱策四运无停鞭。
劳穿上透多风寒,九州霜露方漫漫。
人间分位各有制,行得一分一分是。
两卿去矣吾亦归,多为天公怜赤子。

深源不出山,令名跨江东。虚声可坐镇,那足敌枭雄。

角巾归乌衣,澹然流高风。悠悠行路口,理合深弥缝。

才穷气先折,咄咄徒书空。

月之可爱虽在水,有水无山非备美。人间好月是西湖,湖光即在山光里。

三十年前湖上游,十度月圆湖外起。霜飘忽满六桥中,镜飞直印三潭底。

四山隐映出楼台,百尺虚明见鳣鲔。是时丝竹在湖船,棹入琉璃水际天。

闻歌或泊山边寺,煮茗遥深石上泉。君游与我谁先后,把卷沉思叹良久。

何年高谢罗浮云,会须更买馀杭酒。

上林曾共见莺迁,五百英豪气戾天。斗在并存嗟白发,成空半已锁黄泉。

菊花酩酊同今日,桂籍风流记旧年。愧辱新诗无以报,误烦褒笔比青钱。

百战休论盖世功,鸿门宴罢霸图空。
虞歌慷慨孤灯下,楚业消沉一炬中。
露湿古墙秋藓碧,霜含老树夕阳红。
英魂若到彭城路,忍听高台唱《大风》。

却与黄鹂相唱和,小餐花露在前枝。微之不读医家语,春日闻蝉再赋诗。

竿竿有参差,叶叶无量限。不根而自生,换却诸天眼。

后学为诗务斗奇,诗家奇病最难医。欲知子美高人处,只把寻常话做诗。

几年中国游方遍,看水看山念念非。海眼枯时千劫坏,日头出处一僧归。

黄梅雨打袈裟时,白蜃云随锡杖飞。富士岩前留语在,庭松新长旧禅扉。

谢了荼縻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巀峰山峡间,有地窄如掌。虽得百二谋,硗确非沃壤。

胡雏姿相异,图虑似不广。如何蚁封微,欲作南面享。

孤城出云层,遗址尚千丈。我来一把酒,慷慨追昔往。

崛起亦奇才,晋室方肮脏。敢与南阳公,逐鹿中原上。

绿阴野色竞相鲜,几度怀君最可怜。一自河梁相隔别,至今鱼雁两茫然。

雨馀云树春芳满,月朗关山客梦悬。万里相思情转剧,不堪回首动经年。

墓田春草色,花信落梅风。倚槛今朝立,怜君客况同。

炊烟微觉冷,酒盏不妨红。莫作焚林叹,荒芜旧绛宫。

声声络纬,薄暮送新凉。坐对晶帘看夜妆。胭脂花衬酒涡庞。

端详。更令我、一缕魂销到夜来香。

轻烟薄雾锁平川,全似江南二月天。
昨夜溪头新雨过,分明洗出太平年。
子是慈明家畔人,直须超卓要惊群。
腾身快入洪波裹,始见曹源正脉分。

云开绝巘郁岧峣,揽胜高朋喜并招。山寺刺泉连鲍井,海门翻雪托胥潮。

呼鸾尚忆登香辇,跨鹤空传品玉箫。箨帽芒鞋元不俗,风流应共振长谣。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