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有子贱且贫,一生家住琴川滨。唯能击鼓与吹笛,更无馀策堪资身。
其妻本是田家女,目不知书心却古。蓬头垢面破衣裳,乐与夫君共甘苦。
夫君卧病忽经年,瓶无粒粟囊无钱。晨昏何以给饘粥,一饱十饥诚可怜。
眼中骨肉犹行路,况彼乡邻肯相顾。徬徨悽楚只天知,嘿嘿更无人可诉。
一朝乞得斗升归,济急庶以全烧眉。不道抵家日将暮,夫命已逐残云飞。
躄地号天几绝气,祭毕随将死相继。谁知村落妇人心,有此堂堂真节义。
老夫闻此十馀年,每叹丈夫多不如。芳名未免久湮没,春秋大笔何人书。
君不见豪儿剥民恣封殖,输谷公门仅千石。如何反得义民名,华表旌门炫金璧。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
小室坐蒲团,死灰念不作。所以护明珠,精修企先觉。
西望匡庐接九华,当年醉色傲烟霞。可怜一片寒江月,犹有千峰护落花。
山寺里头无可作,辊出木毬两三个。不独玄沙遭一攧,雪峰老人亦话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