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纷变态,兹道长若兹。处世或穷达,否泰各有时。
岂无磨与涅,贵在不磷缁。达人乃大观,曲士多致疑。
所以古圣贤,立此垂世辞。慇勤论出处,欲使学者思。
周公尚居东,仲尼岂余欺。愈钝久乃利,臲卼当安之。
我亦道穷者,欲赋鸱鸮诗。
抱琴游帝里,一帽两靴尘。忽忆归金濑,还谋老玉宸。
鱼分仙涧月,虎让古山春。伏事陶弘景,终非是俗人。
柳色初青草渐茸,春寒犹勒杏花风。新烟院落清明后,过雨园林罨画中。
洛社衣冠今日再,兰亭觞咏此情同。吾年最老身仍健,更向尊前借酒红。
不羡惊凡目,宁辞涧壑滨。古枝横卧水,香雪远寻人。
冒腊垂垂发,迎春故故新。径须愁遽别,邂逅且相亲。
朝阳出东方,仪凤正皇皇。凤鸣自有时,得时为休祥。
会看日中天,普照弥八荒。照见箫韶鸣,五彩成文章。
宣尼有遗叹,礼乐空虞唐。何期千载下,重见春官堂。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