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词

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幼女下床穿上新衣,初次学着新娘的拜堂礼。
恐怕他人取笑羞的不敢抬头,紧张的不停抚弄裙带。
注释
小姑:这里是新娘的意思。
结:扎缚、抚弄的意思。

鉴赏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专门吟咏幼女(含少女)的诗作数量不多,但这类诗作大都写得富有诗趣,颇具特色。西晋著名诗人左思的《娇女诗》可谓中国古代最早写少女情态的妙诗。此诗极尽铺陈之能事,着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小女“纨素” 与大女“蕙芳” 逗人喜爱。正如明代谭元春所评:“字字是女,字字是娇女,尽理、尽情、尽态。”明代诗人毛铉的《幼女词》,尽管仅有20字,但状写幼女情态逼真传神,“如在目前”,较之左思280字的《娇女诗》毫不逊色。

  毛铉的《幼女词》仅寥寥数语,便使一个纯真可爱的幼女形象跃然纸上。诗的前两句,写幼女下床穿新衣,初次学着“小姑”(此处指新娘)成婚时拜堂。这里,由幼女“下床着新衣”的动作引出其“初学小姑拜”的另一动作,并在“学小姑拜”之前着一“初”字,便突出了其情窦初开。诗人写幼女“学小姑拜”,旨在描绘其心态,故诗中并未具体描绘她学拜的情景,这一点与施肩吾《幼女词》别无二致。三、四两句笔锋一转,以幼女的动作摹写其含羞之心态。“羞见人”,这是直接点明幼女害羞,怕别人取笑她“学小姑拜”。“双手结裙带”,这是写幼女以双手扎缚、抚弄裙带来掩饰其含羞之情。而她要“结裙带”,就得“低头”,其不自然的心理也就被上述自然的动作所掩饰。此诗描绘幼女情态,语言质朴自然,看似信手拈来,实却颇见功力。读之,给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有两句诗“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所闻》),写一个给豪门侍宴的“娇女”(侍女),在豪门酒宴上以“佯看罗袜”这一动作掩饰其“啼痕”,以及她失去亲人亲人被战火夺去生命)后的悲情。鲁迅先生的这两句诗是现实的写照,或许他在写作时也受到毛铉《幼女词》的启发。

  施肩吾的《幼女词》与毛铉的《幼女词》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个性鲜明的幼女的形象,也都以稚态见童心,富有诗意、诗趣。但其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在于幼女的年龄略有差异,交代其年龄的方法不同,还在于幼女的稚态与表现手法有别。施诗中的幼女年仅6岁,这是以“幼女才六岁” 直接点明的。毛诗中的幼女年龄多大,诗中并未直接点明,让读者自己从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此幼女不是像施诗中的幼女那样“学人拜月”,而是学“小姑”成婚时拜堂。可见她已不止“六岁”了。她知道“着新衣”,还知道“羞见人”,甚至懂得掩饰自己的羞态,去“双手结裙带”,可见她稚气未尽,仍是“幼女”,尚未成人,否则,她也做不出“初学小姑拜”的动作了。

  施诗写幼女的稚态,突出其弄巧成拙,从而,见其童心。在写法上,施诗先直言幼女少不更事,分不清“巧”与“拙”,为下文写幼女弄巧成拙埋下伏笔;然后,以“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这一反映其稚态的动作描写照应上文,为“未知巧与拙”作了形象的注脚。这里,既有幼女年龄与其行为的不相称之明比,又有他人之“巧”与幼女之“拙”的暗比。如此着墨,就使幼女的形象活了,动了。

  毛诗写幼女的稚态,着重反映其情窦初开,羞于见人之童心。毛诗通篇采用白描手法,一句诗就是一幅画面,逼真地勾勒出了幼女一系列的动作。在写法上,除了写幼女“学拜”这点相似外(其实二者学拜的内容也不一致),其余的皆与施诗明显有别。诗中通过幼女下床穿新衣,学着“小姑”成婚时拜堂,低下头,用双手扎缚、抚弄裙带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以及“羞见人”的心理描写,突出幼女又要学拜,又知害羞之个性,把个特定年龄和环境中的“幼女”写得纯真可爱。施诗中的幼女,少不更事,“学拜”,纯属其好奇心所致;而毛诗中的幼女则要懂事得多,因为其年龄要大些,她“学拜”之因,除了好奇心之外,还在于情窦初开,诗中一个“初”字可谓道出个中信息。施诗笔法较直,毛诗笔法较曲。

  明代文学家李贽曾道:“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意为天下最妙的文章,无一篇不出于具有童心(真心)的作者之手。其实,赋诗亦然。童心诗心,相映成趣,尽管笔法不一,但诗必妙而耐读。这也为施肩吾与毛铉的两首《幼女词》所证实。

  毛铉,字鼎臣,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人。明洪武时在陕西一带从军戍边,后任国子学录。他的诗些富于生活气息。
  猜你喜欢
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莫道秋来芳意违,宫娃犹似妒蛾眉。幸当玉辇经过处,
不怕金风浩荡时。草色长承垂地叶,日华先动映楼枝。
涧松亦有凌云分,争似移根太液池。

华清赐浴记当年,偶托荒山结胜缘。未必兴衰异今昔,曾经天女卸金钿。

东岳昔有事,两臣朝望归。驿亭开岁酒,斋舍著新衣。
上客钟大理,主人陶武威。仍随御史马,山路满光辉。

寒食今年客汝南,馀樽倾泻亦醺酣。道人久厌世间浊,僧舍犹存肉食惭。

花折园夫时送客,饧留孙女尚分甘。欲游紫极谁为伴,长揖孤松对不谈。

滁州信至诧双石,云初得自菱水滨。长篇称夸语险绝,欲使来者不复言。

画图突兀亦颇怪,张之屋壁惊心魂。麒麟才生头角异,混沌虽死窍凿存。

琅邪之郡偏且僻,得石固可骇众观。予尝飞帆入震泽,穷探异境登龟鼋。

居民百户石为业,日夜采琢山不贫。山前森列战白浪,犹似万百铁马群。

雨昏浪打岁月古,千株万穴僵复奔。自嗟才力本衰弱,安敢抵敌为之文。

况兹出产极易致,乡俗见惯不甚尊。彼以至少合贵重,胡为久弃如隐沦。

偶逢积识见奖拔,众目今乃称奇珍。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

立于新亭面幽谷,共为澡刷泥沙痕。凉泉下照嘉树阴,翠影澄澹留烟云。

褒以篇章绘缣素,积岁汨没一旦伸。苟非高贤独赏激,终古弃卧于穷津。

世人爱憎逐兴废,使我吟叹伤精神。

陈君今古焉不学,清渭无心映泾浊。
汉官旧仪重九鼎,集贤学士见一角。
王侯文采似於菟,洪甥人间汗血驹。
相将问道城南隅,无屋正借船官居。
有书万卷绕四壁,樵苏不爨谈至夕。
主人自是文章伯,邻里颇怪有此客。
食贫各仕天一方,佳人可思不可忘。
河从天来砥柱立,爱莫助之涕淋浪。

连墙老居士,淡味等僧粥。日出吸苍凉,日入拥残烛。

舂枕饱惊涛,缘空意仍蹙。夙种哀乐深,大千震微触。

蒙庄齐是非,骀荡返不复。不如守一者,硁硁转自足。

三年结邻居,微许同归宿。繫马终一驰,冰坚反成燠。

八表极萧寥,何寄偿幽独。

轻轻踏破白云堆,半为寻僧半探梅。僧不逢兮梅未放,野猿笑我却空回。

释氏贵无生,不在形骸久。性真既已离,色相复何有。

寺僧惑愚民,丹漆饰木偶。谓是肉身存,双耳长齐口。

斯言或信然,结习终多狃。四大了不空,六根反尘垢。

何如任归全,清净还高厚。吾闻孔子云,死者欲速朽。

慊慊促夜弦,翩翩戒晨轴。
临分将列觞,指景念出宿。
羁思无定端,官程有成速。
含思登回陌,抱疢度遥陆。
前峰日衔岫,后蹊风出谷。
欲投近村去,惟见远烟绿。
冰溪渺森沉,玉山郁骈矗。
方远悲路长,逾前叹期促。
边障固优暇,边情易翻覆。
赞政谅匪难,布德在所勖。
古来固疆圉,岂皆藉颇牧?
碧幢仁施合洪钧,桂树林前倍得春。
莫恋此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
高情乐闲放,寄迹山水中。朝霞铺座右,虚白贮清风。
潜窦激飞泉,石路跻且崇。步武有胜概,不与俗情同。
正夕阳间,秋光淡,鸳瓦参差华屋。高低帘幕迥,但风摇环珮,细声频触。瘦怯单衣,凉生两袖,零乱庭梧窗竹。相思谁能会,是归程客梦,路谙心熟。况时节黄昏,闲门人静,凭栏身独。
欢情何太速。岁华似、飞马驰轻毂。谩自叹、河阳青鬓,苒苒如霜,把菱花、怅然凝目。老去疏狂减,思堕策、小坊幽曲。趁游乐、繁华国。回首无绪,清泪粉于红菽。话愁更堪剪烛。

晚羞明月晓羞花,弱质萍飘泛海涯。万叠云中千里树,不知何处是吾家。

何处相逢万事忙,卓家楼上百淘香。
明朝渐近山僧寺,更为残花醉一场。

古悲歌,泪如血,渡河无船气欲绝。古非歌,泪如泉,河激汤汤声彻天。

峨舸大艑载琛贝,锦缆迷楼催管弦。人生苦乐不相等,风波血刃蛟流涎。

神虺九首能三足,巨鳌触怒群帝迁。纵有扁舟竟何往,乘桴意在沧洲上。

祇缘辙朽无人知,入海居夷每惆怅。三间破屋名横舟,三呼不答江水流。

一帆径渡溯天去,不系斜阳古渡头。

辋川给事才且奇,自我相亲童冠时。
高谈甚爱相雨夕,世上闲愁都不知。
几回共酌东轩里,正值萧萧满人耳。
当窗涤笔写《黄庭》,凉声散落鹅池水。
竹外淋漓芳砌寒,檐端飞洒落花残。
先生掷笔向予笑,如此宫商真可欢。
况复交游尽文雅,倾倒对之情不舍。
银<舟光>夜酌凉蒲萄,琵琶嘈嘈急如泻。
先生醉坐银烛低,行云入帘花气迷。
喈喈屋角闻朝鸡,出门只见花成泥。
当时雄笔谁更好,孙公狂歌君绝倒。
横眠三日醉复醒,梦见池塘生春草。
一别凄凉十二年,关河相雨隔幽轩。
怀乡泪逐灯花落,隐几晴忘春溜喧。
君入蓬莱献三赋,我践泥涂走中路。
归来相见头总白,坐上逢人半新故。
西窗旧话谁与传,思君昨日空回船。
绿青蓑蒻重来访,莫厌连床终夜眠。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