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题中的“纵”字,不可轻易放过,表明了诗人游览的尽兴和满足。
起句平易流畅,直抒胸臆,诗人毫不掩饰对繁华的扬州城的赞叹。扬州城漫长的街道上,家家户户比肩而居,似乎并无特出之处。但打开想象,似乎摩肩接踵的人群,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各式各样的店铺,都一起涌到了眼帘。出语平淡,但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次句出现了三个意象:月、桥、神仙。共同营造了扬州城傍晚的秀美繁华,首句主要是针对白天繁华的扬州城,而夜晚,却别有一番风味。每到傍晚,扬州城的娱乐场所竞相热闹起来,到处彩灯高挂,妓女们争奇斗艳、逞技献巧,或吟诗,或唱曲,或跳舞,尽情地享受着美好的太平时光。天上的郎朗明月和华彩的人间灯火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第三句“人生只合扬州死”,诗人笔锋一转,不写“生”而写“死”,如此美好的时光,诗人应该沉迷享乐还来不及,而诗人却想到“死”,初看似乎不近人情,细思方觉巧妙,其中寓含了诗人深深的眷念之情。诗人完全为扬州城的繁华所陶醉了,他已经舍不得离开这里,生的时候可以选择长居扬州,而死后也要葬在扬州。诗人以其设想之奇险而出人意料,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这句诗是全篇中之警策。“死”被写得活色生香,将扬州城令人神往的美写到极致。诗人用死事入诗,且又是诗人现身说法,造成了极为传神的夸张效果。
第三句为扬州景物传神,第四句则只是第三句的具体补充。“禅智山光好墓田”,禅智寺本隋炀帝故宫,既是炀帝故宫,其山光水色之秀美,自可想见。故宫遗址而作好墓田,全然诗家口吻。细玩诗意,除极赞扬州风物这层意思外,对隋炀帝亦或略带微讽。
此诗用夸张而又细腻的笔法,盛赞了扬州优美的风光,抒发了对扬州的喜爱之情。诗人用笔出语惊人,以死事入诗,表明喜欢之深与热爱之切。除极赞扬州风物外,此诗对隋炀帝奢靡误国亦略带讥讽,其中隐寓了人事之沧桑变化,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一气适来颜色明,一气适去颜色衰。花缘根蒂岂所托,颜色亦非花可为。
花约一时根且荣,人约百岁行复归。一时百岁孰多寡,花发乃知人盛时。
一回花发一度醉,已无百与花为期。
韩子空寻院中长,走马归来谩惆怅。昔日城西未同醉,今日城东还独赏。
万事著意令人悲,邂逅多欢人愿随。破腊中来春渐渐,閒见芳梢青数点。
韶华九十犹更长,未尝一朝游醉乡。中含万巧欲倾泻,将与才思争光芒。
天台近得醉吟老,寄我新篇颂花好。扬鞭直指都城中,已踏东风杨柳道。
上苑初开芳意浓,急走长须为余报。竞香论色如梦中,蝴蝶翩翩绕芳草。
朱颜未愧雕栏红,莫向忙中放春过。
海棠凝脂已绝伦,樱桃薄醉如离魂。粉光玉色难逼视,露华乍敛胜春云。
数株出檐玉空雪,日光穿林雪中月。近竹高枝见碧花,便觉茶香黯蠲渴。
去年恶风伤吾花,今年花事休相誇。朝朝召客立花下,空揽鬓丝对落霞。
冠冕耀通衢,罗绮照芳春。珂马等列侯,洋洋意气新。
观者叹且信,黄金能贵人。黄金本假借,观人自失真。
穷闾处约子,读书苦长勤。书声振悲风,莫次甑中尘。
敝褐三十年,一绂难贲身。问子何事此,好义已忘贫。
鹤伴经行虎结邻,古藤幽竹翳苔纹。朝凭水槛十峰雪,昼锁岩扉一屋云。
远浦上灯高阁见,下溪鸣橹半山闻。西崖木末孤亭上,定有书声达夜分。
佳节扬麾尚紫烟,一峰孤峭切规圆。奔流赴壑双江水,正气侵天旷代贤。
薄宦胶融期脱洒,故人簪盍笑忘年。东郊细雨偏萧瑟,百折乡心巽雁边。
清风贮深洞,四时长氤氲。飘然无遽发,散我山中云。
巨猾肆威暴,长风无息时。举世皆尚同,得失不复知。
纵浪大化中,奄去靡归期。风水互乖违,愁人难为辞。
天道幽且远,问君亦何为。今日从兹役,旋驾怅迟迟。
山川千里外,言咏遂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