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刚下过一阵雨,旋即又阴云漠漠,似乎在酝酿着另一阵雨。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
暮归途中,回望山峦,只见暮霭朦胧,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信步走到湖的尽头,忽然发现了一座孤亭。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烟霭,带有浓重的湿意;晴光照耀,野外的河流池塘,波光粼粼,摇荡不已。
绿草刚经过一番春雨的冲洗,更显得青翠欲滴;烟光凝聚的山头,一派紫色,斜阳返照,增添了几分色泽。
注释
栖禅:栖禅山,在惠州(今属广东)。
雨在:大雨已过,阴云未尽,似在酝酿着另一场雨。
湖:指丰湖,在惠州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边。尽:尽头。
着:着落。这里指春天来到。
仍:又,还。

赏析

  这两首诗题中所说的“栖禅”,是惠州的一座山。诗写作者游栖禅山暮归时的所见景物

  第一首起句写岭南春天特有的气侯景象:刚下过一阵雨,天色明亮了一些;但旋即又阴云漠漠,在酝酿着另一阵雨。这变幻不定、时雨时停、时明时暗的天容和欲下未下的雨意,只用一个白描句子,便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字是个句眼,却显得自然浑成,不见着意的痕迹。

  次句“春归处处青”,由天容写到野色。“归”既可指归去,也可指归来,这里用后一义,传出喜悦之情;缀以“处处青”三字,欢欣之情更溢于言表。作者《春归》说:“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所至”句亦即“春归处处青”的意思。不过《春归》诗强调春风的作用,该篇则泛言春归绿遍,暗示这种时下时停的春雨有滋润万物的作用。

  第三句“山深失小寺”,正面点到栖禅山。句中“小寺”,即栖禅寺。题中说“暮归”,则栖禅寺在白天游览过程中已经去过,这里说“失小寺”,是暮归回望时,因为山峦重叠,暮霭朦胧,已不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山深,寺小,故用“失”字表达。这里透出了诗人对日间所历胜景的留恋,也隐约流露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

  末句“湖尽得孤亭”,与上一句相对。上句是回望所见,下句是前行所遇。湖,指惠州丰湖,在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之上。诗人在暮归途中,信步走到丰湖尽头,忽然发现有一座孤亭,感到很喜悦。三四两句,一方面是恍然若失,一方面却是欣然而遇,这中间贯串着诗人的“暮归”行程。

  第二首起句“春着湖烟腻”,紧承组诗第一首结尾,仍写丰湖。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一层带有浓重湿意的烟霭,给人一种化不开的粘腻之感。句末的“腻”字固然是刻意锤炼,表现了春日南方卑湿之地的烟雨迷蒙,“着”字也同样是着意经营。春天,仿佛将它的灵魂与生命附着于湖烟之上,使湖烟也变得粘腻了。

  次句“晴摇野水光”,写田野上的水流或湖塘在春天晴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摇曳不定。“摇”字不仅富于动态感,而且透出诗人的一份愉悦感。诗人的心,如同也在随着水光摇动。

  “草青仍过雨”,第三句又回到天气的变幻。草色青绿,一片春意,而时停时下的雨在行程中又掠过了一阵。经过雨的清洗,草色显得更青了。

  “山紫更斜阳”,傍晚时分,烟霭凝聚,山色显得青紫,紫由返照而来,王勃《滕王阁序》有“烟光凝而暮山紫”之句,可与此参证。雨后斜阳的返照,使暮山更增添了妩媚和色泽。“更”字与上句“仍”字相应,突出斜阳的作用,用斜阳作衬托,增加了色彩的变化。

  这四句诗,每句如一幅独立的图画,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栖禅暮景图。诗人巧妙地把实景湖、水、草、山与季节、天气、时间结合在一起,主体与背景安排得分外和谐。在具体写景时,不是就景写景,而是尽力通过客观景物与感觉相结合来描述,烟雾湿腻,水光闪耀,草色青翠如滴,暮山紫色浓厚,山中的景观与诗人浏览时的情趣一起展现,引发读者去感受,去想象

  诗全首用对,工稳自然。前两句,使用动词“着”与“摇”字,使景物与节令、天气关联,让无情的景物带有主动的情感。后两句使用“仍”、“更”两个副词,作进一层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对实词的锤炼也同样令人瞩目。首句的“腻”字,写出南方春天雨后,日光照耀下烟雾迷濛的情况,给人以化不开的黏腻潮湿的感觉。末句的“紫”字也很见观察得细致。傍晚时烟气凝聚,远山在斜阳照射下,呈现出青紫色,这一形象,与唐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几乎相同。

  色彩和谐也是此诗一大特色。诗不仅在后两句用了“青”、“紫”两个颜色字,前两句的“湖烟”、“野水”也隐含色彩。这样,既有大块的颜色,又有小块的颜色,层次分明,深浅相间,与诗所写的春、晴、暮三点丝丝入扣,妙手绘出山野的独特景色。

  这两首诗,前首由天气写到山容湖景,后首由湖景写到变幻的天气和绿野紫山。“暮归”是所写景物的贯串线索。两首在写法上偏于实写刻画,与唐代绝句多空灵蕴籍不同。两首诗均用对起对结格式,一句一景。表面上各自独立,不相连属,实际上所写景物不但为春日所共有,而且带有岭南地区春天晴雨变幻以及“暮归”这个特定时间的特征。因此,尽管各个画面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与联系,但这些图景给读者总的感受是统一的。读者不但可以从中看到岭南春归时烟腻水摇、草青山紫的美好春色,而且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此的喜悦之情。这种以刻画实境为主、一句一景、似离实合的写景手法,在杜甫入蜀后的不少绝句中可以遇到。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公元1112 年)。唐庚和苏轼是同乡,身世遭遇也有些相似,人称“小东坡”。苏轼曾谪居惠州数年,唐庚因受知于张商英,张商英罢相后他也被贬惠州多年。这组诗就是他贬惠州期间所作。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猜你喜欢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真合 一作:端合)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一酌浇肠俗虑奔,鴳微鹍大岂堪论。楚灵当日能知此,肯入沧江作旅魂。

佳晨迫九日,旅食寓江干。颇同谪仙人,漂泊来铜官。

樽俎何萧条,菊蕊渐可餐。回风吹青松,惨惨岁将寒。

但有杯中物,不愧箪瓢颜。一觞复一咏,明月窥禅关。

一痕春寄小峰蛮,薝卜香清水影寒。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

云阙朝回尘骑合,杏花春尽曲江闲。
怜君虽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

古洞幽深绝世人,石床风细不生尘。日长一觉羲皇睡,又见峰头上月轮。

甲马驱驰已四年,秋风归路更茫然。惭无国手医民病,空有官衔縻俸钱。

湖海风尘虽暂息,江湘水旱尚相沿。题诗忽忆并州句,回首江西亦故园。

花木时光总不穷,青山叠叠水重重。欲寻真宰元无迹,祗见苍苍一气功。

行年未到六十六,慎勿笑人指爪曲。而今而后吾免夫,从此馀生易知足。

去岁新年忙鹿鹿,今岁新年快幽独。一间茅屋一个僧,一炷旃檀一寸烛。

一声清磬一卷经,一碟黄齑一椀粥。造物于我良厚哉,同住同来受清福。

自誇有褐不须裘,何须得陇更望蜀。当今大人不重贤,当今小人不信天。

当今学人不学律,当今禅人不会禅。时来移气复移体,自谓古佛堪齐肩。

门庭喧喧炙手热,盲龟跛鳖争垂涎。我欲为此自不难,面庞有血囊无钱。

汝曹脚跟未点地,二者居一随经权。若云未能免俗聊复尔,不忍尽弃其学而学焉。

簉羽深怜白鹭行,迂疏如我亦升堂。清临华盖真叨窃,近接瀛洲岂杳茫。

拟向图书探月窟,却惊奎壁焕天章。储才更荷君恩重,早见纶音下庙廊。

绮疏浸影槐龙转,绣户浮香艾虎垂。
砚冷玉蜍金井水,手抄警戒爱君诗。

綵旆西来横铁瓮,大江东转涌金山。

淮海曾闻一伟人,十年卧护息边尘。重来铁骑攻城急,旋执金戈赴阵频。

梦入瓯闽期立极,路遵通泰倏捐身。平山堂下悲风起,魂绕琼花万树春。

凤摇衡浦岩边凉,露结江皋叶上霜。
小玉移来窗槛里,不胜愁思满潇湘。

犹记京华曾笑遇。衮绣云裳,尽显花王富。紫艳一枝仍似故,仙花不共凡花语。

池馆春风何处去。回顾十年,心事惊无数。莫问燕莺当日误,衔杯且为花枝赋。

恨无短剑乘风去,纵有长绳奈日何。
谩说千年归鹤表,最怜九代入鸡窠。
思归不觉岁华侵,倦抚旌旗感慨深。
旧日家乡旌日客,一年时序百年心。
城余故址元非铁,山得虚名不是金。
槛外长江成底事,英雄对酒话蹄涔。
今日有心还有累,当来无窗亦无宽。
难将世事眉双皱,尽付尘缘指一弹。
烦恼不从生处有,应酬都向梦中看。
不知向去宽多少,万里秋空孤月寒。
熏风入佩舞翩翩,不到林泉二十年。
钟歇恐惊岩豹隐,水流不动石牛眠。
野桥风月诗愁里,客路光阴归鬓边。
长笑一声烟雨暝,书堂唤起贯休禅。
短烛荧荧照碧窗。重重帘幕护梨霜。幽欢不怕夜偏长。
罗袜钿钗红粉醉,曲屏深幔绿橙香。征鸿离远断人肠。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