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刚下过一阵雨,旋即又阴云漠漠,似乎在酝酿着另一阵雨。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
暮归途中,回望山峦,只见暮霭朦胧,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信步走到湖的尽头,忽然发现了一座孤亭。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烟霭,带有浓重的湿意;晴光照耀,野外的河流池塘,波光粼粼,摇荡不已。
绿草刚经过一番春雨的冲洗,更显得青翠欲滴;烟光凝聚的山头,一派紫色,斜阳返照,增添了几分色泽。
注释
栖禅:栖禅山,在惠州(今属广东)。
雨在:大雨已过,阴云未尽,似在酝酿着另一场雨。
湖:指丰湖,在惠州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边。尽:尽头。
着:着落。这里指春天来到。
仍:又,还。

赏析

  这两首诗题中所说的“栖禅”,是惠州的一座山。诗写作者游栖禅山暮归时的所见景物

  第一首起句写岭南春天特有的气侯景象:刚下过一阵雨,天色明亮了一些;但旋即又阴云漠漠,在酝酿着另一阵雨。这变幻不定、时雨时停、时明时暗的天容和欲下未下的雨意,只用一个白描句子,便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在”字是个句眼,却显得自然浑成,不见着意的痕迹。

  次句“春归处处青”,由天容写到野色。“归”既可指归去,也可指归来,这里用后一义,传出喜悦之情;缀以“处处青”三字,欢欣之情更溢于言表。作者《春归》说:“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所至”句亦即“春归处处青”的意思。不过《春归》诗强调春风的作用,该篇则泛言春归绿遍,暗示这种时下时停的春雨有滋润万物的作用。

  第三句“山深失小寺”,正面点到栖禅山。句中“小寺”,即栖禅寺。题中说“暮归”,则栖禅寺在白天游览过程中已经去过,这里说“失小寺”,是暮归回望时,因为山峦重叠,暮霭朦胧,已不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山深,寺小,故用“失”字表达。这里透出了诗人对日间所历胜景的留恋,也隐约流露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

  末句“湖尽得孤亭”,与上一句相对。上句是回望所见,下句是前行所遇。湖,指惠州丰湖,在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之上。诗人在暮归途中,信步走到丰湖尽头,忽然发现有一座孤亭,感到很喜悦。三四两句,一方面是恍然若失,一方面却是欣然而遇,这中间贯串着诗人的“暮归”行程。

  第二首起句“春着湖烟腻”,紧承组诗第一首结尾,仍写丰湖。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一层带有浓重湿意的烟霭,给人一种化不开的粘腻之感。句末的“腻”字固然是刻意锤炼,表现了春日南方卑湿之地的烟雨迷蒙,“着”字也同样是着意经营。春天,仿佛将它的灵魂与生命附着于湖烟之上,使湖烟也变得粘腻了。

  次句“晴摇野水光”,写田野上的水流或湖塘在春天晴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摇曳不定。“摇”字不仅富于动态感,而且透出诗人的一份愉悦感。诗人的心,如同也在随着水光摇动。

  “草青仍过雨”,第三句又回到天气的变幻。草色青绿,一片春意,而时停时下的雨在行程中又掠过了一阵。经过雨的清洗,草色显得更青了。

  “山紫更斜阳”,傍晚时分,烟霭凝聚,山色显得青紫,紫由返照而来,王勃《滕王阁序》有“烟光凝而暮山紫”之句,可与此参证。雨后斜阳的返照,使暮山更增添了妩媚和色泽。“更”字与上句“仍”字相应,突出斜阳的作用,用斜阳作衬托,增加了色彩的变化。

  这四句诗,每句如一幅独立的图画,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栖禅暮景图。诗人巧妙地把实景湖、水、草、山与季节、天气、时间结合在一起,主体与背景安排得分外和谐。在具体写景时,不是就景写景,而是尽力通过客观景物与感觉相结合来描述,烟雾湿腻,水光闪耀,草色青翠如滴,暮山紫色浓厚,山中的景观与诗人浏览时的情趣一起展现,引发读者去感受,去想象

  诗全首用对,工稳自然。前两句,使用动词“着”与“摇”字,使景物与节令、天气关联,让无情的景物带有主动的情感。后两句使用“仍”、“更”两个副词,作进一层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对实词的锤炼也同样令人瞩目。首句的“腻”字,写出南方春天雨后,日光照耀下烟雾迷濛的情况,给人以化不开的黏腻潮湿的感觉。末句的“紫”字也很见观察得细致。傍晚时烟气凝聚,远山在斜阳照射下,呈现出青紫色,这一形象,与唐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几乎相同。

  色彩和谐也是此诗一大特色。诗不仅在后两句用了“青”、“紫”两个颜色字,前两句的“湖烟”、“野水”也隐含色彩。这样,既有大块的颜色,又有小块的颜色,层次分明,深浅相间,与诗所写的春、晴、暮三点丝丝入扣,妙手绘出山野的独特景色。

  这两首诗,前首由天气写到山容湖景,后首由湖景写到变幻的天气和绿野紫山。“暮归”是所写景物的贯串线索。两首在写法上偏于实写刻画,与唐代绝句多空灵蕴籍不同。两首诗均用对起对结格式,一句一景。表面上各自独立,不相连属,实际上所写景物不但为春日所共有,而且带有岭南地区春天晴雨变幻以及“暮归”这个特定时间的特征。因此,尽管各个画面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与联系,但这些图景给读者总的感受是统一的。读者不但可以从中看到岭南春归时烟腻水摇、草青山紫的美好春色,而且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此的喜悦之情。这种以刻画实境为主、一句一景、似离实合的写景手法,在杜甫入蜀后的不少绝句中可以遇到。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公元1112 年)。唐庚和苏轼是同乡,身世遭遇也有些相似,人称“小东坡”。苏轼曾谪居惠州数年,唐庚因受知于张商英,张商英罢相后他也被贬惠州多年。这组诗就是他贬惠州期间所作。
  唐庚,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猜你喜欢
晴野事春游。老去寻诗苦未休。一似浣花溪上路,清幽。烟草纤纤水自流。
何处偶迟留。犹未忘情是酒筹。童子策驴人已醉,知不。醉里眉攒万国愁。
东门柳,年年岁岁征人手。
千人万人於此别,柳亦能堪几人折。
愿君遄归与君期,要及此柳未衰时。

?露宗通法已传,麻衣筇杖去悠然。扬州后学应相待,遥想幡花古寺前。

大年著色山前雨,摩诘无声句里秋。已是湖山无限好,更栽芦叶伴轻鸥。

乡人长幼班以年,戚烟远近合以连。
未如骨肉金石坚,祖孙父子其属天。
诗人一炷骨稊烟,玉川拜后撄宁前。
如念尔祖思厥先,非真有闻胡傅焉。
汉馀师法忌袭沿,谱系散落观者眩。
玉川摇首吾不然,持此薄命将谁妍。
尚来得法双膝穿,老矣重任犹承肩。
有能一鏃直我弦,两手付汝□□□。
君不见大书深刻开重元,偏四大海求其傅。

斑竹帘栊亚字栏,素馨花发晚风妍。清遣芸窗邀女伴,堪羡。

闺中造物有花仙。

妙手制成花架子,架起。鹦哥也是好花穿。闲向绿槐阴里挂,长夏。

悄无人处一声蝉。

高城巀巀山百堵,白日树旗夜悬鼓,将军戒严太守武。

城下贼来,城上彀弩。楼军转石,城人负土。噫嗟嗟,城完家可全,城破家为虏。

传与城中人,但保城,莫闭户。

已误百年期。韶华能几时。揽青铜、漫惜须眉。试看江潭杨柳色,都不忍,更依依。

东望阵云迷。边城鼓角悲。我生初、弧矢何为。豪竹哀丝聊复尔,尘海阔,几男儿。

盛冬十一月,调笑酒垆傍。玉壶出纤手,索女弄丝簧。

禅心已出包区宇,墨海翻腾作雪梅。
三昧笔端俱戏事,定余幽室暗香来。

石田荒尽豆苗稀,素化为缁尚未归。不是此山无好景,草心正欲报春晖。

海角收残雨,楼前散夕阳。
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场。
骑马人如戏,呼鹰俗故狂。
白头苏属国,只合看牛羊!

天上新栽琪树枝,拖云带月下瑶墀。
须知正自真仙种,岂是金钿未染时。

画廊小步又逡巡,蓦地伤心忆昨辰。鹦鹉不知人已逝,隔帘犹是唤迎春。

熏风动嘉树,日夕成清阴。
上有枝间鸟,知时为好音。
阳春事已往,桃李不可寻。
赖兹长养功,嘉实荐中林。
庭虚纳凉吹,云表见遥岑。
我歌虞氏诗,谐此风中琴。
花神巧学传膏样,不属针一属化工。
疑是环瑶初琢就,一团香雪滚春风。

挂镜台西挂玉龙,半山飞雪舞天风。寒云直上三千尺,人道高欢避暑宫。

儒生济济列青袍,次第匀排似六爻。毕竟有人居末席,岂应惟我占前茅。

诸公指日莺迁树,秘阁他年凤占巢。玉尺量才亲手握,可能甲乙总无淆。

芳川绕湘漓,大山耸峨岷。晴天望不见,况兹晦冥辰。

望之夫何为,中有平生亲。桂椒实同性,枞桧但异身。

萧樛阅岁序,结轖怀远人。蓄疑无以析,含意不得申。

何当策乘驵,万里通双轮。

二十年前此地过,相逢驿使更如何。梅增旧干莓苔老,阁满新编岁序多。

几度月明香撩乱,数声笛奏影婆娑。我来正值深秋候,早晚寒芳上雪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