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开门见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轻灵妥贴,“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这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很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站在小山楼上远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团漆黑的夜江之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连。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迹,显得浑然无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随口吟出:“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这幅美妙的夜江画也告完成。试看“两三星火”,用笔何其萧洒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宜乎以少胜多,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个地方“是瓜洲”。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字还蕴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情调。
这是诗人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张祜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百卉皆零落,如何尔独存。岂无冰雪苦,一意迟王孙。
昭代兴贤日,科名早擅场。谏垣曾抗疏,艺苑旧摛章。
博洽经偏熟,恢宏器莫量。立朝推骨鲠,为郡属才良。
越上宜刘宠,台中失范滂。双旌辞绛阙,一鉴照黄堂。
草映朱轮碧,花迎皂盖香。专城勾践国,衣锦买臣乡。
心捧天衢日,威收柏府霜。廉澄彻秋水,恺悌蔼春阳。
龚遂施为异,阳城抚字忙。圭璋传令望,奎璧灿馀光。
麦秀虽歌瑞,芝生耻奏祥。未誇东海尹,思继颍川黄。
鸳序终超拔,鸿声远播扬。九重增眷注,八邑遂耕桑。
凋瘵苏无迹,疲癃起有方。渐磨同化育,涤濯付安康。
巨海思舟楫,岩廊选豫樟。经纶终大展,九域颂虞唐。
暮从密林过,林老数百年。风烟恒自起,况当暮雨天?
天晴暮霭绕,暮鸟归翩翩。啾唧千百众,聒耳亦可怜。
欲即不敢即,况乃久迁延?地上鸟粪满,又惧著吾颠。
尝闻古老言,著者其运偏。嗟我未尝著,穷年遭熬煎。
栖栖九州内,回首多罪愆。虽著不过此,俯仰暮林前。
乱山碧。听半江、声声相应,斜阳细草,多在危亭荒驿。
年年送我南浦,一舸飞去,蛮云长作客。青灯素被。
恨香奁、辜负几番游历。行不得。暮暮朝朝,岭昏滩黑。
树暗桄榔,啼到断魂无迹。还忆翠眉低处,露白枫丹,美人湘水隔。
凤城迢递,甚双双、懊恼梦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