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感叹广大的中原大地,没有御寇的统帅,也没有坚强能战的军队作保卫国家的长城,致使胡马的铁蹄三次入侵,直捣京阙,百姓奔走逃难,徽钦二帝被掳幽陷。表达了词中对国势衰颓及朝中人材平庸无能表示忧虑。“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两句把不满直接指向尸位素餐的文武百官,也企盼出现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长城坚壁”。“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两句,则委婉地劝诫朝廷要像刘备三顾茅庐延请诸葛亮出山一样,延揽人材,中兴宋室天下。当时许多词人都抒发过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怒,但到此时,由于投降派的得逞,致使抗战受到阻挠,那愤怒的忧国之音,无可奈何地降低了音调,从愤于外患而转向愤于内患。
下片“天意眷我中兴,吾皇神武,踵曾孙周发。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五句对敌我双方的实力条件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新皇帝上应天时,下顺民心,又占尽地利,打败狂傲的敌人大局已定。“翠羽南巡,叩阁无路,徒有冲冠发”三句是一大转折,“翠羽南巡”四个字似褒实贬,对高宗置大局于不顾,闻风丧胆渡江南逃,贻误了中兴的大好时机表示深切的痛惜和强烈的不满、后两句则是在宣泄自己空怀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叩阍无路”的无不奈何的悲衰。结尾两句“孤忠耿耿,剑锥冷浸秋月”似乎是在表明词人杀敌报国之心不泯,随时准备挥剑上阵,杀退金虏,中兴大宋王朝的夙愿。
全词表现了词人对朝廷无人、恢复无期的无比愤慨和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词人的感情“高”而不“亢”,“壮”而不“强”,“愤”而含“悲”,为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充满了危机感和焦灼感,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那被压抑的豪放,和深沉的悲凉。上片多用问句, “谁作长城坚壁?” “此恨何时雪?”淋漓尽致地宣泄心中的愤激之情。“岂无高卧贤杰”与下片“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对应,写出“孤忠耿耿”、报国无门之痛。全词前后贯通,起伏跌宕,一气呵成。
《念奴娇·炎精中否》作于南宋初年,题于邮亭壁间(或谓题于吴江桥上)。当时金兵大举进犯,中原沦丧,徽钦二帝被掳,高宗即位后便怆惶南逃,形势十分危急。词人在听闻舅父宗泽病逝噩耗,又见国事如麻,义愤填膺,于是写下这首词。
密径修筠郊外居,小亭随意榜归欤。等閒早暮携筇到,池沼东头是旧庐。
我闻贵竹罗施异西极,两山夹陂深莫测。神物蜿蜒走其上,顷刻下降房星赤。
蜀王内厩五千匹,云锦丛中逞颜色。遥将万里白玉墀,奚官执鞚不敢骑。
囊沙覆压三百日,辛苦风云国士知。麟鬐染汗珠络惊,秋霜濆沫桃花明。
郊尘不动落日缓,六飞恍若空中行。从此峰名号腾越,诏图真迹留神阙。
濠阳贵人凡几人,云阁勋名齐日月。只今一百八十载,高岩大泽依然在。
房星不明五星聚,学士青衿盛文彩。何当塞徼多驰驱,君王按图空踟蹰。
黄金筑台买死骨,骐骥碌碌悲盐车。君不见养龙坑旁云气薄,咸阳苜蓿横秋漠。
长鸣发迹自有时,谁其驭者今伯乐。
住近城南尺五天,眼看金屋会群仙。云霞海上无三岛,风月人间即四禅。
父老多情思沛邑,从官有意赋《甘泉》。恩波不独新兰若,麟凤呈祥五百年。
云卧西山阁,烟松阴石扃。窗分江月白,槛受海潮青。
啧啧栖花鸟,飞飞掠水萤。问君投宿处,此夜借茅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