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第三句进而刻画人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病军人”负过伤(“金疮”),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难意会,那就是“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像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这样,通过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划,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它客观上是对社会的控诉,也流露出诗人对笔下人物的深切同情。
剪綵宜春胜,泥金祝寿幡。雪梅同雪鬓,相对两淩寒。
素羃帷堂日,青乌甫竁时。薤凝朝露冷,树动晚风悲。
七十年无憾,平生壶有仪。孝哉难与谷,犹恸蓼莪诗。
新刊后藁又千首,近日江湖谁有之。妙似豫章前集语,老于夔府后来诗。
梅深岁月枝逾古,菊饱风霜色转奇。要洗晚唐还大雅,愿扬宗旨破群痴。
素练明寒,香鬟雾湿,半庭辉接烟浮。忆云和音杳,凄绝仙俦。
目断银河一抹,广寒远、旧□空留。更谁奏、高山流水,遗响千秋。
徒愁。知音寂寂,自立尽桐阴,对影凝眸。念钧天梦隔,韶乐谁修。
我亦蕊珠旧侣,伤共谪、恨并云流。云流处、人间天上,两地悠悠。
留连荒邸况栖栖,席地跧蹲四体胝。饮量素悭愁对酒,杀机元浅倦招棋。
相传帝统须求正,莫使王风久下衰。归去林间洗双眼,暮年要看太平时。
西山爽气净嚣氛,中有高人玩白云。谢却浮情耽染翰,投来何物不超群。
芙蓉照水供毫色,雁字排空入篆文。咫尺秋风丛桂在,但从诗句觅慇勤。
香径无尘雨初歇,海棠半谢胭脂雪。千年一刻度春宵,爱杀清妍柳梢月。
苕溪仙客文中英,面如玉盘双眼青。金龟换酒不自酌,芳筵罗列邀佳朋。
座中谈笑总超俗,咳唾随风散珠玉。姚郎起舞伍君歌,击鼓催觞令行速。
四明客子醉欲颠,仰看北斗低青天。葛巾吹堕落花里,玉山倒向东风前。
人生得意要须乐,底用閒愁时作恶。君不见三闾大夫独醒死,留得虚名亦徒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