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
“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 “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浮光吐景十里外,叠嶂涌出青芙蕖。
百年玉气吐荆棘,惟有歌舞留欢娱。重楼峻阁竞铅黛,媚柳娇花使人爱。
老僧不善儿女情,故作觕豪见真态。想其泚笔欲画时,高视画工如小儿。
千岩万壑吾意匠,夸娥巨灵吾指麾。却忆往年秋雨夕,画舫冲烟度空碧。
苍茫不辨云与山,但觉微风响芦荻。须臾冷月迸深雾,时见松杉半昏黑。
开尊命客弹焦桐,扣舷大笑惊海童。鲛人唱歌鱼鳖应,水底影动双高峰。
只今倏忽成老翁,可怜此乐难再逢。愁来看画欲自适,谁知感生愁转剧。
羊枣经霜罅。记当年、狂歌曾点,甘同嗜鲊。老干虬柯三四本,冷翠幽光团射。
曾脱帽、行吟其下。一自人缠风木恨,剩支楹、仄磴欹危怕。
萝葛翳,鼪鼯挂。
三年泪为思亲洒。葺亭轩、峥泓明瑟,重开图画。粉壁疏窗仍靓好,拭尽尘埃野马。
果熟也、莫从人打。不是瀼西饶靳惜,是前人、口泽斯存者。
歌纂纂,荫堪藉。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名山近在城东道,隔年游兴今朝果。不乘肩舆不跨马,病馀一试腰脚好。
山花含笑谷鸟啼,引人步步登天梯。不知置身高几许,渐觉对面紫帽低。
半山亭子一回首,俯视孤城大于斗。城中双塔笔露尖,城下长江一线走。
更行更高喜欲狂,眼底直欲穷蛮荒。越王一去二千载,当年驻马知何方?
却寻裴公尸解处,烟霞古洞黄冠住。炉香飘出石门来,时有游人占梦去。
神仙有无我不知,榕根小憩亦支颐。一杯山茶解我渴,使我两腋清风吹。
更登绝顶望沧海,云涛浩渺家何在?乘风我欲便东归,惆怅故乡人事改。
搔首峰头泪满巾,何时海底更扬尘?朗吟飞下千峰去,故国江山愁杀人。
明公端有济川才,百役供需入总裁。东海神鞭驱石去,南山材木蔽江来。
万年砥柱狂澜息,千里桑麻故道开。昭代君臣同禹稷,直将和气弭天灾。
我已三年辍咏歌,披图涕泪忽滂沱。先人亦有倪黄癖,不及君家韵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