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莲花峰头望帝舟,双忠祠前吟古愁。日星河岳浩然气,大笔更向蚝墩留。
里人敬忠宝遗字,未入南中金石志。我来下马读残碑,吊古茫茫满襟泪。
三闽四广何苍黄,胡尘上掩天无光。力支残局赖丞相,间关万里来潮阳。
双髻峰高练江曲,长桥小市驻行纛。破碎河山小补完,警枕中宵睡初熟。
于时人心方翕然,盗魁擒馘尸军前。四方响应大和会,祥兴天子平胡年。
里改今名定斯义,岂为南中好天气!幕府流离半死生,可惜无人述公意。
更取千秋名镇名,军中凤叔为留铭。当时赤手扶天意,誓欲畀勿东南倾。
五坡岭边鼓声死,丞相北行残局已。复壁犹藏痛哭人,此邑民原多义士。
东山谁筑丞相祠?英风如见提师时。手酹睢阳守臣酒,口吟杜陵野老诗。
残疆更祝和平福,自为里人画此幅。墨沈淋漓玉带生,镌上穹碑石痕绿。
屡经劫火碑难烧,碑趺赑屃临虹桥。江流桥下天水碧,行客能言炎宋朝。
大峰北宋公南宋,凄凉君国弥增恸。此桥曾过勤王师,斜日寒潮满桥洞。
鲁戈回日难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粤潮有信杭无信,空嗟三日签降笺。
南来未尽支天策,碧血丹心留片石。壮哉里门有此观,大书三字碑七尺。
字高二尺奇而雄,笔力直迫颜鲁公。旁书九字庐陵某,过者千古怀孤忠。
碑阴何人识何语?询之里人不能举。独有公书永不磨,卓立四朝阅风雨。
蚝何为者避公书,帖然徙去如鳄鱼。尔虽么䯢识忠义,愧彼卖国降虏奴。
安得石阑周四角,上覆以亭备榱桷。公书纵道神物护,亦恐年深或斑剥。
平生我忝忠义人,浪萍还剩浮沉身。壶卢墩畔思故里,义师散尽哀孤臣。
凌风楼头为公吊,振华楼头梦公召。眼前突兀见公书,古道居然颜色照。
斗牛下瞰风云扶,愿打千本归临摹。何时和平真慰愿,五洲一统胡尘无。
吴楚幽人少,先生鹤氅翁。考槃章水曲,卜筑庾关东。
五世长桑术,千秋禦寇风。道全心更逸,虑澹物俱空。
隐几逍遥得,虚舟浩渺同。农经翻药荈,轩问察疲癃。
内景篇犹在,先天画未穷。深居瑶草长,微咏綵毫工。
曾遇壶中叟,更寻河上公。烟霞双敝屩,天地一冥鸿。
白日金光满,青山石髓丰。柳垂陶舍绿,杏出董林红。
贤妇齐眉客,曾孙置膝童。三生长寿域,九转大还功。
岭接梅花国,湖连孺子宫。西江高士传,名在玉函中。
夏木千章厚影铺,澄湾楼阁杂芙蕖。吴王魂魄应游此,可惜西施在五湖。
笙歌鼎沸九霞觞,化雨春风五载长。一念清操玉比洁,口碑载道永难忘。
青油幕底客弹冠,博士留秦羡美官。四野共知温树好,三秋那识井梧寒。
引绳可碍狂夫直,榜户常教冷眼看。太息水平风忽险,更从何处觅任安。
居兰处鲍总相宜,台底频加十二棋。金瓮不妨垣外耳,白云常染镜中丝。
同园忽长弹蕉竹,落釜应惭煮豆萁。犹幸九渊龙喜睡,探珠回首纬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