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见到檀道济故垒,回想檀道济被枉杀一事,顿生感慨,故首两句即以“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伤之,对檀道济的无罪被杀这一深悲极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泪。然虽伤之,亦含赞颂景仰檀道济之意,此从将檀道济比喻为巍巍万里长城可见。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发其沉痛情感。次句“荒营野草秋”,以眼前荒凉萧条之景寄托其悲凉沉痛之思。由于诗人心头别有一层现实的凄楚哀感在,因此一登旧垒,便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数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愤怒的抗议声立即在耳际回响。这种历史与现实在心头的交感共鸣,不是说明诗人的历史意识特别强烈,而是说明诗人需要借助历史来抨击现实,抒发积愤,悼念友人。诗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顺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贞革新,兴利除弊,曾使“人情大悦”。后来不幸被宪宗“赐死”。诗人认为这也是自坏长城。三,四两句化用民谣入诗。据作者自注: “史云:当时人歌曰‘可怜《白符鸠》,枉杀檀江州。‘”檀道济的被杀,尽管宋文帝给他罗列了一大堆罪状,但历史是公正的,人民的同情在遭冤者一边。这首民谣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诗的言外之意是说,对于王叔文的无罪被“枉杀”,历史也会作出公正的判别,人民的同情也在王叔文一边。借古人的酒杯,浇心中的块垒,而又妙在不肯说破,遂使全诗意蕴深厚,寄慨无穷。
珠殿香軿倚翠棱,寒栖吾道寄孙登。岂应肘后终无分,见说仙中亦有僧。
云敛石泉肘险窦,月明山鼠下枯藤。还如华顶清谈夜,因有新诗寄郑弘。
天垂列象圣遵模,为问还丹事有无。万斛明珠难换颗,痴人妄想点金须。
少年振辔入词场,古意时心各断章。老去独思依阃阈,自疑墨外少光芒。
丰城古剑气,化作豫章木。上摩牛斗墟,下荫湖湘曲。
吴刚钟秀山岳英,入地深根拔苍玉。绿发穷经会化机,博究儒玄尽膏馥。
中罹兵革涉艰危,花鸟春深林谷非。故园无处觅归棹,琴寓幽寻芗水涯。
授业黉宫蔼佳誉,一朝荐剡光彤墀。束书秘阁环帝胄,藩府歘受贤王知。
晋祠雄峙太行北,燕树秦峰护今昔。我王嗣位焕文明,鸿宝珍图罗贡职。
圣主深愉孝友情,宸衷岁注骈繁锡。花萼相辉古所稀,多君辅导联圭璧。
谁誇袁粲梁栋材,独许王俭如珉瑰。儒冠早际盛明世,紫泥赤绂来天阶。
几遂东还觅桑梓,太行古雪飘飞崖。山家夜对紫萝月,班荆石磴歌庭槐。
袖出贤王珍翰美,豫章翻风气莫比。词源百斛粲骊珠,先帝恩浓宠纶语。
盘根孕秀烟雾深,直干凌空霆电起。遗芳快睹千里驹,塞漠尤期甲兵洗。
别绪浑添渭北思,翻疑梦绕西山雨。西山之高峰,群仙挟飞佩。
欲撷南浦云,神交蹑吴汇。张华预识剑津龙,夜光直射银涛碎。
冰雪高标傲岁寒,清都尽许寻鲈鲙。约我玄洲扫白云,底须钓海寻鳌背。
君不见孔明老柏高倚天,柯叶翠蔓垂千年。芳名愿与悬宇宙,故人应寄归来篇。
市肆开门讲学初,虽无儋石胜歌鱼。日中欲效王充阅,只卖羊皮不卖书。
伯乐善相马,相内不相外。造父善御马,御成不御败。
沙丘有病马,志远力未惫。盘身怯泥土,俛首困草稗。
强起时奋迅,悲鸣辄喑噫。驽骀倦相逐,童仆几见卖。
斯人一回顾,世俗始惊怪。冀北有骏马,散蹄雨雹快。
去势驰灭没,朝荆暮燕代。衔辔苟庸拙,道途足险隘。
斯人一駷手,千里瞬息届。二者岂不伟,繄人而否泰。
相也命所系,御也才所赖。名马世常有,伏枥固有待。
伯造不世出,古今重遭会。相得互相起,两致一无碍。
所以马与人,功名各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