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为七言绝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韵格律。因为“垂纶”即垂钓,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正足孤独的垂钓者。钓者独处静谧之地,长潜烟雨之中,不与人世相通。诗名《赠渔父》,自然要赞美渔父。全诗通过环境描写,虚拟对话,刻画了与地无争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环境描写勾勒了山泽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补充。芦花盛开,一江皆白,蔚为壮观。芦苇一般九月开花,北方降温,故称“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写过“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国魏刘桢《赠从弟》曾曰“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深泽”与“水畔”化用了战国屈原《渔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本句中,风来苇曳,鱼去纶摇,而一个“静”字反衬出了渔父娴熟的技巧和沉稳的心态。
第二句由空间转换到了时间。“月夕烟朝”是指晚上的月光和清晨的薄雾。由于夜钓和雾钓时能见度较低,垂钓肯看不清鱼漂,所以此句暗示渔父技艺高超。又由于所写时间是夜间,所以此句也暗示渔父昼伏舟中,离群索居。渔父隐逸自处,已非一日,而是“几十春”,彰显了坚定的意志和脱俗的境界。明儒杨慎《临江仙》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与此格局相类,因置于《三国演义》开篇而脍炙人口。
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记叙。秋冬岸边,喃喃自语。横舟独钓,皆遇醉人。“孤舟寒水”的意象化用了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醒人”取自屈原的《渔父》,文中三闾大夫屈原解释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未逢拔俗之士,说明他自己深悟归隐之道;老者向作者诉说岸边际遇,也暗示作者自训为世外高人。
这首诗诗意象明确,节奏舒缓,格调清幽,境界深远,是一首刻画江边隐士的佳作。
秋凉乍到。便长条踠地,柔丝拂袅。雾雨霏烟,无情不绾章台道。
梦回十二红楼悄。小烟外、夕阳遍照。阅行人、一树弯腰,带六朝风调。
经过春风多少。任月白天空,惊乌三绕。谢尽繁华,长堤落叶无人扫。
青蛾不是当初貌。更对着、断肠衰草。萧疏客舍,寒蝉声渐老。
祝子生孙喜更赊,始知为瓞胜为瓜。拟分座上金钱满,来看风前玉树斜。
诗学早传韦孟业,德星偏聚大丘家。佳期忽与春争到,正及雷鸣二月茶。
江南三月万花柳,北固山头一回首。东风吹绿扬子江,滟滟江波泻春酒。
况乃又是清明天,元从一饮三百钱。英雄一去几千载,当年饮者今何在。
陌上家家列纸钱,孙刘高冢何人拜。
雄关昂然来,下插溪谷黑。肖形呼鸡头,离立矫凤翼。
是日山出云,蒸雨洒未息。碎石踏更危,古栈泞逾仄。
一线蚁夤缘,七盘磨葡匐。草树童不毛,人畜战无力。
焉计千丈强,但觉四山直。县厓愧老僧,置屋自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