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
健牛因困顿倒下,倾刻间,车辆坠入山谷。
坐在大石头上,弹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
那音调凄怨的清角古曲啊,让我感到迷乱和烦忧。
早晨,我终于登上了散关山,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他们身穿狐裘,外披罩衣,看起来不像是平常人。
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困苦和自我怨恨呢?
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心中有什么欲求?
三位不知名的老翁啊,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
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虽然成仙之道深不可测,但是只要诚心追求,就一定会得到。
我们遍观名山,遨游八方极远之处,枕着石头睡觉,用流水漱洗。
喝着山泉水,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三位老翁已经飞身上天了。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
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自从仙人走了以后,我每夜都不能安睡,惆怅哀怨啊,自我怜悯
齐桓公德行端正,从来没有欺诈行为。
因此,有德能的宁戚通过唱歌前去依附他。
传记载了齐桓公西伐大夏的事情,这一功劳为后世传颂。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仙人离去不可追。
注释
秋胡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清调曲》。
散关:即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当秦岭咽喉,扼川陕间交通,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当何难:应当多么艰难。
顿:停顿。
堕(duò):掉下,坠落。
盘石:似盘之石,即磐石、大石,喻稳定坚固。
五弦之琴:五弦琴,古琴。
清角韵:以清角曲的歌辞为韵脚。清角,角,古代五音之一。古人以为角音清,故曰清角。
意中:心意之中。迷烦:迷惑烦恼。
言志:表明心志。
有何:有什么。三老公:三个老人。应是对道家的三天尊的戏称。
卒:突然。同“猝”。仓促,急速。
负揜(yǎn):背负着遮掩物。揜,弇,遮蔽,掩藏。应是指头顶华盖。被裘:披着裘衣。
恒人:永恒的人,常人,一般的人。
谓:说道。卿云:公卿说。何:什么,多么,如此。以:而。自怨:自怨自艾。
徨徨:彷徨貌。心惊不宁貌。所欲:有所欲求,想要点什么。
我:曹操自己。多被解为仙人。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是仙人所居,上有瑶池、阆苑、增城、悬圃等仙境。
者真人:真人者,是真人者。
道深:道行深。有可得:有所得,有所得道。
历观:游历观看,逐一地看。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嗽流:用流水漱口。嗽,漱。
沉吟:间断地低声自语,迟疑不决。
遂:遂即。上:上腾。升天:升至天空。
去去:去者已去。谓远去。永别,死。
长恨:长长的恨意。牵攀:牵扯羁攀。
安得寐:哪得入睡。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自怜:自我怜惜。
不谲(jué):不诡诈。
辞赋:歌辞诗赋。依因:依从因袭,顺应,利用。
经传:经典和传记,儒家典籍经与传的统称。经指有权威性的著作,传是阐释经文的著作。所过:所读过,所研习过。
西来所传:西方所传来。西,应指西面的周朝或西方的乐曲,如乐府里的西方曲子。

赏析

  这首诗语言虽粗略,境界却是相当优美,显示了曹操个性中不常展露的一面。

  第一解开头二句重复咏唱,大约是为了适应曲调的需要而有意拉长的。(每一“解”的末二句,是演唱时的和声,无实义。)但从实际效果来说,这一重复,使得感叹的情绪显得格外沉重。这里,诗人不会真是感叹道路之艰难。无论以曹操的英雄性格,还是以他的丞相地位所享有的条件,都不会把道路的艰难当作一回事。这一唱三叹的调子,只是借道路的艰难,表达人生艰难的感慨罢了。下面写牛困车堕,独坐盘石之上,弹琴奏清角之韵(悲凉的乐调),更是从经历散关的见闻中,激发起来的想像和虚构。以曹操的身份,他给自己虚构这样一种艰难跋涉、困顿山谷、独坐无侣、心中烦苦的遭遇,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在常人的目光中,曹操要么是一个奸诈险恶的野心家,要么是一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英雄。但从曹操自己来说,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当他从汉末的动乱中突拔而起时,并没有预料到后来的成功。只是在与各支政治和军事力量的激烈冲突中,有进无退,不击溃敌手便无以自存,才渐渐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在这个过程中,是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危险的。关于他与内外敌人反复苦斗、多次仅因侥俸才得脱离危险的经历,大家都很熟悉,不必多说了。就在曹操写这诗前不久,还发生过汉献帝伏皇后与父亲伏完谋杀他的事件,皇帝本人,恐怕也牵涉在内。这种危机四伏、如履薄冰的环境,难免令他产生一旦失足的忧虑吧。再说,理想永远高于现实,任何已经得到的东西都不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甚至,愈是功业辉煌的人物,愈是容易感觉到个人不过是历史实现其自身目的的工具,感觉到个人本质上的渺小。一个人拿他的生命做成了伟大的事业,而这事业归根结蒂是与生命本身相分离的。在这个境地上,英雄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孤独。曹操临死之际,并无功成名就的满足,却安排了许多琐琐碎碎的日常小事,似乎与他的英雄气质不符;其实,这正反映了曹操对生命本身的留恋和迷惘。从以上的心理来理解《秋胡行》首节所表现的境界,就不觉得奇怪了。

  第二解写遇仙。正当虚构的主人公弹琴抒发内心烦苦之际,忽然有三位老人来到他的身旁。“负揜”不易解,“被裘”即披着裘衣。这句同下句,大概是说三位老人遮掩在宽大的裘衣之下,看上去不像是平常人。他们问主人公:你为何如此困苦,自怨自艾?你惶惶然来到这里,是想寻求什么?这个情节,使故事向神异的方向发展,形成幻想性的趣味,并便于作象征的抒情表现。“三老公”的发问,一方面从旁观者的眼光,进一步强化前一节所说“心中迷烦”的困苦气氛,一方面,又在不知不觉之中,把事不得已的失足(牛顿车堕)情节,转变为似有所求而来到此间的情节。就字面来说,因是不知情者的发问,所以与前文并无牴牾;但从抒情的需要来说,作者正是要表达一种试图摆脱现实矛盾、探求某种新的人生出路的欲望。这一节文字虽不很讲究,却相当巧妙地完成了一种过渡。

  第三解从开头到“枕石”一句止,是仙人自述。他们本来似乎也是常人,修道既深,乃能得道,于是摆脱了凡人所遭受的束缚,自由自在地游历名山,飘飘然行于天地之间。他们的生活是简朴而无所求的,倦了便睡在石头上,饥渴时只需喝一点泉水,因此决没有常人因贪欲而造成的无数困苦。

  有各种资料可以证明,曹操实际是不相信神仙的。那么,这一节虚构就有较深的意味。从大处说,即使一个不相信神仙的人,也并不能摆脱人生短暂所带来的烦忧,和对永恒存在的向往,而神仙的形象,正是永恒的象征。从小处说,神仙也可以比喻从世俗矛盾中解脱的境界。权势名位,物欲情欲,是导致人类相互竞争、引发无数冲突与烦恼的根本原因。倘能舍弃这一切,也就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痛苦。“枕石漱流饮泉”,与世无争,就不会有什么麻烦。至于整个这一节,到底是从哪一方面说,还是兼而有之,无法加以确定。文学形象的意义,总是很宽泛的,读者只需将它理解为一种超越和自由的象征就行了。

  如果主人公听了“真人”即仙人的话,便跟着走了,这诗就变成了真正的游仙诗,也就没有多少味道了。在曹操的笔下,主人公对“真人”的陈述,反应却是“沉吟不决”;而正在他犹豫之间,“真人”已弃他而去,“遂上升天”。这也许意味着,所谓永恒自由是一个抓不住的幻影,它只是扰人心烦而已;也许还意味着:所谓从现实中解脱,也只是一种幻想,事实上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抉择。确实,如果说从曹操临死时对种种琐碎后事的安排中,可以看出他懂得一切辉煌的事业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却也必须知道相反的一面:像他这样一个豪杰之士,若无不凡的成就,生命的欲望更不能得到满足。人本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必须在某个对象上建立自我,但这对象到头来仍旧不是自我;然而反过来说,没有对象,却又根本没有自我。

  第四解自“正而不谲”以下,文字已无法理解,也许是流传中产生了讹误。但从开头到“惆怅以自怜”,意思是清楚的。主人公正“沉吟不决”,“真人”已“遂上升天”,他忽然惊觉,想要追上前去,却已经根本追赶不上。失去这样一个机缘,从此抱恨不已,夜夜难寐,惆怅自怜。这一节在视觉形象的描绘上,显得十分优美动人。似乎可以看到:三位仙人冉冉升空,驾着风云悠悠而去,渐渐消逝在天边,而山谷间那个凡夫俗子,一面仰首呼喊,一面踉跄奔逐,不时被葛藤、岩石绊倒,直到什么也看不到的时候,终于落下痛悔的眼泪。

  这里写的人生情绪,应该就是人对完美的人生理想的追逐。这种理想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却永远高于人们的生活现实;人们想要追上它,却永远也追不上。就是在永无止境的追逐中,人们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途。对于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说来,大概未必会感觉到人生有这一种痛苦;但任何一个具有强烈的人生欲望的人,最终都将明白:无论他走过多长的路,有过多少成功,他也终究要绊倒在追逐的路途上。

创作背景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公(曹操)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曹操时年六十一岁,一生功业,大体成就。这两首诗当作于经历散关以后,为曹操晚年的作品。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猜你喜欢
翩翩长袖光闪银,绣罗帐密流香尘。
歌分四时舞一色,渌觞传处驰金轮。
急竹繁丝互催逼,吴娘娇浓玉无力。
呵星唤月留夜长,十二围屏暖山色。
岸浅桥平池面宽,飘然轻棹泛澄澜。风宜扇引开怀入,
树爱舟行仰卧看。别境客稀知不易,能诗人少咏应难。
唯怜吕叟时相伴,同把磻溪旧钓竿。
几千年浪碧澄澄,对景难忘我祖情。
乐就也知曾借力,轩成方见不辜名。

秦淮杨柳澹垂烟。雨余天。弄晴妍。行到画楼,十二锦屏联。

人面桃花相映好,金粉地,楼阳年。

曲拦幽径隐亭轩。肆芳筵。倚琼仙。最是殚人,心绪总堪怜。

含恨含情低絮语,香冷后,月华前。

重过安山晓系船,东风杨柳蔼人烟。同来怅别人何处,寒景凄凉记昔年。

天涯莽莽着行舸,得把离觞醉不歌。万里瘴烟那此送,两京戎幕本谁过。

斯民福总宜山厚,世路堆何滟滪多。我有东篱黄菊赠,秋风欲采奈愁何。

厥闻忠孝者,所出同一源。
子於所亲孝,移忠理必然。
亲贤亦子训,忠节贵两全。
杀身能成仁,扬名斯永延。
是亦孝所在,岂但知色难。
嘻其叔世风,本末嗟倒悬。
若曰能养耳,食美衣华鲜。
苟求胡弗至,侧媚谄笑肩。
彼其良自多,喟叹达者观。
向来鸥阳公,拓落夷陵年。
夫人告之公,淡泊吾所安。
慎毋为险变,守节当弥坚。
卓哉名母训,经历伊谁传。
恭惟奉常君,矢心直似弦。
立朝几抗论,凛凛高回天。
力甦愦愦徒,若障狂澜川。
人知君守固,当识君母贤。
想其勉劢时,淳勤诲膝边。
怡愉一领解,心注靡变迁。
千而高为天,下而沉为渊。
但知慈训在,此外浮云焉。
兹来从吏隐,斲屋新数椽。
曲槛花葳蕤,虚窗月婵娟。
雅意寓一赋,懦立贪以廉。
我诵顺亲记,有泪如迸泉。
我贫母亦老,苒苒发已宣。
家徒空四壁,箪笥笑且便。
惟虞官箴旷,勿民温饱牵。
泽深百川赴,火明斯聚蝉。
投君以臭味,君子毋弃捐。

庖丁解牛刀,无厚入有间。以此交世故,了不见后患。

奈何触褊心,忿气益滋蔓。是非错相干,恶成那及谏。

智者善持己,颇觉操修辨。此道固不远,可约可以散。

黄帝本斋心,斯民即晏粲。

城郭不去眼,而得林壑娱,
低徊抚壮心,欲吐无与俱。
铿然一枝筇,细磴半樵渔。
挽衣竟与饮,不省谁为吾。
彭李刘哥,三人一志,能和满县知交。宁心效力,相助各坚牢。今日文山去也,设贫会、无论卑高。严冬苦,迎风冒雪,认取莫辞劳。搬柴并运水,依时救济,粒米休抛。禀合堂高意,宠辱含包。灭火须凭法忍,除阴鬼、全仗禅刀。真阳动,烹金炼玉,永永列仙曹。
隐约菱歌断,斜阳水面移。
美人贪照影,不觉画船欹。

忆昔山阴访戴船,满溪晴雪思茫然。重游想得前时梦,春水桃花别有天。

不惜金钱买冶容,移根应自馆娃宫。西风冷落三秋后,故国繁华一笑中。

戏蝶留连香径晚,游人怅望屧廊空。莫教野鹿偷衔去,留映苏台夕照红。

欲晴不晴天气悭,欲别不别人语难。丈夫意气自磊落,握手一笑心与肝。

南宫子弟吐金缕,何必尊前花解语。树摇晚翠下风凉,烛落春红剪秋雨。

高歌痛饮如有神,醉吐不惜车中茵。明朝送子上船去,回首江南江北人。

桂树团团屋角青,归来自觉惬幽情。邻翁共话桑麻长,稚子争言竹笋生。

楼上看书无限好,山中伐木有馀清。短筇来往閒成趣,流水涓涓木向荣。

往在伊川学,他时洙泗传。从来有高第,未觉丧前贤。

缪列三千士,于今二十年。山颓与梁坏,泪尽会稽前。

十二连城淮水泷,州来曾是古名邦。烟收万井月明夜,人坐空山秋满江。

但有梵音存古刹,何须野曲送新腔。忽传有客题诗句,可是鹿门人姓庞。

下马过天津,听传禁漏频。
惟怜一桥月,曾照六朝人。
金制剥门字,红飞粉壁尘。
中官来宿内,因问帝乡亲。

平沙漠漠两岸,流水弯弯几村。兴至便呼叶渡,归来不掩柴门。

遥岑隔云烟,空谷蔽榛莽。何年发幽贞,异境豁弘敞。

林寒碧筱生,石古苍苔上。晨登抚瑶琴,暮归倚藜杖。

一鼓忘世纷,再弹绝尘鞅。猿鹤留哀音,风泉荅遗响。

谁持方壶图,为我澹斋赏。知尔谐素心,令人动遐想。

彷佛连郊墟,萧条异畴曩。虽云杂喧嚣,毋乃异天壤。

乔木阴扶疏,故园色凄怆。安得从尔游,亦以长吾长。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