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却似会稽阴,千里孤臣泪满襟。沐浴恩波无地报,始知沧海未为深。
金陵佳丽石头城,杰阁登临正雨晴。帝业称雄维虎踞,游人选胜得鸡鸣。
长江天际称帆灭,落日烟中万瓦明。满目废兴题不得,独看名画绕廊行。
固锁高垣事可吁,更凭何罪易皇储。诸公方有同谋惧,识者能无意外虞。
机会如斯何可失,功名之际本难居。冤哉一掬江湖血,信史他年未必书。
清论应为第一流,禅林相见晚山稠。文章自许藏名岳,姓字偏宜纪石楼。
旧好情深劳远梦,新篇佳绝想前游。知君宅相渊源在,南望同悲宋玉楼。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征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学者谱焉,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荦荦大者。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其殆庶几耶。
商飙万里倦吟身,往复邮筒仗雁臣。绝徼骚坛归月旦,孤山仙眷属风人。
牙签满架琳琅府,足迹千程岛屿春。珍重百朋遥锡我,庄襟更比古贤淳。
玉帛戋戋贲野蒿,天恩浩荡比雄涛。休誇樗散浩泉石,且竭葵忠答旆旄。
骚席共留青玉案,山人先制绿荷袍。凤台别后空回首,五色云中日月高。
百岁光阴已半过,更无英气可消磨。心粗自不容机事,耳热宁须托浩歌。
世味近知闲处好,宦情终觉少年多。东桥有路通三径,奈我才非二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