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粉团菰黍族金盘,仙朮昌阳滟玉樽。小小角弓誇射中,两宫欢燕似开元。
长夏生景风,飘然过我墟。蓬居困杲日,赪影过桑榆。
延睇望广天,胡为自挛拘。西台有馀哀,聊城无报书。
生我自有天,憔悴与之俱。
千古钱塘,算只数、射潮英杰。笑南渡、衣冠褦襶,都无人物。
廿载徒成奸相计,一抔空瘗将军骨。叹花阴、树色总无情,添呜咽。
堤畔柳,湖边月。相映处,山连碧。更何人横倚,中流击楫。
落日苍凉寻故事,绮罗弦管俱飘忽。问当年、谁并葛仙翁,林逋客。
城南有幽人,旬浃不获见。驾言写我忧,况怀青云彦。
寒潭照林庐,高楼俯郊甸。偶持一觞酒,相与言笑宴。
农亩方委积,庭柯谢纷绚。空山岁年晚,聊以观物变。
此日足可惜,携手尽馀眷。
山谷诗横绝,一吸西江乾。拗节含古姿,球琳与琅玕。
语语见佛性,以笔为蒲团。造句若天成,韵险体自安。
伤哉涪州谪,旁观泪泛澜。鼾睡不自戚,行囊一诗丸。
放归鬓发苍,吟声动征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