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山丞相 / 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张良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亮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他岂能料到。
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本远逝,迟迟不见您的魂魄归来。
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注释
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
文山丞相:即文天祥,字宗瑞,号文山,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至元十九年(1282年)在燕京就义。
金戈(gē)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这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
南冠:楚冠,比喻囚犯。
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
子房:即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后佐刘邦灭秦兴汉。
诸葛: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本,徐州琅琊阳都人。佐蜀,曾六出祁山,谋恢复汉室。
宁:岂。
祚(zuò):皇位。
移:转移。
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
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本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本去远:比喻宋室倾覆而难以复兴,亦隐喻宋帝赵昺之死。
月明华表鹤归迟:《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这里以鹤归隐喻文天祥之死,言文天样若魂归江南,定当有城郭如故而人民非的感叹
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
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赏析

  诗人在前两联用张良为韩复仇、诸葛亮匡扶蜀汉等典故赞颂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欲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颈联表现了诗人对宋朝的留恋和对英雄的思念;尾联用东晋时过江诸人新亭对哭事,直抒诗人心中悲痛。全诗句句用典,而意脉一贯,酣畅深厚,郁勃沉雄。

  “徒把金戈挽落晖”。“徒”字用得特别有力量,鲁阳挥戈返日是英雄壮举。文天祥在南宋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毅然起兵勤王,希望挽救南宋已无可挽救的命运,结果是徒劳无功,这一个“徒”字写出文天祥的悲剧结果,但“把金戈挽落晖”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也就是上面我们引的那首诗“大厦明非一木支,区区未忍听倾危”的心情。这句诗用鲁阳挥戈返日的典故,再加上一个“徒”字点出悲剧的结局。“南冠无奈北风吹”这里连用两个典故把文天祥的遭遇曲折地表达出来。文天祥无法抵挡北方的进攻、被俘而殉国。“南冠”“北风”暗用两个典故,但字面上却当句作对,天衣无缝。开头这一联已经交代了文天祥的悲剧结局。

  “子房本为韩仇出”,这一句又用张良的典故,表明文天祥起兵纯粹为了报国。就结构而言是从上一联又倒叙回去。“诸葛宁知汉祚移”,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赞美文天祥,同时“汉祚移”三字点明宋亡。“大厦明非一木支”,但在文天祥心目中不计较成败利钝,汉祚虽移,而己心不变。这一联从起兵的动机和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态度赞扬文天祥。张良、诸葛亮都是最出色的人才,拿他俩来赞扬文天祥,就不仅是指精神,其才能也全在不言之中。无奈大势既去,才士也无能为力。

  “云暗鼎湖本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诗人以低沉凄凉的格调叙述了大宋灭亡和文天祥遇害的事实,以哀切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悲凉沉痛之感,写出了对大好江山和英雄的急切呼唤,从而抒发了对现实的失落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这里运用《世说新语》中的“新亭对泣”的典故,也是人所熟知的,但作者在这里不是简单地引述,而是反用其意表达深沉的兴亡之感。这一联是承上联“鹤归迟”来的,您如果归来,也不要再上新亭去看风景了,因为现在比王导他们(东晋渡江)当时又远远不如了。这样理解较“我不须……”更深一层,因为这种情况我早已明白才对“鹤”归不必去望,又是始终扣紧文山丞相来说的。这一联又从死后写到做挽诗的今天,表明每下愈况的时势,寄托故国之思。

  这首诗作以用典用事为长。出句用典,巧妙地把文天祥力挽危亡不成、被俘不屈殉节的一生概括出来;次以张良、诸葛亮为比,赞颂了文天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再以宋帝之传说,寄托了对文天祥的不尽哀思和追念;结以东晋之事,感慨文天祥壮志未酬、天下尽归异族所带来的痛苦现实。全诗笔力雄健,情绪深沉,在对文天祥的赞颂哀悼中,也真实地展露了诗人自己怀念故国的悲凉沉痛心情。全诗气韵凝沉,寄寓深远,既突出了一个“挽”字,又有诗人自己的隐痛悲思,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挽文山丞相》约作于公元1297—1307(元成宗大德年间)年间,诗人为悼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作。元初统治者施汉法,重儒学,不拘文网,故当时汉族文人中多有悼岳飞及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诗作,这首诗为其中一篇。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猜你喜欢
危事经非一,浮荣得是空。白头官舍里,今日又春风。
征途几迢递,客子倦西东。乘流如泛梗,逐吹似惊蓬。
飘飖万里外,辛苦百年中。异县心期阻,他乡风月同。
云归全岭暗,日落半江红。自然堪迸泪,非是泣途穷。
夜来江雨宿蓬船,卧听淋铃不忍眠。
却忆紫微情调逸,阻风中酒过年年。
莺锦蝉□[1]馥麝脐,
轻裾花草晓烟迷。
□□[2]颤金红掌坠,
翠云低。

星靥笑偎霞脸畔,
蹙金开□[3]衬银泥。
春思半和芳草嫩,
绿萋萋。
艳极翻含怨,怜多转自娇。有时还暂笑,闲坐爱无憀.
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消。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削玉裁成巧自然,云根水骨更无坚。
不知可助娲皇否,补取人间缺处天。

圣湖春色付平章,诸将中原事久忘。欲访丰碑问遗恨,当年居士已清凉。

轻素梅留魄,重开六月天。南人虽惯见,北客但垂涎。

秋入丹枫声怒号,吴儿得志飞轻舠。
纬以万竹澜寒涛,有法如兵勇於鏊。
彼蟹甚武殊驿骚,一霜二相如此膏。
物生固忌风味高,最以风味无一逃。
葬之酒乡泣醨糟,一醉竟死俱陶陶。
了我一身凡几醪,死生大矣惟所遭。
饮中诸公人中豪,左手酒杯右手螯。
醉魂浩荡不可招,为君以酒博葡萄。
世间万事真牛毛,一醉一死俱蓬蒿。
恭惟不杀心忉忉,视民如蟹呜呼饕。
深闺夜胜年,刀尺如冰冷。
缝纫不成眠,辘轳响金井。

翁年七十八十时,我曾两度为祝辞。今翁算十复过九,我辞三祝翁许否。

济南古有九十人,辕生伏生席上珍。辕生为郎官不进,伏生授女口不真。

翁今有官复有子,方瞳绿发身著紫。江南辞客久停毫,惆怅山东邢柱史。

片纸真同片玉看,鸡林传宝出长安。书法妙入钟王室,骚命卑陵屈宋坛。

苍梧碧竹复不少,何言玉山与琼岛。人生百岁苦多愁,如翁千龄颜更好。

泲园东望是蓬瀛,清浅当年几度经。自是泰阶多景瑞,珠躔已现老人星。

幽燕消息近如何?控扼长淮节镇多。
纵使火龙蟠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
关中馈运萧丞相,海上楼船路伏波。
老我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

登临把酒,问黄楼人去,几番风雨。妙绝颍滨楼上赋,坡老龙蛇飞舞。

千载风流,两翁笑傲,淮泗归谭麈。衣冠安在,我来空自延伫。

下视阛阓喧尘,惨昏烟落日,西风鼙鼓。昔日争雄怀楚霸,百万屯云貔虎。

世事茫茫,山川历历,不尽凭阑思。城头今古,黄河日夜东去。

山居是所乐,世路非我欲。

旧时邻曲各东西,野蔓荒藤压树低。
过尽路牌无客影,一冈秋雨鹧鸪啼。

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尚彷佛、见山清气。

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

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

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昔在禹馀天,还依太上家。忝以掌仙录,去来乘烟霞。
暂下宛利城,渺然思金华。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车。
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
但念清微乐,谁忻下界荣。门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退仙时此地,去俗久为荣。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
泥丸空示世,腾举不为名。为报学仙者,知余朝玉京。
重来却怪旧游稀,绿满郊原杏子肥。
翠幄晴骄微雨色,青溪阴借夕阳辉。
花藏数蝶惊人散,燕领双雏傍客归。
一夜乡心生白发,越王台下杜鹃飞。
故园楼台千佛寺,新城歌舞万人家。

大堤儿女抹翠娥,贵财贱德君知么。夭桃秾李虽然好,何似南山老桂柯。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