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暮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的鬓发已是斑白稀疏,独坐于屏风之间,看着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亮这寂静深夜。
在京城多年性情尽改,忽然听到春雨淋淋的声响,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注释
毵(sān)毵:毛发细长稀疏。
绛(jiàng)蜡:红蜡。
暮酣(hān):夜长。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独处在屋子里,独坐屏风前的所感所思。诗中寓情于景,用平淡自然的言语,抒发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全诗较短,只有四句,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个层次,主要写诗人在殿内值夜的环境。头一句写诗人值夜时坐在屏风中间,两鬓斑白,已经是五十多岁年纪的人了。人老头发首先从鬓毛白起,故日“鬓毵毵”。第二句写红蜡的烛光在夜深中摇曳跳跃。

  以上两句诗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死寂冷清的环境。从空间环境看,周围是宫墙深院,身边是“屏风围坐”,身处“重重帘幔”之中。从时间环境看,诗人已进入了“鬓毵毵”的暮年,节令已是寒食前后,春寒犹在,时间是夜深。从亮度上看,也只有一点点绛蜡的摇光。如此一点亮光,很难抵御夜深的漆黑,诗人独自一人处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里,心情上必然产生一种重压感。如此漫漫长夜,给诗人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环境。

  诗的第二个层次由写环境开始自然过渡到写心境。第三句是全诗的过渡句,即由第一、二句的写环境向第四句的写心境过渡。诗人从26岁入大都为朝官,在北方生活了近三十年时间。不难想象,“京国多年”,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南方人的常情尽改。但是,诗人的乡音不会改。如唐代诗人贺知章,虽然“少小离家老大回”,最终还是“乡音无改”。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江南人意识不会变,诗人的思乡情不会变。所以,诗人在“忽听春雨”之后,自然会“忆江南”。“忽听”二字不可忽略,极富感情色彩。从前三句看,诗人的反思是深沉的,心情是郁闷的,乡思是浓烈的。“忽听”使诗人的感情来个大转变,于寂寞中忽然听到春雨来临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使其精神为之一爽。色调也开始由暗淡变为明快,这是给诗人带来向往、希望、思念的春雨。

  诗人“忆江南”,不仅仅是因为春寒犹在的北国比不上“杏花春雨江南”,而主要是因为诗人年纪老大、仕途坎坷。诗人在翰林时“承顾问及古今得失,尤委曲尽言”,“谏或不入,归家悒悒不乐”。一些同僚“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谗言一时不能奏效,“则相与摘集(虞集)文辞,指为讥讪”。在此种情况下,诗人时时想退出政坛,告老还乡。

  全诗言语平淡而自然,但却含有丰富的底蕴,浓浓思乡之情藏在淡淡哀愁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虞集在朝廷任翰林官时所作,具体时间不详。公元1319年(虞集于延祐六年)时年49岁时,入翰林为院官,一直到元文宗在至顺三年(1332年)驾崩,诗人时年59岁,告病回乡。从诗的内容看,当为诗人任翰林官时的中后期作品。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猜你喜欢
入谷逢雨花,香绿引幽步。招提饶泉石,万转同一趣。
向背森碧峰,浅深罗古树。尧皇未登极,此地曾隐雾。
秘谶得神谋,因高思虎踞。太阳忽临照,物象俄光煦。
梵王宫始开,长者金先布。白水入禅境,砀山通觉路。
往往无心云,犹起潜龙处。仍闻七祖后,佛子继调御。
溪鸟投慧灯,山蝉饱甘露。不作解缨客,宁知舍筏喻。
身世已悟空,归途复何去。
画烛笼纱红影乱,门外紫骝嘶。分破云团月影亏。雪浪皱清漪。
捧碗纤纤春笋瘦,乳雾泛冰瓷。两袖清风拂袖飞。归去酒醒时。

四更山吐月,夜静月尤明。玉梳挂碧落,银汉自从横。

寥泬群动息,溪中有舟行。吾家渺何在,极目望江城。

剑不用置履,柏非可为舟。古来倜傥士,渠肯甘凡流。

君材早迈往,华问驰交游。高文笔如扫,隽辨舌不留。

白黑自了了,皮里藏阳秋。拥卷得渊旨,奋辞祛缪悠。

身虽不求人,政自人所求。恢恢有馀刃,所见无全牛。

亨衢恐不免,位遇岂足忧。初官三语掾,审克裨藩侯。

退公丰暇裕,问学日益羞。行为孔独诵,端以贾长头。

嗟余过立境,没没谢蕴修。广文一饭足,其他非所谋。

胜境定时访,良书亦可收。但恐与君别,无复往朋俦。

白首玄经病子云,感时怀旧独沾巾。十年战伐多新鬼,四海逢迎少故人。

上苑莺花非昔日,曲江蒲柳为谁春。涌金香酒甜如蜜,满眼沽来莫厌频。

初闻如自解,及见胜初闻。两鬓堆残雪,一身披断云。
道应齐古佛,高不揖吾君。稽首清凉月,萧然万象分。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才人自古蛟龙得,太白三闾两水仙。辞赋已同双日月,精灵还作一山川。

江间绝壁丹青出,木末飞楼俎豆悬。千载人称诗圣好,风流长在少陵前。

慕诡适修禊,啸侣阅灵渊。机权知匪测,橐籥讵云偏。

觱沸连波起,鸿垆不断燃。盖石愈怪杰,襟湖何渺绵。

萧丘有寒燄,化理同一玄。燧人与尧井,无为帝力全。

飞构凌空际楚天,远临衡霍见湘烟。阁中歌舞今谁在,芳草春波似昔年。

当日龙船校五兵,旋开池沼学昆明。
迩来封禅和平久,旧地分教百姓耕。

访落方勤止,而翁苦掉头。立几遗世独,行盍为王留。

日月驰双毂,乾坤寄一舟。勿缘归计得,忘却纬边忧。

策马来思雪作花,归途秋色上蒹葭。应知老母凝眸处,望断征鸿望暮霞。

卢子城头问去踪,不堪别恨结遥峰。春风几发河阳树,客路重趋蓟苑钟。

岂有明珠藏薏苡,惟馀长剑吐芙蓉。浮云西北休愁思,霄汉还应雨露浓。

定州古北门,作镇多英奇。如何郡学傍,独有韩公碑。

乾坤极厚大,运物物不知。堂堂宋三朝,斡旋公似之。

惟公玄默间,泰山已四维。天宇公之祠,元气非公谁?

郡人一何愚,而于公欲私。大者且勿论,绪馀犹世师。

千年阅古堂,谁歌郑国诗?徘徊老柏前,目送秋鹤飞。

悠悠五色云,怅望今何归。

高奇一百篇,造化见工全。积思游沧海,冥搜入洞天。
神珠迷罔象,端玉匪雕镌。休叹不得力,离骚千古传。

引满休辞,酒边豪气干云表。荆卿倘不遇燕丹,市上空潦倒。

渴血宝刀鸣啸。莫小试、南山虎豹。黄沙唐宋,白草齐梁,英雄未老。

如此江山,有心人合藏屠钓。蔗竿作仗舞当筵,霍跃真奇妙。

醉把古今凭吊。怪夜半、荒鸡声杳。明朝且去,城南会猎,手柔弓燥。

为痛宁馨转自伤,相随却恨我无娘。更谁看等千金重,只我佳人断绣肠。

甲寅良月初,为拜帅垣檄。
遍走三荡所,村落怪荒寂。
人谓白升里,杭邑才咫尺。
杭有洞霄宫,神仙其窟宅。
惯是名胜游,不许俗眼识。
余虽一俗吏,心实慕名德。
痴儿官事了,此行乌可惜。
天气暖如春,得意马蹄疾。
仆夫嗟况瘁,告我请休息。
止宿萧市中,明朝辨行色。
未晓垂玉绳,向风嘶金勒。
行行十数里,渐渐仙境出。
始见九锁峰,穷眸望不极。
一似天为门,四山作扃鐍。
云烟一齐起,松桧万古碧。
岩洞是处有,名了难尽忆。
入拜大有庭,奇特更奇特。
洞天与福地,它山得其一。
惟此为两全,四字揭奎画。
主人贝道士,高志颇嗜客。
引谒帝宸殿,金钉朱户饰。
出示御书经,凤篆龙章笔。
拜手拈瓣香,举头看近日。
既见抚掌泉,又观松花石。
小愒漱玉轩,恍惊风雨夕。
再登虚白楼,顿觉天地窄。
迤逦游二洞,其东名大涤。
仰视洞中山,群崖翠欲滴。
蛟龙现鳞距,天产非人力。
石鼓清可听,石鱼亦堪击。
中有一小洞,谓能隔凡迹。
稚子曾入去,海声亲听得。
出洞见一井,石栏四围赤。
云是葛翁泉,大旱无竭泽。
西洞号栖真,却在山绝壁。
华盖垂于上,狮子横其侧。
非烟亦非云,蟠结斩如刻。
上有倒挂仙,疑是帝所谪。
棋台别东西,棋子散黑白。
又见方尺地,三人可容膝。
下如空谷声,必是仙隐室。
道士虽携持,余亦倦登陟。
归息翠蛟亭,寒玉走鸣瀑。
心目尽开豁,尘累涣然释。
坡仙纪旧游,壁间著遗墨。
吾得继清赏,奚必问姑射。
试观殊胜地,何年是开辟。
虽慕子长游,未学子真逸。
可惜系微官,匆匆整还役。
小子不不诗,数章□纪实。

大海生涛易,稠云吐月难。征鸿断消息,君子发哀叹。

夜久众山静,楼高孤立寒。关心旧俦侣,风雪自长安。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