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开首两句,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赞语,而是通俗朴白的写实,然而就是这样一落笔,一群“雪衣公子”洁白美丽的形象,夕阳西下,蔽于溪影之中待机捕食鱼、虾的习性和机智,却全被描绘出来了,同时,诗人的迷恋之情也寓于其中了。白鹭那洁白的羽毛很美,故有“雪衣”、“雪衣公子”的美称。诗人正是被白鹭的这一特色所吸引,所以从这里切人表现白鹭的精神,表达自己的迷恋之情。而两个“雪”字的连用突出的是白鹭的“形”,其“神”尚未现,诗人巧妙地把它放在惊飞远去的情景中精心描绘,以
“碧山”相托,以“梨花”比喻,笔触空灵,而白鹭的精神也就显露出来了。第三、四句:“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一个“惊”字,便把眼前之景推向了远处,顺势以“碧山”映衬出飘然远去的白鹭,而这群飘飞的白鹭又装点了青绿色的远山。山青鹭白,晚霞渐逝,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真是情景交融、自然浑成。可是,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接着展开想像的翅膀,好像暗暗地问了自己一句:“远映碧山”的点点白鹭究竟像什么呢?哦,像雪白的梨花在静谧而轻轻的晚风中飘然落下的美妙景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鹭鸶溪中捕鱼,朴白平实,似无余味,其实为后边的惊飞远去营造了气势。“一树”承“群捕”,“梨花”应“雪”字,读来晓畅自然,无一点造作之感。这首诗在许多咏鹭诗中别具一格,而且它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咏鹭诗中的名句。后人的一些咏鹭名句,如元代顾瑛的“白鸟群飞烟树末,青山都在雪花中”(《泊垂虹桥口占》)、清代郑板桥的“忽漫鹭鸶惊起去,一痕青雪上西山”(《潍县竹枝词四十首》)等,很可能就是受了杜牧的影响创作的。
溪随天马西北行,半空忽见莲花生。双鸾欲下却飞去,旌旗引入丹霞城。
攀萝上到猿啼处,恍然旷坐消百虑。千山无人云气深,终日徘徊不能去。
虚空楼阁时自开,异香忽起三清台。风吹笑语落天半,疑是神仙跨鹤来。
百花潭上春自照,白鹿呼人猿亦啸。路迷不敢轻问津,恐有贤人隐耕钓。
苍厓九折樵径通,绝顶可见西崆峒。尘心豁然臂欲羽,竦身直上凌天风。
树下星沉月欲高,前溪水影湿龙毛。洞天云冷玉花发,公子尽披双锦袍。
天乐何因向地鸣,果然虚谷自传声。华阳更奏宫商调,聊引群仙下洞庭。
癸未四月雨,并遗东作忙。盛夏雨不嗣,连月恣恒旸。
邻湖㪺数级,安问陂与塘。高秋报淫雨,宵昼声浪浪。
山村早焦槁,自无卒岁望。原田所灌溉,糜烂无登场。
泽农陷巨浸,什一罹死亡。贫者为耕治,鬻儿营种粮。
乃今益穷迫,骨肉矧异方。富者忧盗贼,扑劫群虎狼。
向闻司租使,适经川泽乡。芃芃赏禾黍,讵信愬灾荒。
三农苦复苦,天高难自明。未论死沟壑,官租何由偿。
仰首向天泣,旻天但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