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 一作:无因)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注释
此诗作于文宗开成(836-840)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城东有宛溪,城东北有敬亭山。城中开元寺,原名永乐寺,东晋时建。
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庆吊丧,即生死过程。《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范蠡:春秋时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五湖。
五湖:旧说太湖有五湖。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六朝留下的文物已草蔽连空,只有这淡远的天空和飘忽的白云依旧古今相同。
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
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注释
⑴宣州:唐代州名,在今安傲省宣城县一带。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又叫东溪,在宣州城东。夹溪居人:夹宛溪两岸居住着许多人家。
⑵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文物:指礼乐典章。
⑶淡:恬静。闲:悠闲。
⑷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⑸笛风:笛声随风飘动。
⑹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事成后游于齐国,改名鸱夷皮子。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又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吴越春秋》中说他“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⑺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五湖:指太湖及其相属的滆湖、洮湖、射湖、贵湖等四个小湖的合称,因而它可以用作太湖的别称。其他在宣州城之东,属江苏省。这里指太湖。

鉴赏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写于开成三年(838),当时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这首诗是他游开元寺,登水阁时的所见所闻及触景所发而作的。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半旧鞋儿着稳,重糊纸扇多风。隔年煮酒味偏浓。

雨过樱桃色重。有距公鸡快,尾长味雉枭雄。烧残银烛焰头红。

半老佳人可共。

千古一灵根,本妙元明静。道个如如已是差,莫认风番影。
枯木夜堂深,默坐时观省。月落乌鸡出户飞,万里关河冷。
昔见历阳山,鸡笼已孤秀。今看海峤树,翠盖何幽茂。
霰雪讵能侵,烟岚自相揉。攀条独临憩,况值清阴昼。
山情与诗思,烂熳欲何从。夜舸谁相逐,空江月自逢。
春期越草秀,晴忆剡云浓。便拟将轻锡,携居入乱峰。

教子读书还织缯,纺车哑哑绕青灯。母今发白子亦白,白发相看无限情。

世上悠悠多弃贫,惟君高谊始相亲。升沈独恨长沙别,南北谁怜失路人。

吹笛关山明月上,到楼钟鼓梦家频。江湖风浪连城起,何处飘飘托此身。

斯文万金药,不救俗儒病。卢生谁云邪,夫子未出正。

羊肠驾觭轮,鲸澜溯孤榜。噫乎吾道难,自古斗衰盛。

齐有梁丘据,晋有乐王鲋。据能爱晏婴,鲋欲残叔誉。

二臣嬖两朝,事君为悦豫。景有尚贤志,据逆以为助。

平失宥善心,鲋乃速其去。毋以据为贤,易地则同趣。

丈夫处世间,必有遇不遇。岂无觉者乎,正色君亦悟。

区区嬖幸徒,何忍就朋附。

孤帆下江北,千里西风轻。泊舟公路浦,始见南昌亭。

青天下白露,乱叶凄以声。汀洲结海南,冉冉孤月生。

残鸦感兴废,断肠悲飘零。安得携美酒,台上呼刘伶。

百年一箕踞,六合皆螟蛉。

一段江南绿。望依依、沙鸥起处,辋川横幅。十里平郊人烟聚,掩映汀洲几曲。试与问、隐君林屋。花径竹门春窈窕,有苍颜绿鬓人如玉。挥白羽,跨黄犊。高情远继巢由躅。向沧浪、濯缨垂钓,自歌还续。手种陂塘千株柳,隔断红尘万斛。算独有、渔舟来熟。待约西施同载酒,趁桃花、浪暖相追逐。寻胜地,访遗俗。

故旧今成二老,欢游长记当时。山中吟屐梦中诗。

多少晋人风致。

但得诸郎俊拔,不嫌我辈衰迟。残年饱饭话心期。

如此差强人意。

喔喔野鸡鸣远林,瑶琴挥罢思愔愔。寒陵山色难生态,春入溪云易合阴。

畬陇夜烧谙土俗,州城昼掩识边心。芳皋杜若相将绿,偏觉骚人幽怨深。

江汉犹戎马,艰难一棹回。浮云辞玉垒,斜日向金台。

宦橐余碑目,朋尊问酒材。凄凉庾信赋,新自秣陵来。

壁立崔嵬不计寻,千峰罗列献奇深。
等闲伫立遥观遍,流水高山万古心。

缓步寻芳径。试把花枝问。一样春光不匀,红白此情难信。

想花神、亦自冷心肠,故洗铅华尽。

素质羞涂粉,色倩冰肌并。怪尔夭桃染脂,沉醉何时方醒。

最怜他、结实对王戎,谪仙夸上品。

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
传呼戒徒驭,振辔转林麓。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
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兽迹不敢窥,马蹄惟务速。
虔心若斋祷,濡体如沐浴。万窍相怒号,百泉暗奔瀑。
危梁虑足跌,峻坂忧车覆。问我何以然,前日爱微禄。
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遵途稍已近,候吏来相续。晓霁心始安,林端见初旭。

正襟危坐待天光,两鬓依然劲似霜。愿仰须臾阶下鬼,何愁慷慨殿中狂。

须知榜辱神无变,旋与衣冠语益庄。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

秋心游子独,晚照终山分。浅浦悬鱼影,微烟簇雁群。

年光如落叶,长梦寄归云。流水清无语,钟声何处村。

当年高甲已登科,读尽人间万卷书。
今日一身天地窄,思量好事不如无。

秋风常不改,悲怀直到今。相看俱作客,半醉便微吟。

疏柳三更月,冥鸿万里心。知君能遣此,樽酒与鸣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