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一起来珍惜这艳丽明媚的年华吧!只见依然有桃花飘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满竹叶青美酒一饮而尽,醉倒在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重见青天的时候。
注释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èi):衣袖。
裛(yì):沾湿。
颦(pín):皱眉。
尊:同“樽”,酒杯。

赏析

  第一首的主旨是伤春。词中,先写春向人们告辞,柳、兰喻春含泪挥手而别,后写一个女子惜春情态,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作者以拟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动作赋予春,有依依难舍之情,郁郁感伤之意,抒发了惜春、伤春的感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去也”两字感情色彩极浓。在临别之际一声“去也”。抵得上很多言语,其中当然也包含着不忍去、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后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愿去去千里烟波”,连用两个“去”字,也是为了突出他心头不忍去、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复杂感情。这是从春的一方即客观的一方言之。再从爱春、惜春的一方即主观的一方言之,则“去也”两字更为关情。《西厢记·长亭送别》有句云:“听得道声“去也”。松了金钡;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如果借来作为“去也”两字的注解,就不难想象那种爱春、惜春而又尤计留春的惆怅之情。“多谢洛城人”则又转换角度,以春天的口吻,向惜春之人遥遥致意。作者在短短七字之间展现了两种不同视角的转换,挥洒自如,更显示出其杰出的想像力和文字驾驭能力。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泡露似沾巾”两句,紧承前句“多谢洛城人”而来,不写人之惜春,而先写春依恋人,描绘出一幅气韵横生的送春画图,且看那纤弱的柳条随风依依轻摇,就好像挥手作别轻扬起的衣袖;而葡花沾满露珠,更有如一位不胜嫣羞的美人,在离别之际泪湿纸巾。

  “独坐亦含颦。”如果说,前面四句都是从春的惜别一边着笔的话,那末这最后一句写到了惜春之人,即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从句中的“独”字可以领悟到,这位抒倩上人公的心情非常寂寞惆怅。旖旎的春光曾给她以欢乐与安慰,或者说,曾激励她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的理想,但是,曾几何时,春闹花谢。欢乐成为过去,安慰被失望所代替,理想也终于落空。愁绪煎熬使她坐卧不安:从句中的“亦”字可以表现出除“独坐”以外的独眠、独酌、独吟都已一一行之而终于无法排遣愁绪。在百无聊赖之中,惟有借“独坐”以自持性情,但“独坐”既久,仍不免颦眉蹙额,为愁绪所包围,由此总见得愁绪缠绵深长而避之无由了。

  第二首的主旨是惜春,其抒情线索十分显明,抒情的中心非常突出。前两句在词意上是一层转折,次句的“艳阳年”与第三句的“桃花流水”在字面上也构成一个转折,两个七言对偶句与结句在虚实关系上又形成一个转折,通过这层层转折,层转层深地传出了充溢在词人心头的“惜春”意绪。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首句重复第一首的发端,既加深了咏叹的意味,强化了作者伤春、惜春的情感,在结构上也起了与第一首互相呼应的勾连作用,感慨春天的“大势”已去。次句中的“艳阳年”,即“艳阳天”,指阳光灿烂、风光旖旎的春天,“余春”尚在,大家赶紧来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好好地赏玩一下暮春的风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描写了词人为自己“惜春”的行为所做的打算,桃花凋落,飘洒在溪流水上,这正是暮春常见的景象,倘若桃花落瓣已被流水飘尽,那春天的身影就是确实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词人愿意在溪水边的草茵上席地而坐,面对着落花流水,斟上一杯春竹叶酒,慢慢地喝,悄悄地看,静静地想。

  “惟待见青天。”强烈表达出希望自己拟想中的“惜春”行为能够实现的心声。纵然风景无限好,倘使碰上个淫雨连绵、路滑泥烂的天气,这一番打算就全都落空了。所以诗人末句希望老天爷能够帮忙,给人间送来个无云无风的大好晴天。

  这两首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从人到春,又从春到人的三次主角转换。作者不写人惜春,反写春惜人,将人情物态揉为一体。构思新颖,手法多变;语言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奇巧。全词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词约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阳。其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当时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居易词共三首,刘禹锡的和词共两首。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
圣君宵旱念生民,重命甘盘秉国钧。
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
羹和旧鼎黄金铉,雪压新堤白玉尘。
应念前年献诗客,谪官无俸不胜贫。

程程物色使人羞,同上中原第一楼。太行虽有摧车路,千载人人到上头。

天生尤物本消魂,更取增城挂绿论。一种天然好风格,西施初出苧萝村。

山鸲鹆,羽㲯毵,声断续。不逐雌雄向空谷,何事孤枝抱寒独。

山桃野竹更芳菲,纵有何罗也见机。红香落尽忽飞去,深山古木行人稀。

达人与道运,投迹系所逢。在治信若凤,处幽固犹龙。

外物纷屡变,中扃豁兼容。乃知云梦区,未足婴其胸。

明公蹈康济,兹世已陶镕。优游就偃息,暇豫奏时雍。

高斋危舍字,数亩环崇墉。虚轩便炎夏,奥室宜隆冬。

采真混出处,造适观羲农。玩名肆独乐,怙势轻万钟。

越人起丹穴,子房去赤松。材为用见循,道以世难从。

古事何昭昭,斯民积颙颙。独应甘棠树,方使来者封。

调笑。论微妙。月内银蟾端千跳。中宵日里金鸡叫。坎虎离龙围绕。忽然撞著姹婴召。共守丹炉了了。
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延波接荆梦,通望迩沮漳。
高岸沉碑影,曲溆丽珠光。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临溪犹驻马,望岘欲沾裳。
乔木下寒叶,亭林落晓霜。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阳。

旧宅已芜没,城乌终夕啼。新坟亦宿土,秋草还萋萋。

谁为荓螫蜂,永痛触网?。老母抱弱孙,投迹向山溪。

新愁不可道,往事焉得追。故交半零落,梦寐增惨悽。

对酒忆同醉,检书看故题。茫茫风中尘,汨汨山下泥。

维南三顾在,谁与重登跻。

衣冠且从俗,犹有晋风流。我爱陶贞白,人称马少游。

蜂房寒未割,鸡栅暖宜修。不必论三仕,何如号四休。

当年扈从直长杨,想见秋山槲叶黄。沙外小滩圆似月,眼明双鹿噍斜阳。

食已无馀事,坡诗信手翻。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

未易穷关键,才能味语言。向来陶谢并,今日要重论。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秋满孤篷,翠蒲红蓼留人住。一帘香缕。边影惊鸿度。
小据胡床,旧事新情绪。凭谁诉。蜡灯犀尘。拟共西风语。
寂寂花宫独掩关,飙轮去只在前山。
香清落日闻金磬,知是真人跨鹤还。
松桂擢危岑,烟云书亦阴。
洞门虽不锁,谁测洞中深。

今夕是何夕,岁月堂堂去。五十一年中,名利曾何据。

作客瀛海东,谁毁复谁誉。春风拂疏窗,玉律回羲驭。

云捲玉山明,冲霄万丈曙。努力岁华新,吉祥听谶语。

萧萧寒雨洒寒窗,银烛微茫黯不光。客裹家乡劳梦寐,楚中风物助凄凉。

诸城夜到多鸣柝,五岭年来有战场。从此镜中添白发,可堪愁思度潇湘。

朔风如刀,痛刮人骨。千山万山,雪映寒日。心知春气来,目睹梅花发。

游子南方归不归,晓堂閒却龟毛拂。

昔年亡将济时才,仰仗威灵涉险来。地转海咸生淡水,天回风飓起奔雷。

官军血战沧波沸,逆虏魂销劫火灰。澳屿全收三十六,受降澎岛戟门开。

六年道路三经此,山色泉声似故人。惭愧老僧相慰问,官郎何事过门频。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