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在此时节“出郊原”春游,是宋时风俗,如邵雍《春游》诗即有句云:“人间佳节唯寒食。”
第二句“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染周围的环境气氛。柳则是带季节气候特征的植物,不但唐人韩诩有“寒食东风御柳斜”名句传世,而且宋人每逢寒食,即以杨柳等物饰于轿顶之上,四垂遮蔽。每户且以“面造枣(饣固)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根”(《东京梦华录》卷七)。因此,“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颔联二句二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和谐,笔触错落有致。同是写寒食清明,柳永《木兰花慢》词:“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而在杨徽之笔下,则是“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如此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之景,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与都城寒食时繁华热闹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
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侯特点。“酒薄”,暗示山城的荒僻。自唐至宋,均有寒食扫墓之俗。此时此景,登高见之,倍生思家之念。诗中“易断魂”,由“地迥”和“回首故山千里外”而来;而“难成醉”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句与范仲淹《御街行》词“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有异曲同工之妙。据说宋太宗很欣赏杨徽之的诗,特地挑出十联写于屏风,其中就有这一联。
尾联之妙,在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别离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于“露筋骨”之中,仍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作者于西昆体盛行之时,能不雕金镂玉,不堆砌典故。额联平仄稍作变化,颈联虽对得很工,然而略有“流水对”之意,仍有自然流转之美。全诗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显得自然而清新。
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至太平兴国(976—984)初,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向故人郑起倾诉“别离心绪”是全诗的主旨。
杳杳画梁巍架杏,沉沉香壁静涂椒。宫前夜祝君王寿,日上黄炉炷未消。
河口三十仞,悬水如横嶂。一夜粮船风,送我至南旺。
离家日几何,倏忽易弦望。水邮无定程,一闸隔天上。
百里飞黄沙,乾风裂绵纩。蚤与人争席,泥波充五脏。
三十何所成,劳劳密虚望。如彼上水船,进尺而失两。
衡岳山中老道人,一龛一衲足容身。禅林出定云生室,诗境行吟清入神。
瓶水不凝霞气暖,石门长埽虎蹄新。只应煨芋烧茶外,乞火时时到寺邻。
金粟老秃翁,丧女及二妇。情钟政我辈,况尔中年后。
值兹世浊恶,喧呶互纷揉。达观了死生,放浪无何有。
汎览经律论,一室仅如斗。蒲团竹匡床,趺坐各双肘。
心如大圆镜,触处靡不受。荣辱既俱忘,恒欲烹走狗。
独怜孙与甥,哀哀失慈母。谁能断嗔爱,毗耶有无垢。
所谈不二法,究竟唯濡首。宿业想未偿,惊心血屡呕。
深秋天气暄,桑柘叶黝黝。念子筑杭城,土石躬自负。
城高石易尽,鞭箠无所取。书来知近况,黧面龟两手。
新谷幸登场,日夜操杵臼。悉供役夫养,老稚曷糊口。
安得海宇清,关塞忘战守。归耕对儿女,畜鸡豢肥牡。
侧闻王师出,铁马渡河久。中军霍嫖姚,报国忠肝剖。
鼓行捣虎穴,若拉枯共朽。捷书尚未至,西风又衰柳。
思之转郁陶,浇愁唯有酒。兴亡信有数,蛇断秦鹿走。
荷锸死使埋,四郊多培塿。
蓬莱宫阙五云间,天上群仙集佩环。珥笔每同花下散,玉珂时听月中还。
清秋幕府芙蓉静,白日门屏獬豸閒。浩荡天风吹鹤驭,春朝入觐紫宸班。
成器屈虽深,君门幸许临。卷时怀劲节,舒后抱虚心。
就曲全□保,能刚□匪侵。倚身当尽力,不欲负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