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赤光满面唇激朱,虬须虎颡三十馀。腰垂金印结紫绶,诸将不敢过庭除。
羽林精卒二十万,注听钲鼓观麾旟。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自言不喜读兵法,智略何必求孙吴。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
陋屋三间草盖成,四时兰菊荐芳馨。但知后圃多栽橘,何必阳山独采苓。
破睡雪花茶满盌,慰怀春色酒盈瓶。与人无怨亦无德,自觉长年心自宁。
张掖何人独冠军,远随征骑入边尘。天涯柏酒愁中断,寒尽椒花客里春。
鲁国山河应独望,甘州风物更谁亲。斑衣此日棠阴下,骨肉何须叹越秦。
重九节,记得客常山。药墓草黄群犊健,赵祠树黑怒雕寒。
落日井陉关。
二十年来感旧游,绿云遥见隔城楼。逢人恐识关门气,访客真成雪夜舟。
鲁国山川空自赋,梁园松桂为谁秋。何时却有论文地,尊酒同销万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