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触物起兴,发于性情,以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开始,写所闻所见、所感、所思,抒发了奔走国事、以恢复为己任的爱国志士的热望、悲愤、忧虑与思考。
全诗十二句。前四句写听觉形象,后面八句中视觉形象与诗人议论各占四句,但两者交错。开头四句写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听见边马嘶叫,似乎苍天、大地、兵马都在怒吼,在呼唤着搏击奋进、征战杀伐;又仿佛听见匣中刀鸣,有如风雨之声。这些听觉形象的描绘,运用了传统的象征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诗人对战斗的渴望。
中间四句写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北征”计划迟迟不能实现,眼前的视觉形象萧条、凄清、迷茫,反映诗人感情的抑郁与抗清前途的晦暗不明。这种凄凉的客观现实同开头的主观热望形成鲜明对照。最后四句写诗人起衣彷徨:风鸣马嘶催人搏进的夜晚对于锐意进取者是“良夜”,但河汉西倾、天色将明,诗人以国忧未释而异常焦灼。 全诗有强烈的动作性,诗中的 “动”、“嘶”、“鸣”、“阻”、“转”、“视”、“释”、“慰”等词语,表现了依次出现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对诗人心灵的震撼,显得深沉有力。
全诗在叙事、抒情中夹有议论,体现了诗人的思考与识见。古人常说史学家要有“才、学、识”,诗人何尝不如此?这首诗中“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就是诗人对南明王朝权臣党争误国的谴责。广大人民当中,卫国的人才,如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多得很,但高踞上位的主政的权臣不任用人才,忙于党争内耗,自毁长城。后人咏南明灭亡的诗曰:“黄河滚滚接长江,天堑何尝利福王,太息党人碑百尺,替他胡马造桥梁。”(田汉) 党争不止,国忧难释。这才是诗人目击心伤之所在,这就是造成全诗风格情调沉郁、悲壮、苍凉的根源。
旧交零落半存亡,晚岁荆州得两唐。临别眼中无小谢,再来天外有他杨。
预行后日诛茅地,要近先生避世墙。会与幽人数晨夕,何能结客少年场。
太行山下溪名洹,洹溪主人今得贤。石渠分溜入方沼,种出万柄红白莲。
就中一茄发挺特,艳妆双出云髻鬈。有如二女降妫汭,翠裙红袖相牵连。
岐分骇目未信宿,里□传耳何喧阒。波神有为献嘉瑞,要并太史书丰年。
主人谦德不敢有,福善自是天行权。亭亭植立万花表,可人适在亭之前。
日酣欲语转娇婉,风动似舞尤轻便。一时图写溢纨素,十日车马空市廛。
昔闻蓂荚曾表异,乃因土阶与采椽。景星凤鸟岂常有,考信前史真宜传。
醴湖芜塞不复见,而今乃濯圭塘泉。祯祥奕叶定不断,藕丝万缕相缠绵。
幽人到此自怡悦,膏肓泉石尤难痊。要须纪录入郡乘,千年增重吾山川。
表表大丈夫,志岂在一时。行义达其道,立诚修其辞。
暗室独知时,上帝临在兹。岂彼盗名徒,白黑纷狐疑。
隐显肺肝露,嗟嗟徒自欺。古道坦且夷,毕力往从之。
水石幽寻快夙缘,相逢何意尽高贤。数杯清茗烹凉月,一曲流徽弄晚烟。
学古几人能避世,谈空无地不参禅。不知当日陶元亮,何事攒眉向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