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返照中岩渡,峨眉分外清。一弯新吐月,共我两忘形。
露下沙逾白,宵寒酒易醒。荻花风索索,拥被不堪听。
刚肠厌徇俗,老眼饱阅世。读书学经纶,亦颇识一二。
妄意糟粕中,啜哜得馨旨。终然不可用,落落多左计。
慨念古人远,莫救吾道弊。脩溪有短簿,今代习凿齿。
贻我琼瑶章,有美而无刺。内视才具短,不能尺有咫。
赠言虽甚宠,借玉恐未是。公等必飞扬,我老惟退避。
联冈叠阜卫神都,万幕平沙八阵图。朝柱星垣周社稷,宗藩盘石汉规模。
官堤亘野丰青草,禁禦深林暗碧榆。地辟天开到今日,九重垂拱制寰区。
高楼背水压奔冲,影动云虹落水中。土色从黄宜制胜,河声触险听分洪。
却思沈璧千年日,欲问乘槎八月风。汴泗交流平似席,南行北播本同功。
腊夜邀明月,衔杯祛暮寒。高谭霏玉屑,胜友傍芝兰。
生意涵枯干,惊飞见羽翰。漏更何必问,徙倚遍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