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的十年间从未还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节隐居。这一句领起下文。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栖息山间也就怡然自得了。
“独立青峰野水涯”,“独立”使诗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是诗人直冲云霄的气节,是诗人不可一世的风骨。“青峰野水涯”是眼前景,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但这又不是纯写武夷奇观,当年宋朝的河山,空旷,寂静,没有着落;独立于此,诗人的心情,有些悲怆孤独,有些若有所失。没有人烟,脚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缭乱逐春生”;不见渔舟,眼前只是烟波浩淼的野水,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
第三句一转,“天地寂寥山雨歇”, 天地寂寥,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住了,田野清旷,冻云黯淡,有青草的气息,有天地的空旷,有黄昏的寂寞。简直辨不清是真在写沉寂的山中气象,还是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
末句“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向来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如王安石写寒士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写高士的梅:“零落成尘碾做泥,只有香如故”;还有苏轼写的梅:“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梅花在数九隆冬这样最寒冷的日子里开放,百花之中,一枝独秀。到次年春来草长,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无语,卓尔不群。人要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境界啊!诗人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诗风自然朴素不加雕饰,清旷之中已带着几分苍凉沉郁,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深远绵长,发人深省。
四海十年无武功,边人岁下还耕农。向来纷纭战争地,方今不见旌旗红。
东穷沧溟西尽蜀,道路行歌镇相续。奇祥异瑞□莫论,但道年丰万家足。
固知至治天相之,朝廷清明本无为。问谁始终主张是,一德享天维太师。
太师勋业青冥上,丹青已揭蓬山象。大鸿力牧空耳闻,未似身逢真圣相。
九重日侍慈祥宫,鸡鸣问寝声融融。人间快乐直馀事,都在指挥谈笑中。
太师少保各开府,玉带金鱼行按武。同时两相父子间,此事古今谁得数。
今年腊尾春全回,江梅正为生朝开。化工暗与人意合,更送雪花浮玉杯。
内中数出黄封酒,紫衣飞鞚无停手。跪奉传觞再拜频,天子劝公千万寿。
贱生鲁钝何足程,六年眼系文昌星。冷官无路报恩地,孤负翘林画姓名。
恶诗寄将千里远,引领南州望英衮。青芝赤箭傥可庸,此身许人良未晚。
郭外云开见石城,绿苔经雨自层层。明时正是龙飞地,终古犹存虎踞形。
万里长江通海白,三山远岫入天青。登临不尽千年意,拟与丹崖共结盟。
甘霔令年应祷祈,屏除荤茹与君齐。化行自是恩波远,何止春郊雨一犁。
芝兰有幽性,托居在空谷。满天风露寒,隔林香扑扑。
我因爱芝兰,朝夕相往还。采采欲盈把,薰我衣与冠。
衣冠在敝箧,芝兰隔林樾。但恐岁月赊,馀香易消歇。
愁凭北酒缓中肠,情寄南云去路长。心似寒砧摇独杵,身同警枕转空床。
梅花早白非关雪,蒲柳先衰可待霜。高足要津缘底事,也知老大是徒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