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骑在马上沐浴着温暖的春风,花开花落岁月流逝似在醉梦之中。
头上短发天天轻梳一梳便花白了,衰老容颜借助酒浆才会一时绯红。
工作需要奔波在外是常有的事情.只可惜没能为国家建立尺寸之功。
行李简单囊中羞涩先生切莫见笑,可我独留一柄倚天长剑直刺苍穹。
开头两句写年复一年,眼见秋花凋落,春花盛开,自己却劳碌奔波,在马背上度过。今天又见春风送暖,不知不觉中,春天已悄然来临。目睹这美好的春景,诗人却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感叹人生如梦如醉,流年似水,岁月也正在悄然逝去。一种急于盼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感情溢于言表。
“短发”两句,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诗人长期离开家乡,宦游在外,倏忽间,已到五十岁上下,头发已经稀疏变白,苍白衰老的容颜也只能借助酒力才泛出一点红润。古人不剪短头发,“短发”的“短”在这里是少的意思。头发稀疏,所以只能“轻梳”,头发本不多,又千缕皆白,至于诗人是怎样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辛苦操劳,以致身心憔悴而早衰的情形,也就可见一斑了。
以上四句充分表现了诗人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多年为民奔走效力的情况;后面四句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不谋私利,赤心报国的高风亮节。
“离家”二句紧承前面的内容而发,说明“离家”的目的正是为了“报国”,然而离家多年却寸功未建,又深感羞惭。于谦24岁中进士,刚三十岁时,就到江西处理积案,释放了很多被冤枉判罪的百姓。从明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到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即诗人三十三岁到五十一岁期间,他又做了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山西、河南巡抚。“离家自是寻常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诗人的感情又是那样的丰富细腻,目睹异乡的春日美景,他又怎能不想念故乡,产生惆怅之情呢?但好男儿志在四方,要想为国有所作为,离乡的悲愁也只能是“寻常事”了。“报国惭无尺寸功”,这固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辞,却又表现出他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其实,多年来,作者又何尝“无尺寸功”。他辛苦劳碌,关怀百姓疾苦。灾年里,他下令打开官仓救济灾民。他为到处流浪没饭吃的百姓痛心,为严冬里还穿着破旧单衣的儿童难过。他希望引来天上的银河水灌溉人间的土地,还让老百姓到他的衙门里去控告贪官污吏。在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里,他像冬夜里的火把,给人们带来了温暖,所以老百姓称他为“于青天”。这两句话,实际上正是衰颜白发的诗人壮心不已,深感时光易逝,而急切盼望为国建功的心情的剖白,这正像屈原所说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萧涩”两句,诗人请求不要笑他多年为官而囊中空空,表明他只有报效祖国的长剑一柄,倚青空而立。尽管诗人多年位居高官,却一生清白自守,两袖清风,行囊羞涩。以至于这位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民族英雄遇害时,朝廷派人去抄他的家,也只发现他“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这在当时贿赂成风的黑暗官场里,难得可贵。那独倚青空的耿耿长剑,正是忧国忧民,顶天立地的诗人胸中的赤胆忠心和凌云壮志的象征。
这首诗平仄协调,颔、颈两联对仗工稳,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风格浑然淳厚,质朴刚劲。
君不见南溟之水如汤盘,浴日浴月涵星垣。闭塞地户开天门,西台庙古神赫烜。
垂衣拱手端临轩,身骑白马扬朱翻。立马看花花正繁,木棉树老高云屯。
千尺百尺迎朝暾,赩如野火燎高原。琼枝天际蟠昆崙,珊瑚海底撑乾坤。
其高也如此,不知几历寒与温。榑桑若木为弟昆,月华仙桂皆儿孙。
一枝一叶含一元,一华一实归一根。一生二,二生三,三三生万物,生生不已天何言。
共携短策与长镵,采得茱萸手自缄。山路细通多宝塔,秋风先到七斤衫。
蝉声断续吟红叶,鹤语差池下碧杉。岁岁重阳得如此,终身不拟别螺岩。
搓酥滴粉寻幽韵。正移窗、月落曙光近。客馆今宵,梦魂儿、可曾安稳。
相思意、写到如何便准。
蛮笺泪点模糊认。有鸳鸯、小字双红印。临发开封,再拈毫、笔端都窘。
催书去、怪它青禽忒忍。
竹阁松轩户不扃,远山借景好园亭。主人嗜古类风雅,诵罢黄庭写石经。
凤山东南境,有地曰琅峤。厥澳通舟楫,山后接崇爻。
宽旷兼沃衍,气势亦雄骁。兹土百年后,作邑不须?。
近以险阻弃,绝人长蓬蒿。利在曷可绝,番黎若相招。
不为民所宅,将为贼所巢。遐荒莫过问,啸聚藏鸱枭。
何如分汛弁,戒备一方遥。行古屯田策,令彼伏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