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子瞻内翰见赠长韵

帝子相从玉斗边,洞箫忽断散非烟。
平生未省山水窟,一朝身到心茫然。
长安日远那复见,掘地宁知能及泉。
几年漂泊汉江上,东流不舍悲长川。
山重水远景无尽,翠幕金屏开目前。
晴云幕幕晓笼岫,碧嶂溶溶春接天。
四时为我供画本,巧自增损媸与妍。
心匠构尽远江意,笔锋耕偏西山田。
苍颜华发何所遣,聊将戏墨忘余年。
将军色山自金碧,萧郎翠竹夸婵娟。
风流千载无虎头,於今妙绝推龙眠。
岂图俗笔挂高咏,从此得名因谪仙。
爱诗好画本天性,辋口先生疑宿缘。
会当别写一匹烟霞境,更应消得玉堂醉笔挥长篇。
王诜
王诜[shēn](约1048年—约1104年),字晋卿,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书法家、词人。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元祐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
  猜你喜欢
粉香映叶花羞日。窗间宛转蜂寻蜜。欢罢卷帘时。玉纤匀面脂。
舞裙金斗熨。绛襭鸳鸯蜜。翠带一双垂。索人题艳诗。
管晏治时犹有体,苏张用处更无名。
三皇五帝从何出,扫地中原俟太平。

丝丝纤雨织黄昏,掩衡门,黯消魂。赢得满头华发,照乾坤。

天上神仙三岛外,空虎豹,守重阍。

河林落日隐昆崙,望中原,杳漫漫。白苇青蒿,无处著啼猿。

凤去不来箫管咽,心里事,共谁论。

懒复从人问里评,纵今得誉亦虚声。
有儿第使传儒业,改秩何期冒宠荣。
敢望芝兰如谢氏,但亲松菊学渊明。
烦君慰藉来佳句,读罢欣然酒一倾。

酷暑风来亦为厄,暖风熛怒几烁石。恶氛矧复逐征尘,白昼道傍鬼捉客。

叹我南行当其时,健夫十人九丧魄。彻夜传呼巫与医,身心交瘁莫安席。

想见武侯渡泸时,精诚在抱消疠疫。古今无数匡济才,许国御微敢自惜。

捧檄我亦奉命来,旅次焦劳热反剧。欲逃乐土苦无从,救兵一夜来风伯。

大块噫气夹雷鸣,俄顷滂沱势漂麦。此时消尽胸中愁,旱魃成群皆辟易。

自是天心协人意,遇难成祥由善积。遥思七省临欃枪,杀人如麻地流赤。

吁嗟乎,安得王师如此雨,露布一朝传遐僻。

一纸徵书降紫泥,奉天门下奏华芝。齐贤名噪才难老,贾谊年轻策已奇。

高庙有灵储用日,微臣无命际危时。飞云落月皆成谶,千古春心望帝悲。

溪上开樽洗客尘,千篇高咏句清新。春风冠盖英雄梦,夜雨江湖老大身。

万里燕山驰壮气,十年吴国起閒人。时来须得文章力,去看薇花紫禁春。

青云固非青。当云奈白云。骥从西北驰来。吾何意。

骥来对我悲鸣。举头气凌青云。当奈此骥正龙形。

踠足蹉跎长坡下。蹇驴慷忾。敢与我争驰。踯躅盐车之中。

流汗两耳尽下垂。虽怀千里之逸志。当时一得施。

白云飘飘。舍我高翔。青云徘徊。戢我愁啼。上眄增崖。

下临清池。日欲西移。既来归君。君不一顾。仰天太息。

当用生为青云乎。飞时悲当奈何耶。青云飞乎。

簇仗回来玉勒间,黄门牵向落花间。
君王不爱长杨猎,嘶入春风十二闲。

经略江南开幕府,曾因三语辟刘郎。千金海上求骐骥,五色云间识凤凰。

思入金茎秋滴上,行随玉节昼飞霜。还朝定上平南策,应从夔龙到建章。

凤凰游海滨,寥寥寡俦侣。系岂无羽族,仙凡难杂处。

翱翱千仞上,不见鸾鹤举。俯视蓬蒿中,燕雀集几许。

同鸣鲜好音,志在得其所。物各以类聚,达哉先民语。

摘索枝头何处玉,吹来万里春风。须臾陆地遍芙蓉。珠帘和气扑,一笑夺炉红。
文字红裙相间出,主人钟鼎仙翁。清谈隽语与香浓。太平欢意远,人在玉壶中。

两岩郁青苍,中有堂突兀。回廊外环绕,脩竹布行列。

悬崖上幽径,窥壁见遗碣。面墙谁所筑,除去碍膺物。

毛羽曾经剪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任饶长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

地接沧浪天蔚蓝,华严境界记同参。香南雪北多常句,逸响谁寻落木庵。

平池积潦涨轻痕,宛若扁舟系水滨。
断岸才盈六七尺,低蓬恰受两三人。
巡檐悦目蒲莲秀,隐几忘机雁鹜驯。
坐阅江湖好风景,不愁涛濑阔无津。

春去台空迹已陈,危楼杰出涧之滨。清泉绕屋可濯足,好鸟隔江如唤人。

明月委波金潋滟,青山带雪玉嶙峋。桃花流水非人世,或有渔郎到问津。

远碧绕庭色,参差映日明。
竹间翠烟发,竹外双鸠鸣。
径曲繁枝袅,嫣红入望盈。
博山微一缕,烟浮画罗生。
芳树清风起,飘飖落霰轻。

黄叶风高下雁群,故人书讯杳无闻。君胡为者天涯路,我所思兮日暮云。

作相定推真直院,封侯可到李将军。当年有客同投笔,迩日还家又卖文。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白头奴足以往来。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修顿首。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