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咏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况味。诗人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
“白鹭儿,最高格。”开头两句,就带有人类的道德评价色彩,作者套用到他所描写的动物身上去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所歌咏的实际对象,决不是现实世界中的无知的鸟,而是意象世界中的具有高尚情操的入。“毛衣新成雪不敌”,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孤眠芋芊草,久立潺潺石”两句,形象而具体地刻画出白鹭儿的居处环境和神态。它所居之处绿草丰美,芳馨清丽;所立之石乃在潺潺溪水之中,真可谓“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孤眠”、“久立”两句不仅写出白鹭儿的身姿神态,而且象征着不随声附和、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品格。“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在“孤眠”、“久立”之后,前方没有阻挡,白鹭振翅飞向遥空,“云”在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云彩了,在作者眼里“云”象征着革新的阻力,而“无云”两字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希望在贬谪之后,前方能云雾消散,一片清明,给自己一片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空间。“正无云”而“飞去”更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果敢的行动。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透过白鹭儿的外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前,诗人所描写的白鹭儿的形象与品格,也正是自己的人格操守的形象体现。从这一角度而言,此诗也具有拟人的表现手法。
白鹭儿的纯白无瑕,象征高尚品格,作者用它来比拟革新志士,比较准确、贴切。雪白的羽毛,象征他们的清白无垢;在众禽的喧哗中保持岑寂,象征他们在宦官嚣张跋扈时不随声附和;孤眠在草泽之间,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征他们虽然被贬谪在荒僻远郡,但坚贞不屈,特然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振翼高飞,直入碧霄,更象征他们远大的理想,希望能继续进行革新事业的雄心壮志。对自鹭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从这只纯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在《刘梦得文集》中入“乐府”类,是作者学习民歌结出的硕果之一。语言明白如话而流走生动,三、七、五字句相递出现,使句法显得富于变化而不呆板。全诗用入声韵,音长短促,产生直截明快的效果,与内容十分协调。
半种花园半种田,儿家生计总由天。楝花风后黄梅雨,满地珍珠不计钱。
坐久有人苔涩扉,颓然深处见天机。午帏风启跏趺去,影在青天几翠微。
汎舟浮湄水,逶迤青枫林。湄水去不息,言下湘江浔。
停楫长太息,明月照我衿。天宇羃广野,平原气萧森。
夕鸟瞑不飞,游鱼喧籁阴。寸心不自得,何况飞与沈。
崇岭达深邃,芳漪激寒泉。言寻支公踪,阅历成千年。
鹤飞远青冥,有亭尚岿然。草木属孟夏,山水尤清妍。
祖饯此云再,广林启长筵。
四月覃山茶树香,蹋歌采茶多女郎。孤亭小池长杜若,斜川细雨飞鸳鸯。
岛屿历历渺云水,烟波茫茫连大荒。眼中春花复欲尽,未得及春归故乡。
物物包含太极微,存诚致敬便知机。无声无臭无踪迹,体物昭然理莫违。
盘马越关隘,已惊山势雄。及兹入山坳,面面多奇峰。
锐如莫邪剑,龛如凫氏钟。翼如将翔鸟,垂如下饮虹。
或攒如列星,或迸如张弓。或旋如海螺,或排如衙蜂。
偃蹇如懒僧,颓瘦如衰翁。蹲踞如卧罴,蜿蜒如游龙。
下肆插地轴,高骞淩苍穷。闟闪无定态,气慑难形容。
伟哉造化心,出奇真无穷。飞泉溜深涧,一线孔道通。
怪石碎横路,行客愁蚕丛。迤折四十里,天险同函潼。
闻昔界南北,十万藏貔熊。棋局一以变,过眼浮云空。
锈炮卧衰草,颓衙馀古松。列雉若锯齿,齾齾撼危风。
峭壁剔苍藓,战血犹殷红。腐儒慨凭吊,无病何呻恫。
清时撤屯守,来往车轨同。在德不在险,此语洵可宗。
不如饱看山,狂吟炯双瞳。崖石倘可疥,镌勒声隆隆。
华堂环壁水,微飙扇清灯。荡漾回澜起,窈窕佳灯生。
迹陪簪笔彦,心谐超世情。露繁惬栖翮,林暗爽流萤。
眷兹悟物性,谅匪系王程。宵中已忘寐,顾影素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