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窦子温江山图

淼淼澄江欲拍天,参差烟树老江边。举头不见长安日,一棹秋风载酒船。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黄沙北风起,半夜又翻营。战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
深山旗未展,阴碛鼓无声。几道征西将,同收碎叶城。
丹桂花开第二番。东篱展却宴期宽。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
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江浦回看鸥鸟没,
碧峰斜见鹭鸶飞。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吴乡越国旧淹留,
草树烟霞昔遍游。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两星相比映文昌,戏綵蹁跹戟卫香。鬓底公因民事白,眉边人卜诏书黄。

五千文字为家计,百万阴功即寿乡。要学元和同九老,未誇耆旧传襄阳。

了无一物可当情,休数行年问丙丁。
世事于今浑似梦,醉魂从此不须醒。
江流带月分清浊,星汉无云见纬经。
酒尽更谋须稚子,坐听潮落响霜汀。

载西山爽气,添不重,月船轻。记前度今朝,琼花烂漫,管领歌声。

今岁秾华深处,羡衮衣、还看彩衣荣。人世云萍相遇,岁寒松柏长青。

行行。催觐朵云明。晓色上觚棱。看春去春来,依然黄阁,移近家庭。

浮云傥来轩冕,算古今、久远是功名。尚有寒厓枯卉,东君也解留情。

嗟我久不见韩子,如读古书思古人。
忽然相逢又数日,笑语反不共一樽。
谏垣尸居职业废,朝事汲汲劳精神。
子华笔力天马足,驽骀千百谁可群。
嗟予老钝不自笑,尚欲疾走追其尘。
子华有时高谈骇我听,荣枯万物移秋春。
所以不见令我思,见之如饮玉醴醇。
叩门下马忽来别,高帆得风披飞云。
离怀有酒不及写,别後慰我寓於文。

事国日犹长,归宁计亦良。泉烹纯孝味,菽啜自然香。

失马君何患,临河我独伤。从今千里梦,夜夜到江乡。

柴椽百枝荫方塘,高梧老柳著两行。
轻烟曳组适寒碧,芙蕖酿出秋风香。
宿酲萦胸殊未快,冲之欲引天潢派。
戏投小饵向深渊,锦鳞忽见空中挂。
篘清脍雪更作豪,坐客狼狈已半逃。
呜呜丛歌犹未彻,兀睡听作蜩蝉号。

紫垣清切拥钩陈,阁道分明绝汉津。未怪灵槎滞吴会,祇堪藏剑动星辰。

怀金纡组灵乡社,酾酒椎牛宴里人。行乐从来多壮观,秋风莫使鬓华新。

维舟古祠下,野饭就鱼羹。
坐听篙人说,行逢牵路平。
居民难问姓,溪鸭自呼名。
天目无由到,沿洄更几程。
修真万缘*。心地下、功夫要刚烈。育愚拙。放四大、自在安闲不*。志如铁。强斩马猿双足折,罢颠劣、都收归寂灭。八关六腑三宫,总和畅,万神悦。龟息玄通无间,得澄湛子母,团圆交结。两情泄。显阳体、炼就飞行时节。意冰洁。造化真空归物外,无为道、圆成还若缺。放开性月辉辉,贯乾坤彻。

寒宵送徂岁,青灯照华发。天时自代谢,人事更治忽。

圣朝今中兴,正朔几书月。未作故乡归,又见新花发。

稚女巧娱予,剪綵妆风物。一釂婪尾觞,颓然百忧歇。

四月陂塘水半扉,姬人梳裹入罗帏。佛楼先礼六铢衣。

花午枕抛红印起,月斜炉绕篆烟微。百花深处玉郎归。

伽黎分付参玄人,水边林下颐天真。须就松间结茅屋,竟无闲事劳精神。

碧草苍苔净如洗,却教何处飞红尘。占得白云万馀亩,山猿野鸟来相亲。

林泉行长镵,独荷寻黄精。云路迢迢过桥去,琅然耳畔喧溪声。

林泉住清幽,正是安身处。人皆热恼我清凉,心空环绕旃檀树。

林泉坐忽见,光阴弹指过。道人乐道绝思惟,对景不觉蒲团破。

林泉卧梦里,惺惺能几个?满天霜雪闻晨钟,㘞地一声枕子堕。

威仪寂静谁能收,任他法性常周流。极尽玄微是何物,揭开宇宙舒双眸。

明月堂前度九夏,太阳门下经三秋。妙夺饥人口中食,田夫手内驱耕牛。

临济儿孙要如此,若也颟顸难挂齿。一喝当机宾主分,迥脱罗笼无定止。

万象之中独露身,掇转山河归自己。虚舟纵浪任悠悠,夜深棹入芦花里。

碧眼胡僧没处寻,体露堂堂元是你。大千沙界掌中观,何啻林泉而已矣。

但有离宫处,君王每不居。旗门芳草合,辇路小槐疏。
殿闭山烟满,窗凝野霭虚。丰年多望幸,春色待銮舆。

银汉迢遥月半弯。虔陈瓜果任双鬟。鹊桥稳驾白云湾。

为诉经年离别苦,仙踪料想五更还。哪能分巧到人间。

何事驱车缁洛尘,归来烟水味逾真。寒塘古岸五衰柳,落日秋风一老人。

兀坐冥然天地古,观书恍尔性情新。未须蒿目忧时事,闻道明君信直臣。

天险何年辟翠螺,銮舆想见昔经过。山连上谷秋声壮,地近卢龙朔气多。

曲涧成群嘶牧马,危岩作阵走明驼。时清不用防边戍,裕国长输例税科。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