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南风吹不竞,洲上妾送郎。北风多杀声,妾心为郎伤。
黯然天水碧,海色明斜阳。悲歌平元曲,变徵何慨慷!
至今红螺洲,春草为不芳。男儿不报国,愧死陈璧娘。
恻恻复恻恻,四座长叹息。劝君绿酒放我歌,汉室方隆似磐石。
汉初定鼎河陇头,长安宫阙似云浮。烟花甸服三千里,锦绣山河百二州。
赤帝之子为汉祖,四叶神孙称帝武。泰山梁甫盛礼仪,宝鼎芝房传乐府。
欲麾羽骑靖宛胡,先遣楼船出齐鲁。此时佳气何郁哉,复道层楼对凤台。
承露东连三殿矗,相风南向九关开。九关鸡鸣天欲白,咸阳春满千人宅。
使者横行半凿空,书生上奏皆驰画。北伐齐分五道军,西来尽召诸侯客。
待诏时登金马门,酣歌晚聚铜驼陌。卖珠小子宴北宫,牧豕孤儿揖东阁。
柏梁台中盛赋诗,玉堂殿下承恩泽。承恩更有过侯王,赐第开门近建章。
校猎常驰射熊馆,遨游多入斗鸡场。庭中列侍羽林士,门下传呼谒者郎。
羽林谒者通朝籍,剑客庖人沾玉食。叱咤吹嘘有鬼神,弹冠结授生颜色。
吁嗟汉室盛衣冠,寂寞何人独考槃。岂无旅邸空书牍,尚有公车未拜官。
慷慨为君歌一曲,出门何处望长安。
汉渚羁愁,苕溪浪迹,野云谁识。旧说西塍,吟魂寄幽宅。
斜阳蔓草,空怅望、春风词笔。悽忆。香暗影疏,掩梅花仙魄。
漂零楚客,抔土长留,湖山恣游历。繁华梦去,故国已无觅。
好属小红珠泪,莫向冷枫啼湿。怕洞箫清怨,吹咽六陵秋色。
煖阁高歌兴自漫,逼人风景更谁观。封姨也有姮娥巧,碎剪琼花片片寒。
箬水可栖迟,秋高月满帷。谈经服子慎,好客郑当时。
我亦曾相过,心常系所思。若论羲与献,那得外人知。
为痛宁馨转自伤,相随却恨我无娘。更谁看等千金重,只我佳人断绣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