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一弯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越中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
兰溪在接连下了三天的春雨后,溪水猛涨,鱼群竟在半夜中涌上了溪头浅滩。
注释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凉月:新月。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棹歌:渔民的船歌。
三日:三天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秀郎,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

  “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这两句是诗人的视觉感受。首句是仰望天空。次句写俯察,一俯一仰,景象清新。“凉月如眉”,“山色镜中”,都是比喻一明喻山色之形,一暗喻溪水明净。挂字比拟,看字更点明人在景色之中。闪光水色有了人的活动,则更显得灵动,跟显生机,使兰溪有胜似仙境之感。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创作背景

  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却访巴人路,难期国士恩。白云从出岫,黄叶已辞根。
大造功何薄,长年气尚冤。空令数行泪,来往落湘沅。
贫官多寂寞,不异野人居。作酒和山药,教儿写道书。
五湖归去远,百事病来疏。况忆同怀者,寒庭月上初。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郭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
陋巷深深屋数椽,以文为业砚为田。
一觞一饭常留客,知是君家内子贤。

似篾身材无事瘦,如丝肠肚怎禁愁。鸣窗更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斛愁。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驱车上河梁,顾瞻旧乡国。仓卒骨肉亲,彷徨动颜色。

子亦竟以南,予亦竟以北。本是徨龙居,胡为乖羽翼。

送子从此归,涕下不能食。子其从远猷,慰我长相忆。

红荷短间白荷长。细细风来细细香。浓露滑篙联艇侧,同来到处问家乡。

乡家问处到来同。侧艇联篙滑露浓。香细细来风细细,长荷白间短荷红。

空庭香雪夜生辉,除却梅花见总非。一种风情还自别,始知西子胜杨妃。

客来山雨鸣涧,客去山翁醉眠。花外晴云霭霭,竹边秋月娟娟。

余年且未老,入世已多悲。故人半零落,相见无几时。

死者长已矣,生者宁可知。相见莫相厌,勿复轻别离。

纵有情相乖,臭味毋差池。

春泥未成沙,曳屣柔且平。春风不鸣条,振衣凉且轻。

我意本静惬,中林便独行。松盖无曲影,水乐皆全声。

踽踽迫前冈,悠悠度斜坑。老樵眼如猫,见我不问名。

直赠金光草,疑是古先生。

报功阴泽。
展礼玄郊。
平琮镇瑞。
方鼎升庖。
调歌丝竹。
缩酒江茅。
声舒钟鼓。
器质陶匏。
列耀秀华。
凝芳都茘。
川泽茂祉。
丘陵容卫。
云饰山罍。
兰浮泛齐。
日至之礼。
歆兹大祭。

神襟悯行迈,歧路怆徘徊。遥瞻十里陌,傍望九城台。

凤管流虚谷,龙骑藉春荄。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回。

沙文浪中积,春阴江上来。柳叶带风转,桃花含雨开。

圣情蕴珠绮,札命表英才。顾怜珷玞质,何以俪琼瑰。

半牖梧桐影,山月何皎洁。寒光流小轩,满地白如雪。

美人隔千里,此夕应愁绝。

人物同为气所乘,良心露处即良能。
天津有此惊康节,西蜀无之感少陵。
波动月光碎,岸遥烟色深。

崇明昔遘乱,明纲犹未委。岂无心膂臣,徵兵及蛇豕。

驾驭宁尽乖,天地合疮痏。蜂动翕百蛮,流血殷渝水。

灿灿芙蓉城,旦夕将摧圮。公持霜斧出,椎牛誓介士。

挞发固有威,忠孝亦有理。遂令执殳众,感激厉廉耻。

复城二十七,恢地二千里。至今溪峒中,谈公犹系齿。

再有邦彦乱,永宁尽贼垒。公膺节钺来,将卒六千耳。

歼灭十万寇,迅若扫浮蚁。距今三十年,蜀运未休否。

献逆扬其波,群盗纵横起。强壮膏郊原,老弱委泥滓。

鳞鳞万家邑,化作榛与藟。亩亩千顷禾,鞠为稂与秕。

浴也叱驭人,志在遵前轨。遗民一何寡,交以生为累。

蜀吏一何弱,争以黜为喜。吏民亦人情,致此良有以。

师行动以万,邑民百十止。岂暇事耕耘,不足供驱使。

况复滇黔间,伏莽丛奸宄。永宁未遽入,渝城师暂已。

赖有保宁捷,经略从兹始。公当明祚衰,建竖伟若彼。

予当清盛初,匡济仅如此。明明忠荩业,胡为逊君子。

丰碑吹作尘,蔓草迷祠址。聊采故老言,题诗付青史。

哀哀巴渝人,公在尔不死。

庙宇重开綵阁新,飘飘遗像紫阊身。名书绛简游天阙,时指琼丹活世人。

璃幄长悬庭有燄,檀烟不断几无尘。英灵千载俨如在,锡类难酬祇荐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