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

百年浑是客,白发总盈颠。佛国三秋别,云台五色连。
朝盘香积饭,夜瓮落花泉。遥忆谈玄地,月高人未眠。
禅心如落叶,不逐晓风颠。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芙蓉开紫雾,湘玉映清泉。白昼谈经罢,闲从石上眠。
德士名难避,风流学济颠。礼罗加璧至,荐鹗与云连。
尘世休飞锡,松林且枕泉。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外家英俊场,季氏不好弄。
用意丘壑间,颇以石自奉。
谁言拳握间,意作万牛重。
岱宗小天下,不办一席用。

盛德波千顷,清风偃俊躔。两朝隆柱石,四海入陶甄。

致主唐虞上,齐名房杜前。期颐悭上寿,底处问苍天。

几日公来浴凤池,蹇驴陪乘偶参差。
羁棲自笑卧盘谷,健句争无诵渼陂。
世路吹虀无念到,山游啖蔗不言知。
袖书倘遂云根长,肯与酸寒郑老期。
归去来兮,吾无以归奚以归。
既身不足以任责,畏首尾而心悲。
慕往昔之经世,嗟吾力之莫追。
彼辞位而灌园,岂吾今之独非。
雨冥冥而荷笠,榛莽莽厕褰衣。
我行野而视天,觉宇大而身微。
乃矜虻蚷,止驱息奔。
背隍筑室,面坂植门。
三绶从褫,图书尚存。
忘瓠落之可忧,比浮海之为樽。
跞太初而游意,弊无极而雕颜。
反国蜗而自足,俯巢幕而亦安。
解予辔之沃濡兮,脱予牵之间关。
识鸟鸣而物华,陶阳气以流观。
悟息渊而消枝,亦墐户而俱环。
惟文字之幼工,则虽老而桓桓。
归去来兮,彼河滨之善游。
或往学而丧生,复里粮其安求。
善陶生之逹情,不与世兮同忧。
实迷途其已远,惧斯人之莫畴。
或待兔守株,或遗剑刻舟。
虽成事之不说,聚悔踰于山丘。
庶西方之至言,聊反闻而逆流。
守一静而为君,亦何往而不休。
已焉哉,一书一夜成四时。
子之叹川逝不留,颓光不可使东之。
韩终王子乔,汗漫难与期。
俯寸田之荆棘,曷不旦耘而暮耔。
悲在堂之蟋蟀,惭不乐于唐诗。
悟死生之如梦,亘今古而无疑。

暖室香成阵。老干妆红粉。梅花窗外月明时,忖。忖。

忖。山意冲寒,湖光压碧,乍传春信。

绿点苔衣衬。不许风吹损。梦为蝴蝶到罗浮,问。问。

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谁能拘紧。

论饥寒,公来问,中怎奈爷娘。牵儿绊,妻室恼愁肠。卦分明有说,田正、震地清凉。南看,前一点,何不*时详。琅。序至,金木水,火放炎光。然见真景,本有舒张。睹红霞出入,开后、慧刃挥钢。花绽,系接引,永永满庭芳。
师住天台久,长闻过石桥。晴峰见沧海,深洞彻丹霄。
采药霞衣湿,煎芝古鼎焦。念予无俗骨,频与鹤书招。

寝殿清香雾不分,月移松桂翠氤氲。三秋尚食中貂使,五夜传呼细柳军。

天作千峰横马鬣,云蒸九地结龙文。词臣想像遗弓处,凤吹飘飘隔紫氛。

江南无春秋,花草红复绿。
燕燕撇波飞,雁雁依云宿。
游子去不归,凄凉采菱曲。

霏烟五綵傍楼明,吸尽瑶华礼太清。夜静时闻环佩响,天风吹落步虚声。

修文巷裹莫春前,欲上旗亭问客船。
忽有短笺无寄处,渔梁却在泪痕边。

天开云影堕烟鬟,远水孤村何日还。最是家山好风月,柴门虽设不曾关。

迟日园林媚,孤亭傍水斜。绿苔明曲径,淡柳暗平沙。

随意窗前草,无名涧底花。主人息机久,服食效丹砂。

䔿䔿叶成幄,璀璀花落架。花前离心苦,愁至无日夜。

人去藤花千里强,藤花无主为谁芳。相思历乱何由尽,春日迢迢如线长。

柳丝何意。百尺闲垂地。收拾春光都是你。只有春愁还系。

小桥流水无声。和云和雨分明。不愿生同舞絮,如何死化浮萍。

布鼓当轩为击来,卧龙惊起出岩隈。
千峰秀色凭谁写,一带灯江古镜开。

方池十亩尽荷花,胜赏应怜此地奢。岸影涨红疑烈火,水光回映想流霞。

清能拔俗因风远,色不因人带日斜。解道禅心无住著,轻芳送入野人家。

团团柘树没幽居,门外官河近石渠。十亩春阴官荠麦,半林落日似桑榆。

吴蚕叶尽妇供职,江燕花残儿读书。俎有白鱼尊有酒,不须深隐学樵渔。

小楼吹夜笛声飞,暗度梅花入翠帏。曲罢梦回肠欲断,起看秋月色凝衣。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