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旧宅门前山河依旧,缅怀郭氏,他的功劳大概要胜过东汉的马援。
今日独自经过汾阳旧宅的歌舞楼,只见夕阳映照着萧疏冷落的宅前古槐。
汾阳:指郭子仪。郭子仪是安史之乱后重建唐王朝的关键人物,封汾阳王。参看张籍《法雄寺东楼》:“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
旧山河:江山依旧。
马伏波:即马援,他曾佐光武帝刘秀创建东汉王朝,因南征有功,封伏波将军。
歌舞地:即歌舞楼,郭予仪曾建歌舞楼,纵情声色。
古槐:古代贵族住宅前多植槐树。
这首诗前二句歌颂郭子仪恢复山河的功绩,超过了马援。后两句正面描绘渲染汾阳旧宅今日之冷落荒凉。全诗通过描写郭氏旧宅凄凉衰败的景象,抒发了对郭子仪的怀念之情,同时感叹统治者对他的不公平待遇,寄意深婉,造境苍凉。
首句照应题面,写郭子仪旧宅门前山河依旧。次句再强调郭子仪恢复唐室之功勋。东汉马援,曾封伏波将军。诗人拿马援与郭子仪相比较,这不仅仅是因为“波”字与“河”字押韵,而且还因为二人的战功类似,即都是“破虏”,都是在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战争中建立了殊勋。所以,这种比较是很中肯的。但郭子仪的功勋远远超出马援之上,理应受到唐室的长久尊重,这就为后文描写唐室对功臣之薄作了有力的衬跌。
诗的后二句,描写郭子仪旧宅已经冷落荒废。末二句写郭子仪故居荒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又据张籍诗,汾阳旧宅位于“古槐深巷”,所以结句写的“古槐疏冷”也是符合生活真实的。诗人在反映这一真实的生活现象时,没停留在复述事实上,而是注意了溶情于景,作了艺术渲染。昔日的歌舞地,不见人群车马,只见草木,巳显示其冷落,而且树木也稀疏得不能蔽日,所以这里的夕阳光辉特别多,这就更加衬托出了故宅的荒凉。
这首诗的描写对象是汾阳旧宅,但它的意旨没有停留在咏怀陈迹上,它还具有讽刺朝廷对功臣冷薄寡思的言外之意。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盛唐中唐咏怀古迹的诗歌传统,善于把历史事实与眼前景象融合成为意境。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郭子仪恢复唐室山河的史实与眼前所见古槐夕阳景象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这个意境既有历史内容,又有现实意义。
郭子仪生前虽因建立殊功而名重一时,但当时却受到猜忌。他死后子孙也受到权贵的迫害而使家道衰落。诗人有感于此,写下这首诗。
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
石子冈前霞满天,千枝杏花更可怜。江南觅得同游侣,不是诗禅即酒禅。
功名自古是危机,谁似先生早拂衣。好向五湖寻一舸,霜黄木叶雁初飞。
云远天空候雁翔,林开晴日散群芳。柳条近水烟逾碧,梅蕊无风暖自香。
江上青山怜岁月,镜中华发愧行藏。忽传一曲阳春调,睡起高歌引兴长。
资州城郭云山里,北岩正在云山底。翠壁嵌空抱日明,飞阁横斜矗天起。
游人祇解爱城郭,不知山底幽人乐。六月全无暑气生,三冬亦有林花落。
苍楠卧月影如轮,乳泉溅瀑波生鳞。利名付与百忙者,早晚自由无事身。
红莲幕下青城客,五斗留人归未得。衙回不用展山图,直到岩边看秋色。
解骖为助久未闻,以马借人史阙文。古之佚事孰能继,杭州太守苏使君。
使君有马出天厩,嘉名肇锡玉鼻骍。东斋却对李方叔,匆匆惜别情难分。
忽推君恩及良友,三致其意殊殷勤。丈夫宁有恋栈志,勖哉蹴踏超风尘。
当其要约书公据,一纸笔落生烟云。虾蟆压石信奇喻,字体出入从颜筋。
更教涪翁定价直,又以长句烦颍滨。何年刻石石自裂,风雨剥蚀生苔纹。
忆昔由拳遭兵火,不共珠玉摧妖氛。眼中旧迹喜重见,万生好古真不贫。
晚香堂刻旧曾觏,问值乃索百廿缗。短长肥瘠各有态,秋高二华同嶙峋。
迩来摹本苦杂出,东家难效西家颦。蜀中椎拓亦艰得,洋川数石犹堪珍。
长公作字留戏语,跋待五百年后人。小生后公岁九百,高山徒自怀清芬。
呜呼公之高谊今不作,翻覆之手何纷纷。万生万生善宝此,此券莫使冯暖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