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咏史以抒怀,本是诗人家数,昭君出塞,又是传统的诗歌题材,如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王安石的《明妃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但元好问不畏前贤,推陈出新,突破了体裁和题材本身的局限,拓宽和加深了同类作品的内涵。
这首词的上片写塞外秋肃,昭君触景生怀,回顾汉宫旧事,心潮难平;下片前两句继续抒写昭君情怀,揭示了昭君悲愤之深,揭示了这种悲剧的历史延续性。全词音节浏亮宛转,沉郁顿挫;字面绮丽温润,震撼人心,可谓寓刚健于婀娜,变温婉成悲凉。
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想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人昭君出塞的历史画面。“白雁”在这里,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渲染了情境,昭君就是在这揪心的悲秋时节去国出塞的。“琵琶肠断”二句,是悬想昭君出塞的情景。传说谓昭君戎装骑马,手抱琵琶,一路弹奏着思归的曲调,则更把昭君的形象诗意化了。“紫台”,即紫宫,指长安宫廷。
过片二句说昭君当初寂寞宫中,无人过问。直到决定嫁给呼韩邪单于,临行之时,“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旧爱”句言昭君一向顾惜自己的美艳容颜,“人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因此而致远嫁匈奴,故翻自恨其有此“玉颜”也。元好问不像前代诗人或后世戏剧家那样,停留在同情或怨愤的情调,而是透过一层,把目光转向那些没有出塞、因而也不为后代诗人注意的千百宫女。
言“深宫桃李”,自不只谓昭君一人,不妨理解为:广大的闭锁深宫的女,虽然艳如桃李,却只能空自凋谢。年复一年,花开花落,她们只能伴随着迟迟钟鼓、耿耿星河,终此一生。她们并不比王昭君更幸福,而是同样可悲。正如《明妃曲》云:“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结尾两句,词人笔锋又转。从黛青的远山,想到昭君含愁感恨的双眉;因为有了前两句的铺垫,昭君就成为当时及后代所有言女的代表,“万古春山颦不尽”,揭示了昭君悲愤之深,也揭示了这种悲剧的历史延续性。作者所指斥的不是--个汉元帝,他所同情的也不是一个王昭君,他凭着词人的直觉意识到,宫女的悲剧乃是封建专制王朝的一种社会病,后人复哀后人,此恨绵绵,有如万古春山。
这首词写作的具体时间不可确考,联系当时整个时代背景来看,可以说它也反映了元好问内心的愁苦。岁月流逝,风物依旧,离井怀乡之情亦复相似。白雁惊心,青山含愁,不仅基于对昭君的同情,也是词人心态的外化。故吊古与伤今,怜人与自伤,实不可分。
青春可爱如才华,使人诗思如杨花。飘然去来不可系,又似春云霭然起。
惟人适性而乐生,子云闭户非其情。亦曾郊上为游人,两袖香风双眼明。
叶下莺莺儿女语,声声似唤游人住。忽睹狂蝶过他枝,一带深黄又飞去。
倒樽取醉花枝侧,我是主人春是客。胸襟不贮世俗事,酒力相攻易相失。
青铜三百惭子悭,乃至解佩穷清欢。
万事亨途谁满意,百年生计自开颜。樽前兀兀坐者谁,颓然醉倒春风间。
歌者自歌舞者舞,尘机不动天真閒。呼童伸笺走吟笔,醉字攲斜不能立。
楚狂韩子倾馀才,感春章句如花开。兕觥入手滔滔泻,此后摇毫如骏马。
数子苦醉俱分飞,夕阳含山空翠微。
乃自曲肱卧芳草,蝴蝶与周何所疑。红杏风来吹我起,黄粱成饭还多时。
醉亦如醒梦如觉,勿于四者分毫釐。聊与物化天地中,愿君与我閒相从。
郊上之游速为报,春风欲放桃花老。
夸父逐日有馀力,驱万白蜺飞练织。连天照耀作夜明,涌池培堆惊壤息。
竹高已学枪头势,梅近犹能半面识。坡翁笑效六一体,八章联翩韵声色。
麻衣忽见蜉蝣阵,砚池观鱼来紫石。郑谷祗解瘦寒句,江上渔蓑正披得。
何如囊锦生縠纹,兔园老笔阳春墨。
两牛鸣地隔寒流,病起相望客鬓秋。闻道唤船归别浦,坐怀联策倚沧洲。
骚人空复惊摇落,胡贾何须叹滞留。会拥蒙冲入河渭,看君黄色上眉头。
五道蚕丛初辟,三盆虎圈俄修。采桑秦女自风流。
翻学下车冯妇。
浴罢恰如得子,缫成便可封侯。彩丝束缚挂钗头。
傍向盘龙欲斗。
江天漠漠飞鸿去。曾忆向、苕溪路。野涨挼蓝谁唤渡。
红船乌榜,绿蓑青箬,莺脰湖边雨。
斜川图上烟云暮。千顷波光凌尺素。莫道风波增几许。
钓筒茶灶,幡竿鱼磬,便拟从他住。
社结森森径,窗涵面面峰。来倾九日酒,聊寄百年踪。
挥洒流三峡,盘桓抚五松。歌风蕲嗣汉,归去马如龙。
日落江清放船好,苍苍树色虎丘道。江上昔是阖闾坟,今人来醉坟上草。
兰桡酒舸日夜留,年年歌管无时休。风光易促人易老,昔人曾似今人游。
游人来往成千载,月明惟有荒丘在。荒丘阅见几繁华,春去春来长不改。
夜半吴歌入客船,客心不乐更不眠,举杯聊醉江枫天。
公馀并辔之东郭,兴发停骖泛柏舟。却喜簿书无废阁,可堪尊酒俯清流。
萧条时事浑忘乐,荡漾湖光亦散愁。为爱秋芳西照暝,从容笑语未能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