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八节滩的急流声回荡在龙门峭壁间,秋气笼罩着寂静的山林。回头看看洛阳的城楼,尘土是多么的深厚。以前我们像王衍一样旷放超逸,到现在行为也不被世俗人所理解,由此可见古人的心性。不要计较尘世功名得失,徜徉山水,怡然自得,白发自然不容易长出来。
要问龙门的风景跟何处相似,跟山阴道一样美不胜收。是我生平梦想最好的地方,留待以后再来游览山水。我有一卮芳香的美酒,呼唤多情的山花,可人的山鸟,陪伴我饮酒赋诗。不需要乐器,山水自有美妙的声音。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
李长源:即李汾,字长源,太原平晋人,为元好问“平生三知己”之一,以才华卓绝、磊落有气节知名当世。
龙门:又称伊阙,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两山对峙,东为香山,为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归隐处,西为龙门山,石壁峭立,伊水自其中流过。相传大禹治水在此疏流。
“滩声”句:此二句写龙门山水胜景。
城阙:指城楼。
一何:何其,多么。
前日:以前。
神光牛背:典出《世说新语·雅量》:晋王衍为族人所辱,不以为意,与王导同乘车时劝导说:“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注云:“盖自谓风神英俊,不至与人校(计较)。”神光,眼神,目光。
春风马耳: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喻对外界议论置若罔闻。李长源好议论,性偏躁。以上两句有劝勉之意。
二毛:头发花白。
山阴:在今浙江绍兴,古代著名风景名胜之地。《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使人应迎不暇。’”此谓龙门美景甚多,如同山阴道。
“留眼”句:化用杜甫《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船经一柱观,留眼共登临”。
卮(zhī):酒器,容量四升。
丝竹:指琴瑟、箫笛等乐器,此泛指乐器。此句化用左思《招隐》:“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赏析

  这首词借景叙情,以烟霞泉石的真淳古淡,反衬出尘世的污浊纷攘,寄托了词人蓄之已久的“尘泥免相浣,梦寐见清颍”的思想情趣。全词语句清新自然,诗意又古朴雅致。全篇自然倾泻,真情实感流露笔端。

  上阙起首“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首先摄入其笔的,是“滩声”之壮,“云林”之静。词人先以滩声之笔,点出了洛阳龙门的特有景色,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象。“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的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下面笔锋陡转,以“回头”一语领起,将远在北面的古都洛阳的“尘土一何深”重重提出,恰与此地明洁的云林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对照的不单一是自然景色,还有关于仕与隐,争竞与安恬,以及对其间苦与乐的观感、评价,都隐寓于中,表达了词人厌弃利名追逐、世俗扰攘的情操。继而,词人又紧扣人事,连用两个典故,来比况其挚友李长源情怀高朗,卓而不群。以以前风景之趣喻人生处世之道,由景道情,极其自然。词人借古人之事对挚友激励,劝勉,宽慰,语意委婉,真情可见。“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二句似承转,由不计较世俗议论得失,转到徜徉山水、怡然自得的心理情态。既写出词人自己的志趣与认识,又用以进劝友人

  上阙由景物推向人事,又从人事兜回景物,终于二者融会于青山一笑之间,转折开合,严谨自然。下阙,自然地转入龙门登览的情状抒写。

  龙门胜景,美不胜收。在短小的词篇里,若具体称述,难免顾此失彼。故而,词人于下阙中以一问句发端,运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典故,总说龙门景色的丰富多彩,既补充了词人笔下的画面,回应了上阙首二句,又使词意含蓄蕴藉,耐人回味。如此风光,梦中亦所向往。词人此次与李长源是专程游龙门,用“留眼”字亦表出此处景物极吸引人,大可留连赏览。正由于有上文对龙门景色的渲染作铺垫,所以,下文的抒情自然流出。词人声称要在此酣饮长歌,唤取山花山鸟相伴,欣赏天籁之音,在飞瀑流泉、鸟鸣花放的优美环境中陶冶性情,并感染对方,使其同自己一样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这里一方面表现出词人对和平、安定、宁静生活向往以及对污浊的黑暗现实的否定,同时,也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思想感情在其身上的体现。末二句写龙门山上泉声泠泠,清美动听,直用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成句,承接自然

  该词在艺术上的特点有三:

  其一,巧用对比,笔势连转,利用画面和意绪的多重变换与剪接造成了令人惊艳的效果。写奇景,出奇笔,成奇趣,这也是遗山词的一个重要审美追求

  其二,词境恢宏阔大又自然清新,上阕写龙门山水动人心魄,下阕写山花山鸟又摇曳生姿,雄健中不乏深婉。

  其三,多用典故成句但化用无痕,古朴雅致又不失晓畅直白。上阕连用三典,下阕后半直接拈来杜甫诗“船经一柱观,留眼共登临”以及左思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用典的密度和力度不逊辛弃疾,但却丝毫不见板滞与晦涩,与词境融合圆美,语如己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于金宣宗贞祐四年丙子(公元1216年)。这一年,诗人在女几山躲避兵乱,与李长源分别。后又从洛阳返回三乡与李长源一起游龙门。该词便是游龙门时所作。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你喜欢
二十年前典此州,经行中又几春秋。
青山面目元无恙,白发形骸祗自羞。
客子登临知有酒,古心忧爱在斯楼。
凭栏慨想飞吟过,水视杯坳芥视舟。
孟轩花色璨琼瑰,倦客随春此地回。
静院茶瓯浮积支,深堂香鸭乱真梅。
得闲苦厌纷纭事,畏病难禁潋滟杯。
但扫晴窗铺大字,更将老眼为君来。

碧沼荷钱小叶圆,眼前芍药恣连颠。清明已过三春候,谷雨初晴四月天。

乍著薄罗已觉瘦,懒匀铅粉祇宜眠。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

大巧都无迹可闚,春来物物自芳菲。
不因亲御香山赋,谁识当年造化机。
洞烟溪月晚来村,白酒青鱼旋捭豚。
纳纳乾坤元许阔,何须头上自安盆。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一朝忽在眼,喜极生悲酸。老泪如撒菽,泪尽气亦阑。

家山千里秋风客,搔首夜深寒雨窗。
万古兴亡心一寸,孤灯明灭影成双。
鬓边日月如飞鸟,眼底尘埃拟涨江。
高枕欲眠眠不稳,晓锺迢递发清撞。
嘉州过尽又涪州,到处须判十日留。
汲媪畲翁遮道拜,东风未定莫行舟。
钦永早患失,光禹晚志得。
飘风一鸿毛,何能盎人国。
已重物乃轻,此理要深识。
方寸浩然气,天地吾其塞。
往岁从新幕,逢君入瘴乡。
但知期白首,谁意熟黄粱。
星屏尘埃合,铭旌道路长。
几经遗爱地,清泪湿甘棠。

不知长夜不知冬,枣堡榆庄走兴浓。疲马单车十字路,青天明月五更钟。

寒风自与严霜约,清气偏于瘦骨逢。今日京华肩准息,却嫌人事又环攻。

威凤巢深林,神龙潜巨壑。
泥涂困蝼蚁,城市防弹{矢敫}。
小草不自贵,已铸出山错。
岂知甘苦淡,有味俱不恶。
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
荣枯识寒暑,是非悟今昨。
不见粘壁蜗,甘以退为乐。
二休行且三,可但耐辱莫。

四座歌喉缭绕,三更醉眼摩挲。元与仙凰接翼,不央灵鹊填河。

独餐海岳秀,不尚帨鞶辞。冷抱有孤寄,热官无此诗。

釭花宵烬后,谏果味回诗。欲结参寥契,心香问导师。

玉仙曾此驻云车,日薄窗纱映雪肤。七字天书人不辨,定知玄女手中符。

春来桃李发,花开盈路旁。路旁多行人,及此风日长。

斜河带山径,疏柳明夕阳。岁华岂不惜,天涯渺茫茫。

恨无双羽翼,远逐晨风翔。

张君赠我古研滴,四脚爬沙角如戟。肉翼络髀老兽姿,世不能名眼未识。

我知此为天禄儿,口衔一寸黄金匜。蟾蜍嚼月两吻坼,天鲸胸穴双泉飞。

玉声琮琤珠迸落,影射岩石光瀺灂。未央书殿立髬髵,曾见扬雄老投阁。

子孙晚出中平间,渴乌翻车洒平洛。宗资墓口卧露霜,头角顿挫仍腾攫。

尔来拂拭傍几案,眉目睢盱苔藓剥。形模不入世俗用,疑付大手传糟粕。

未能点缀清庙颂,开辟大易摛春秋。就令□□□□□,末势犹足为迁彪。

物无贵贱系所用,千金乞我直暗投。图书散落愈□下,晚岁惟有齑盐谋。

学注虫鱼问老圃,无乃塌飒为匜羞。

此生无复望生还,一死都归谈笑间。
大地皆为肝血污,好收吾骨首阳山。

明月芦花被,秋云槲叶衣。相逢两相契,谈笑坐忘归。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