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荷叶荷花当数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兰舟有如穿行于“红妆翠盖”之间,真是江山如画,人更风流。
想借“一尊白酒”以“寄离愁”。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
注释
李辅之:李天翼,字辅之,固安(今属河北省)人。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济源:今属河南省。
大明湖:在山东济南市西北。明时湖面占府治三分之一。后积土淤垫,湖面大为缩小。
红妆翠盖:指荷花荷叶。木兰舟:用木兰树之木材造的船。
三年:词人到河朔三年。孤负:同辜负。
东州:代指济南。

创作背景

  据元好问《济南行记》记载,蒙古太宗七年乙未(1235年)秋七月,“以故人李君辅之之故”而至济南,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次年三、四月间,元好问游泰安,道出济南,又与辅之欢聚。此词作于1238年,词人携家自山东回归故里经济源时。

创作背景

  该词上片是回忆畅游大明湖的情景。当时正是“新秋”,湖上荷花初展娇容,绿叶田田,一如翠盖。该词以“荷叶荷花”起调,抓住了当时大明湖上“新秋”的景物特征,与《济南行记》正合。第三句以“红妆”应“荷花”,以“翠盖”应“荷叶”,再点大明湖新秋景色,可知前次欢游印象之深;“木兰舟”则写到游人,其间当有元、李二人之舟。“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使整个湖面变得更加妖娆多姿。而词人写景的美好,也正是为了写人的风流,因而上片结句说:“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风流人物,指自己与李辅之等文人雅士。这两句,“江山”与“人物”并写,总结上片。从“如画里”、“更风流”两个词组上,可以看到作者对此游的得意。

  词的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与李辅之的分别和作者所寄予的深沉的怀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和“孤负欢游”,显然是写分离。“千里”,极言相距之远。“三年”则明确点出与李辅之分别时间之长。从丙申济南相会顺推至第三个年头,即为戊戌(1238年)。戊戌盖为该词的写作时间。这时作者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更远,故词中用“千里”形容之,而辅之的和词中,也有“无穷烟水里,何处认并州”句,显然辅之写和词时,作者已远在“并州”(太原)了。遗山对辅之的思念之情,离别之愁,无以表达,乃浮想联翩,竟想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但桥下的流水,尽管殷勤,怎奈路程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作者通过这样一种假想的“尊酒寄离愁”的行动,把对辅之的思念之情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借流水寄言、寄泪以表达思念之情,不乏先例。李白《秋浦歌》之一说:“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否?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苏轼《江城子·别徐州》有“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作者则是借流水以寄送满含着“离愁”的“一尊白酒”,虽笔法略似前人,但婉转绸缪,实有过之。

  全词以情取胜,表达的感情是纯真的。既有团聚的欢快,也有天各一方的离愁。欢快与离愁,皆出于纯真。在表现形式上,全词用笔自然纯朴。从整体结构上看,上片回忆友人的欢聚,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下片写分别之后的思念,娓娓而谈,不动声色,却深情厚谊,溢于言表。两片所写,既不同时,又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却以真挚的友情,一线贯通,遂使两片之问,浑然无迹。从该词造句上看,全词字句,略无藻饰,更无矫揉造作楚楚作态之处。这种形式上的自然纯朴,与词中所包含的纯真友情,表里一致,相辅相成,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你喜欢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儒衣两少年,春棹毂溪船。湖月供诗兴,岚风费酒钱。
上帆涵浦岸,欹枕傲晴天。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
泉齐岭鸟飞,雨熟荔枝肥。南斗看应近,北人来恐稀。
潮浮廉使宴,珠照岛僧归。幕下逢迁拜,何官着茜衣。
谁将东湖光,敛作大圆鉴。
千峰就妆束,万旬互窥瞰。
红消日脚明,绿净山影蘸。
我来一登临,扁舟隐可缆。
病起见衰叶,飘然似我身。偶乘风有韵,初落地无尘。
纵得红沾露,争如绿带春。因伤此怀抱,聊寄一篇新。
中渡桥边十里堤,寒蝉落尽柳条衰。
年年塞下春风晚,谁见轻黄弄色时。

银戈白马,跌宕人豪意。歌扇缕金裙,粉军容、江东绝技。

水犀甲士,不上采莲船,雄略烬,老臣殂,一剑西风泪。

吴箫楚墓,炼就冰霜器。郢树矗青天,违君父、岂同儿戏。

倒行鸣怨,七尺等浮云,生有为,死何难,溅血非谗忌。

南陵坡对巫山县,直上青冥百八盘。此日身由岁巡到,他年愁向画图看。

可堪雨湿羊肠险,更怯风冲狐腋寒。却想九天朝谒罢,禁街平稳跃金鞍。

金陵自昔列为仙,画省含香况少年。莫问江头将北客,风烟一望却凄然。

两厓波荡撼乾坤,龙战曾看拥至尊。一日未亡犹正统,普天何处不中原。

残营尚带孤栖恨,濒海难销报国魂。夷夏升沉还此地,万山愁黛向黄昏。

良田遗子孙,勤俭躬耒耜。牙签积高架,进修饰行止。

书窗竹径中,高举远朝市。皋比坐明师,几席罗弟子。

清虚见真心,静默臻妙理。济济青衿翔,振振忠贤起。

竹花缀嘉实,雏凤徵斯美。

万斛出时非择地,一泓澄处本无心。

汝父津门丧,滁江汝叔亡。一门多客死,两榇寄僧房。

寒月初三日,悲风十二郎。藕花溪上路,人去倍荒凉。

夜雨潇潇,灯点滴光如豆。文章何处哭西风,真不堪回首。

忆月夕花朝候。酒酣说剑,淋漓泼、墨黏襟袖。耳热谈天,争无作有。

是事休休,狂怀磨尽浑非旧。不须制恨与笺愁,命也还知否。

放却眉间叠皱。脱尘缘、蒲团坐守。千声古佛,一炷清香,好生消受。

朝耙滩上泥,暮煮釜中雪。
妾身煮盐不辞苦,恐郎耙泥筋力竭。
君不见东家阿娇红粉媚,不识耙锄巧梳髻。
昨日典金钗,愁杀官盐价高贵。

宪庙昔临御,恩波覃八极。涣汗其大号,丘园交束帛。

维时承平久,化成迈往昔。里巷闻弦歌,穷陬务修饬。

闻命各戒装,争先赴上国。儒冠既峨峨,征车复奕奕。

或怀随侯珠,或握荆山璧。或披兰苕新,或掣沧海碧。

鸣佩集丹陛,心情接虹霓。就中星斗寒,钜儒出无锡。

读书破万卷,性同杜氏癖。著述穷岁年,钻研入无隙。

宣尼生周季,仰窥王迹熄。然后作《春秋》,万古垂法式。

笔削见是非,义存三代直,当时游夏辈,欲赞空太息。

如何后世人,无端奋私臆。丘明见国史,事实颇能核。

傅会虽有时,网罗著劳绩。齐鲁多陋儒,厥惟高与赤。

邹夹未有书,莫由问得失。三家遂鼎峙,左氏仍后植。

自兹口说腾,圣经嗟晦蚀。功令尊胡氏,学子守之墨。

首先革周正,先圣宁蹙额。一褒复一贬,诪张令人惑。

褒贬本所无,安用常唧唧。忍使日月光,蔽亏重云黑。

先生蹶然兴,扫除不遗力。百家咸披靡,似用大师克。

煌煌大事表,卷轴日盈积。发愤阐阙文,尘埃教荡涤。

曲说从此废,禾稼驱螟螣。上则考天时,殷勤补长历。

下则综形势,聚来图疆域。僣礼与败度,乱贼暨戎翟。

事事关大义,胪列各就职。载观交兵篇,往来正如织。

旌旗犹在眼,开卷若凭轼。晋楚争夏盟,宋郑困行役。

向戌忽弭兵,难免司城责。五材民并用,戒惧存法则。

霸统经再变,王猷竟永塞。人欲日横流,瞻乌更谁适。

窃取有深意,肯令鲰生识。君书出虽晚,重到杏坛侧。

钟磬铿然鸣,清音动四壁。忆昔鸿词徵,余亦预末席。

客居郊坛西,颇爱厥境僻。凉风下庭梧,朝昏玩义画。

冥会待悬解,忽然尘虑释。与君偕罢归,十载卧泉石。

著书曩未成,今也喜大获。假令留青琐,兹业谅俱寂。

深荷皇天慈,慨然增感激。

江南好,花信正芳菲。金屋莫愁偏早嫁,画船桃叶恰同归。

风动六铢衣。

闲伫立,不羡蝶双飞。银甲按筝歌调促,玉枰赌酒笑声微。

往事囗依稀。

紫阳高不极,旧是许仙家。古观开山麓,悬崖吐杏花。

云飞笼晚树,鹤唳落残霞。且共探玄理,从他日欲斜。

小栏干早梅初破,纸窗微逗香缕。冰轮似水霜微净,遥想玉门开路。

凭记取,向雪后,冲寒一片玲珑树。归来岁暮,把衣卸盘雕,帘垂银蒜,款款夜深语。

年光近,又被春禽唤曙,匆匆冻腊将去。牙香绣袋浑闲事,那比蛮笺钿柱。

惊节序,恰十九,东坡十二君初度。酣馀起舞,拟谱鹤南飞,樽前狂叫,侧帽睨今古。

度暑有余乐,虚堂閒炷香。
清风左右至,翠竹两三行。
既无衣食忧,更喜寿命长。
与物虽同流,於世实相忘。
所以陶徵君,高卧到羲皇。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