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竟陆沈。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著青城阅古今。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朝廷为振作边境守军的士气,奖励他们宴会费;当时蒙军已加紧侵略南方。

只知金军有如汉霸上驻军,军纪松弛,潜伏危机;但想不到的是国家竟因此沦亡。

仙鹤再次降临,停在华表上,看到“城郭如故人非昔”景象,心情非常沮丧;铜盘人被迁徙,心情又当如何?

国家的兴亡,取决于天意,有谁可以预料?历经劫难而不变的青城,便是历史的见证。

注释

宴赐金:金海陵王正隆年间,朝廷为了振作士兵们的士气,拨款给驻守边关的部队,作为宴会费。

南牧:南下放牧,在此借喻蒙古骑兵南侵。

骎骎(qīn):形容走得快。

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部。

真儿戏:此借喻金军纪律松弛,不堪一击。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汉文帝往霸上、棘门军营巡视,俱直驰而入,及至周亚夫营,守卫森严,不得入。文帝叹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昔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神州: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陆沉:灭亡。《晋书・桓温传》:“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华表鹤,这里指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城郭如故人非昔的故事

铜盘人:汉武帝晚年,听信方士之言,于长安建章宫筑神明台,上铸铜人,手持承露盘,以承接高空露水,供帝饮用以求长寿。至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迁徙铜盘人至洛阳。此云“铜盘人去”喻国祚转移。据传说,铜盘人辞汉,“清泪如铅水”,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人用此借喻他离开京城的心情。

何心:心情如何。

天公意:上天的意思。

青城:地名,北宋徽、钦二宗降金处,位于汴京城南约五里。

古今:历史的变迁。

赏析

  诗前二联用几个典故追溯金廷覆亡的原因。首联以讽喻的笔致,揭示亡国的根源在于金廷最高层在决策思想上对蒙古南侵野心缺乏足够的警戒和清醒的认识。一“初”一“已”呼应紧凑,提示了问题的紧迫和严峻。而金廷满脑子求和思想,对蒙古入侵毫无准备,这是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内在根源。颔联以追悔的语调,指出亡国的原因还在于金朝军队在军事上丧失战斗力,无力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他只知道金军如汉代霸上驻军一样真把军事守备当做儿戏,谁料到竟导致神州沉沦,江山易姓!“只知”、“谁谓”,流水而对,以意外的惊愕,表达出诗人内心极度的震撼和后悔。

  后二联抒发国破家亡的情愫。颈联借用历史故实,抒写被羁管出京的凄凉心境。上句用丁公化鹤的典故,倘若汉代丁令威化作白鹤飞到青城城门的华表柱上,看到金朝生灵涂炭,他当然“应有语”,慨叹“城郭如故人非昔”。这正是金亡后人民惨遭蹂躏的真实写照和高度概括。下句用金铜仙人辞汉的典故。铜铸的仙人尚且流泪,而作为有血肉之躯的人,诗人他们的心情就不言自喻。这两句,一“去”一“来”,正切合“出京”和“来”青城“暂居”,用典精切工巧,含蕴深广,可谓“于极工炼中,别有肝肠崩裂之痛”(清沈德潜语)。尾联揭示历史巧合,哀叹亡国悲剧的重演出于天意安排。青城是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7年)十一月金接受北宋徽宗、钦宗二帝降表的地方,宋廷后妃、皇族都被俘虏北去,金灭北宋。而一百年后,亡国的金廷皇太后、两宫嫔妃及诸宗族在此被杀戮,诗人和其他官员作为蒙古军队的俘虏也暂居于此。兴在青城,亡在青城,历史的巧合让诗人感慨不已。在他看来,一“兴”一“亡”,恰恰是天公的意旨。金廷之“兴”已成“古”,金廷之“亡”正是“今”。这一“古”一“今”终将被历史的潮汐淘汰,唯有记载金廷兴亡的青城继续存在,给后人留下一面明镜,让人们观览和记取国家兴衰存亡的历史经验。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诗人写下了这首立意深刻精警的诗篇。

  诗用了几个典故以寓亡国之痛。“霸上真儿戏”,用《史记》载汉文帝语,暗讽金国军纪松弛,早已潜伏危机,不料竟因此亡国;“华表鹤来应有语”,用“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城郭如故人非昔”的故事,比喻京城沦陷,“人非昔”矣;用“魏明帝迁徙汉长安铜盘人”故事,喻国祚转移。用古事古语,不着痕迹,如出诸己,是善用典者。“留着青城阅古今”,劫难之后仅仅青城还在,人物荡然无存矣!青城,是两朝痛史的见证。

  元好问“纪乱诗”的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对国家武备松驰而招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了深刻的省察。其他如《出都》、《岐阳三首》等,也都表达了诗人对金朝败亡原因的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金哀宗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旧历癸巳年,汴京守将崔立以城降于蒙古,在离汴京南五里处的青城订立城下之盟。四月二十九日,青城中的金遗臣都被赶出京城,被拘管在聊城。此诗正是诗人被蒙古军队押解出京时所作。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你喜欢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花冠鼓翼东方动。兰闺惊破辽阳梦。翠被小屏山。晓窗灯影残。
并头双燕语。似诉横塘雨。风雨晓寒多。征人可奈何。
古原荒庙掩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日暮鸟归人散尽,野风吹起纸钱灰。
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诘。
偃屈盖代气,万里入方尺。
朽老诗作妙,险绝天与力。
君不见杜陵老翁语,湘娥增悲真宰泣。
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
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
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
榜题聊复借扬云,千古行藏本自明。
此阁定非天禄阁,肯因寂寞便轻生。

万态深秋去不穷,容程常背伯劳东。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春雨怯单衣。春梦灯知。春痕憔悴到眉姿。只道寒深耽病久,讳说相思。

斜日下罘罳。莺语迷离。碧阑干外记逢伊。笑撚桃花佯不觉,泥立移时。

汎桴委惊湍,隈隈任所触。大冶自镕金,焉能顺其欲。

羁鸿隐朔漠,飞翔翼常缩。独鹤栖瑶林,长鸣念溪谷。

不闻鸾凤音,时恐鹰鹯伏。百年会有尽,沈忧日夜续。

寸心遥相望,万里见幽独。

秋来无闷亦无悲,世味年华老遍知。黄叶暮蝉携杖处,断霞鸣雁倚楼时。

淮阳汲守容多病,水部何郎最解诗。咫尺音书那度岁,春风已复柳垂丝。

丰碑纪功日磨砻,谀墓之文苦充栋。谁欤日星照两间,其人其文交引重。

涑水学术醇乎醇,古三不朽萃一身。宣仁临朝拜仆射,如旱而雨寒而春。

惜哉公年未中寿,天不慭遗保元祐。臣轼秉笔无愧辞,道媲周程业韩富。

憸人无何报复恣,发冢斲棺诞无忌。豚鱼可格独不孚,豺虎畀食此亦弃。

党人碑立龟趺蹲,以公名冠端礼门。元符贵人糊面目,不及石工公道存。

等片石耳镌刻异,一荣一辱分仇恩。呜呼公之精神在穹壤,是非颠倒凭群枉。

当时魑魅空横行,千秋麟凤同瞻仰。仆碑磨文文不磨,皇统复立金山河。

洛阳铜驼那可问,宫邻金虎终如何。此碑七百余年久,曾入虞山孟津手。

附骥谁知已续貂,文采风流付刍狗。磨兮不磷涅不淄,芒寒色正典诰辞。

淋漓元气自往复,可式浮诡抚衰疲。亦有生斋今守藏,示我遗碑遥怅望。

二童一马万人环,天下安时注意相。

寒鸦万点落叶赤,山风萧萧野日白。池上梅花俱有情,林间茅舍元无客。

人言梅花知岁寒,花亦偶然冰雪间。向来群芳令欲尽,兰芽已动春将还。

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
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

峨峨方石台,千尺凌晨烟。昔闻山中叟,曾此逢飞仙。

棋局观未终,倏忽更岁年。樵斤寘丛条,木皮合且坚。

崖树既摧朽,无人能攀缘。我来陟岭半,俛视兹台颠。

再寻蛟路登,所见惟青天。琼宫在何许,便欲乘风旋。

下界溺埃尘,安能久迁延。何当封马鬣,非敢冀牛眠。

庶同五岳游,免此情内牵。云车策风马,愿言长执鞭。

世路侵寻老客颜,黄埃遮眼鬓毛班。青山未许教人去,白日何曾放我闲。

伯符早世将军死,邺下群臣贺魏公。石马荒凉眠道左,紫髯仓卒帝江东。

二乔信是倾城色,甲第空规建业宫。百尺孤坟盖春草,远林寒食纸钱风。

几载金华宦业成,晚归鳌海钓舟轻。漫思鲈鲙间投饵,每笑羊裘浪得名。

半柱白云春昼永,一竿明月夜潮生。同游喜有老太仆,日向沧浪共濯缨。

是日出河口,超然益耳目。久不见东流,寒光夺晨旭。

其声烂不收,澒洞若犄角。我心际无外,幻想九丁凿。

自天而下之,中凡几万曲。一气所簸扬,何须辨清浊。

古来大圣人,疏排绝梱束。孔德斯为容,控搏乃相触。

海上有神仙,周天无可欲。无欲斯无为,无为化自足。

天意寒将雪,争林雀乱啼。孤怀伤岁暮,小立倚楼西。

竹叶违良友,梅花忆故妻。所思都不见,愁与冻云齐。

正阃成王化,开宫奉母仪。
身当四海养,寿祝万年期。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