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岱宗西来未了青,结作秀山山似亭。亭坳石洞何窈窕,千峰万峰罗作屏。
山翁少时隐山麓,数椽桃花源上屋。鹖冠凭几暮云生,牛角挂经春雨足。
偶然随牒入燕城,博士惊传墨绶荣。赤县郎官原应宿,兰台循吏早书名。
人间月旦吾何有,那能折腰为五斗。抛却河阳县里花,归来彭泽门前柳。
山中回首隔风尘,绿发方瞳白袷巾。烟霞半结游仙侣,弧矢还逢献寿辰。
此时凉飙入户牖,华轩松桂参差茂。有孙能采泽宫芹,有儿能致宜城酒。
银河耿耿月上钩,座客谁者飞觥筹。同游门巷多苍藓,旧学生徒已白头。
请翁拍浮莫辞满,人生七十古亦鲜。试探洞里玉函书,海水何时复清浅。
兴亡千古事,胜负一枰棋。感恨空兴叹,悲吟乃赋诗。
三皇崇道德,五帝重仁慈。礼废三王谢,权兴五伯漓。
焚书嫌孔孟,峻法用高斯。政出人思乱,身亡国亦随。
阿房修象魏,徐福觅灵芝。偶语真虚禁,长城信谩为。
只知秦失鹿,不觉楚亡骓。约法三章日,恩垂四百基。
汉兴学校启,文作典章施。黩武疲中夏,穷兵攘四夷。
嗣君恩稍失,刘氏德难衰。新室虽兴难,真人已御期。
魏吴将奋起,灵献自荒嬉。贼子权移汉,奸臣坞筑郿。
三朝如峙鼎,四海若棼丝。才奉山阳主,已生司马师。
仲谋服孟德,葛亮倍曹丕。惟晋成独统,平吴混八维。
有初终鲜克,居治乱谁思。蝉鬓充兰掖,羊车绕竹岐。
孙谋无远虑,神器委痴儿。国事归椒室,民饥询肉糜。
为人昧菽麦,闻蟆问官私。卫瓘尝几谏,何曾已预知。
五胡云扰攘,六代电奔驰。川谷流腥血,郊原厌积尸。
天光分耀日,地里裂瓜时。历数当归李,驱除暂假隋。
西陲开鄯善,东鄙讨高丽。鸾驾如江国,龙舟泛汴漪。
锦帆遮水面,粉浪污河湄。府藏金帛积,生灵气力疲。
盗贼天下起,章奏禁中欺。海内空龙战,河东有凤姿。
元戎展鹰犬,颉利助熊罴。奉表遵朝命,尊王建义旗。
经营于盗手,禅让托君辞。豪哲归吾彀,要荒入我羁。
太宗真令主,贞观有皇规。正美开元治,俄成天宝悲。
曲江还故里,林甫领台司。裂土封三国,缠头爱八姨。
霓裳犹未罢,鼙鼓恨来迟。逆寇陵丹阙,君王舍翠眉。
两京贼党灭,方镇重权移。朱李元堪叹,石刘亦可嗤。
九州重搆乱,五代荐荒饥。辽宋分南北,翁孙讲礼仪。
宣和风侈靡,教主德庸卑。背约绝邻好,兴师借寇资。
悬知丧唇齿,何事撤籓篱。失地人皆怨,蒙尘悔可追。
辽家遵汉制,孔教祖宣尼。焕若文章备,康哉政事熙。
朝廷严衮冕,郊庙奏埙篪。校猎温驰射,行营习正奇。
南州走玉帛,诸国畏鞭笞。天祚骄人上,朝鲜叛海涯。
未终三百祀,不免一朝危。鸭绿金朝起,桑乾玉玺遗。
后辽兴大石,西域统龟兹。万里威声震,百年名教垂。
武元平宋地,殷礼杂宗姬。治国崇文事,拔贤尚赋词。
邦昌君洛汭,刘豫立青淄。大定民兴咏,明昌物适宜。
日中须景昃,月满必光亏。肘腋独夫难,丘墟七庙隳。
北朝天辅佑,南国俗疮痍。天子潜巡狩,宗臣严守陴。
山西尽荆枳,河朔半豺狸。食尽谋安出,兵羸力不支。
长围重数匝,久困再周期。太液生秋草,姑苏游野麋。
忠臣全节死,馀众入降麾。文献生三子,东丹第八枝。
虚名如画饼,遗业学为箕。自笑蓬垂鬓,谁怜雪满髭。
抚膺长感慨,搔首几嗟咨。车盖知何处,衣冠问阿谁。
自天明下诏,知我素通蓍。发轫装琴剑,登车执策绥。
穹庐或白黑,驿骑半黄駓。肥脔白如瓠,琼浆甘似饴。
天山连北府,瀚海过西伊。天马穷渤澥,神兵过月氏。
感恩承圣敕,寄住到寻罳。春色多红树,秋波总绿陂。
不须赊酒饮,随分有驴骑。畎亩栖禾粟,园林足果梨。
舂粳光璨玉,煮饭滑流匙。圣祖方轻举,明君应乐推。
龙庭陈大礼,原庙献明粢。万国朝金陛,千官列玉墀。
求贤为辅弼,举我忝丞疑。才德真为慊,颠危不解持。
愿从麋鹿性,岂恋凤凰池。投老谁为伴,黄山有敏之。
坐来清听满风前,顿觉烦襟为洒然。马上功名真是梦,杯中岁月莫非仙。
浮云对岭张图画,鸣鸟藏花杂管弦。莫讶周郎宾客盛,雄资英发正当年。
狮子岩头十八转,两崖相峙路如线。青峦碧涧绕珠林,丹壁雕阑耸禅院。
禅院峨峨苍松寒,连柯接叶捎云端。蹁跹有似翠蛾舞,夭矫时作蛟龙盘。
立者倚者各有态,或疏或密何珊珊。黛色参天凌汉柏,浓枝避雨胜秦官。
我来婆娑至日暮,耳边萧飒流青湍。不知植根几千载,霜皮百尺雄斋坛。
忆昔少游慈仁寺,殿角双松交古翠。童童如盖映芳樽,未饮先教心已醉。
可惜花宫作贾廛,枯株零落充炊烟。岂若兹松居尘外,丰神舄奕层崖巅。
乃知市朝摧折易,衰朽山林岑寂多长年。呜呼山林岑寂多辰年,北窗我欲耽高眠。
君不闻汉时遗荣两大夫,群公祖道倾京都。去尘寂寞绝继踵,但见画手空传图。
君今心事能超古,早束衣冠挂神武。掉头不待迫悬车,广受视君知孰愈。
世人分著金笼头,或贪微名鱼中钩。宁如君脱宦海去,饱看遥碧临清流。
似闻远目增明处,宛如画出城南句。款门何日赴幽期,坐挹云岑为君赋。
想当遐瞩穷天垠,吟怜修眉浓绿新。应嗤争利推车客,不惜青山碾作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