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杂诗二首 其二

尖新秋意晚晴中,六尺筇枝满袖风。草合断桥通暗绿,竹摇残照漏疏红。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你喜欢
酿黍长添不尽杯,只忧花尽客空回。
垂杨且为晴遮日,留遇重阳即放开。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
惜无陶谢手,尽力破忧端。
秋尽菊都荒,蜂犹采蜜忙。
何如龟缩壳,此际已深藏。
青蘋白石匝莲塘,水里莲开带瑞光。露湿红芳双朵重,
风飘绿蒂一枝长。同心栀子徒夸艳,合穗嘉禾岂解香。
不独丰祥先有应,更宜花县对潘郎。
朝下公门不曳裾,身宽心远等林居。
传家声烈三公後,贮腹平生万卷余。
藤架倚春听语鸟,石池迎日数游鱼。
人言酷似牢之舅,未有新诗锦不如。
眼底时光,奈老来、如何奈得秋何。黄叶最多情,天分付、凉意一声先做。是处著露莎多,也酸吟相和。新雁想,飞到故都徘徊,未忍轻过。往事是堪唾。红枣信、烽折尽任他。湖山桂香自好,笙歌舫、沈沈醉也谁拖。可怜瘦月凄凉,把兴亡看破。如今□,但留下满城□,西风悲些。

轻波拍岸琉璃碧,落日衔山玳瑁红。一曲渔歌人不会,芦花飞起渡头空。

但得心存斯是敬,莫于存外更加功。殷勤夫子明斯意,约礼之时已在中。

册府号冀北,一时聚奇材。
嗟我虽末至,尚及相追陪。
胡子真老骥,元章盖龙媒。
尔来厌名韁,蹙踏游九垓。
王子乃汗血,疑是西极徕。
忠精贯日月,声名震陪佁。
君王市骏骨,得此七尺騋。
秣以天山禾,贮之黄金台。
玉勒绣罗鞍,映带文锦鞯。
谓言开道路,亦复薄蓬莱。
乞归丞相府,连月书百回。
东郊台公姓,笑渡涛江雷。
奉身信美矣,体国安在哉。
帝家十二闲,何尝列驽骀。
迟子复立仗,来归勿徘徊。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肌香薰透绣罗襦,小立窗前拭粉朱。挂起眉图亲与较,果然颜色胜当炉。

共泛西昌月下舟,家贫为有稻梁谋。却云但得长如此,不愿人间万户侯。

灰忍迫老衰,奇穷一字悭。夜读过岭集,诗意忽我还。

问诗在何所,百端了无关。非内亦非外,亦不在中间。

越女论剑术,破秘只一言。忽然而得之,绝境安所传。

冶春过了。悔煞当初好。一霎相逢真草草。裙带松来多少。

黛螺爱染眉长。罗衫熏透炉香。时把菱花私照,也还值得思量。

冲寒惟疾走,闭口似衔枚。飞土扬天起,狂风捲地来。

雁行低复断,猿啸急尤哀。小憩茅亭下,相看面欲灰。

中书省郎梁茂才,嗜好雅与时流乖。休衙归来紧闭户,剥啄或为幽人开。

屋前枯杨千万树,屋后官槐傍官路。别起新亭翼瓦间,昼阅黄花夜吟句。

自别仙城白兔公,采英泛菊九秋同。江清木落寒雁远,我思古人烟浪中。

彼美人兮无此美,不见忧兮见之喜。本是千岩万壑姿,如何肯落君家里?

昨夜遣诗儿过门,挑灯三诵月黄昏。更酬迭唱未足报,要须共倒花前尊。

君不见长安富儿买歌笑,意掷千金惜年少。桃李如今不似春,勖子含和保贞曜。

古人不我俟,不共此酒醇。此酒复易尽,不能俟后人。

并世有不察,毕代若为亲。茫茫宇宙间,此抱难具陈。

惟应空中月,分留大江滨。

大道纵横,触事现成。
云开日出,水绿山青。

黄麻宣就凤城阴,万里征帆慰远襟。玉铉新衔辉虎观,金瓯宿望播鸡林。

人钦司马喧传相,帝注夔龙默简心。贺额频加门下士,苍生为喜霈甘霖。

小院黄昏寒意重,客窗谁共衔卮。恰宜招饮话相思。

壶倾温酒急,灯剪结花迟。

促坐谈深生夜暖,北风何处閒吹。更阑携笑出门时。

溪烟行里画,霜月醉边诗。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