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缩的老树高高地枝头留着残叶,耐寒的细细藤萝结着紫色的花。
水边平坦的沙滩上,时时都有停留歇息的大雁;莽苍辽阔的原野,已经聚集着暗归的乌鸦。
寄居他乡,孤寂的清秋眼看过尽,在漫步行进中歌吟的时候,太阳又已西斜。
战争的风云,正迅疾席卷大地,漂泊的人们,不必苦苦地思念故家。
这首诗细致生动地描写了北国清峻的秋景,同时抒发了诗人迫于战乱,漂泊异乡的感慨。末句“不用苦思家”一语,以否定语来表示肯定之意,收到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的前四句写秋景,后四句写感叹。时为深秋,山中古老的树木,黄叶已飘落殆尽,只有高高的梢头尚有残留,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有些细瘦的藤萝缠绕在古树上,在寒风中开着小花,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水边的沙岸是那么平坦,不时有北来的大雁在上面栖息,集聚力量,准备南飞。寒鸦也从广阔的原野上披着夕阳之色飞归山中,聚集在古树上,叫声深沉而悲凄。老树、寒藤、平沙、泊雁、旷野、攒鸦构成了一幅北国的秋景图,给人一种草木零落的悲秋之感。诗人选择这些景物作为描写的对象,是因为避难山中的他此时的审美心理最能与这些容易引起悲感的物象融合,悲秋之物和悲伤之怀一碰撞,便形成了这些特定的意象,构成了带有悲凄色彩的图景。当时,诗人刚从老家迁居三乡,用这“旅食”两个字概括其生活遭遇很恰当。“秋看尽”是对前四句描写的点破,直说写诗的时间是秋将尽、冬将来的九、十月之交,正与诗人避兵女几山的行踪吻合。“日又斜”不仅仅是为了点明时间,太阳落山时分,更重要的是一个“又”字,表明诗人在此战乱时起、人生多难之时,在山中度日如年,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行吟山间,送走了一个黄昏又一个黄昏。
诗人孤独的身影、艰难的步履,听到了那悲怆的吟唱、深沉的叹息。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干戈正飘忽”造成的。这句诗概括了当时蒙古兵屡屡进逼、战火连年不断的局势,也指当年蒙古兵和西夏兵联合攻下潼关,侵入汝、嵩地区,直逼汴京的突发事件。正因为这样,诗人在离开老家迁居河南三乡镇,又临时避兵女几山。家乡沦陷,关山千里,干戈时起,战乱不息,诗人此时是国破家危,有家难回,因此也就“不用苦思家”了。而究其实,诗人此时的心情正是苦苦思念家乡,不然还说什么“不用”,这是用否定的语气表明肯定的意思,收到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该诗抒发的是诗人迫于战乱,漂泊异乡的感慨,表现的是诗人羁旅生活的悲情愁绪。该诗在艺术上的巧妙之处,是没有直接地说愁道悲,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的。一是景寓情。首联:“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笔法一粗一细,景物一大一小,但无论粗细大小,都景中有情,隐约可见。这里的高树老衰,残叶萧瑟;藤萝蔓伸,细花微结,无不是秋天的景物,构成一个萧瑟凄清、使人情郁心沉、愁绪顿生的境界,而这些景物中正寄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二是情生景。次联:“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一写泊雁,一写攒鸦,二者俱是诗人眼中之景,是诗人思念故园渴望安定的情感的外化,是经过诗人主观情感过滤择选的景。“雁”可“泊”,“鸦”能“攒”,而诗人却如无家“雁”,失群“鸦”,四处飘零,无家可归,一种人不如鸟的情感油然而生。泊雁、攒鸦两种景物,就是诗人这种情感映射的结晶。三是景情谐。该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老树残叶,寒藤细花,平沙泊雁,旷野攒鸦这些凄清萧瑟的景与诗人由遭逢战乱,漂泊无依的生活所产生的那种凄苦暗淡、欲求依傍的情愫是十分相谐的。如果说景是“形”,情是“神”的话,那么这首诗就是形神兼备,情与景妙合无垠的了。更何况,该诗首联的景与三联的情相合,次联的景又与尾联的情互映,在景和情的融合上,也达到了细意熨帖、针迹天成的境地。
金宣宗贞祐四年(公元1216),诗人为避兵燹而移居河南三乡镇(今河南宜阳西),随后便出游洛阳。恰逢蒙古兵攻破潼关,侵入河南,先向东进军至阌乡,又由嵩山小路至汝州掳掠。诗人因而辗转漂泊,于秋末在客途中写下这首诗作。
见率野人成七老,野人唯解野疏狂。编排每日清吟苦,趁辨递年闲适忙。
夏末喜尝新酒味,春初爱嗅早梅香。问君何故须如此,不奈心头一点凉。
鹤发开元叟。也来看、荆高市上,卖浆屠狗。万里风霜吹短褐,游戏侯门趋走。
卿与我周旋良久。绿鬓旧颜今改尽,叹婆娑、人似桓公柳。
空击碎、唾壶口。
江东折戟沉沙后。过青溪、笛床烟月,泪珠盈斗。老矣耐烦如许事,且坐旗亭呼酒。
拼残腊、消磨红友。花压城南韦杜曲,问球场、马弰还能否?
斜日外,一回首。
太丘道广固难周,自有良朋结胜游。莫使弹琴防性气,只堪寻竹占清幽。
三篇解索诗偿债,一醉那无酒唤愁。贫甚渊明在环堵,忍教空负菊花秋。
南人谒雨争图龙,画师放笔为老雄。烟云满壁夺昼色,雷电应手生狂风。
观者皆惊牙爪动,攫拿意似翻长空。吾疑奋迅出户牖,何事经时留此中。
共言叶公初好画,当时亦有神龙下。天意为霖非尔能,世俗慕真聊事假。
延望西山佳,胸中有丘壑。双屐何时蜡,至竟空言托。
爽气开天关,秋风振林薄。圆冰当高空,纤云了不著。
此时峰头眠,一啸鸾音作。冷梦结冰雪,清怨闻猿鹤。
之子藐姑神,微吟见绰约。怅怀空山花,无人自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