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注释
三门津:即三门峡,原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黄河中,因峡中有三门山而得名。据《陕州志》记载:“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得脱。三门之广,约三十丈。”
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
吕梁:《列子·黄帝》:“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án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其地不名一处。
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尘寰(huán):尘世。
溃:洪水旁决日溃。
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语出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
鹄(hú):水鸟名,俗称天鹅。
杳(yǎo):此指高远。
秘神奸:《左传·宣公三年》载夏禹将百物形象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燃犀:《晋书·温峤(jiào)传》载峤至牛渚矶,人言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佽(cì)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障狂澜: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挝(zhuā):敲击。
银山:代指涛头。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万叠银山寒浪起”。

赏析

  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似,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写中流砥柱悠闲。“黄河九天上”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九天上”似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而“下鬼瞰重关”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俱备。“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一峰闲”侧面烘托了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和不凡抱负。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仰宛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佽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

鉴赏

  这是一首赋写三门峡雄险气势的词篇。在历史上,三门峡以其奇伟险壮而名世,吸引着无数骚人墨客赋诗为文,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制。元氏此作,笔力雄放,气势纵横,想象丰富,实为历代咏三门峡作品中难得的名篇。

  起首一句,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就视觉而言,诗人眼中的黄河水当是由远至近,从高到低,自九天之上飞泻而下;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水流给人心理上造成强烈的震荡,形成极大的反差,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在“黄河九天上”之后,又紧接以“人鬼瞰重关”一句,是说河水俯瞰着人鬼重关。由仰视而俯瞰,由远而及近,物象也由模糊而趋具体。这两句把黄河水收束到三门峡中,使景物落到实处;虽未见一“险”字,但已险象环生。由于有了这两句交代,“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也就水到渠成。河流落差极大,峡水极深,关隘重重,必然造成世所罕见的奇观,自然会有长风高浪,一定形成“怒卷”之势。而在长风巨浪下,水花四溅,水汽氤氲,使得本来给人以温暖的日光也显得寒气森森。这不仅仅是诗人的感觉,也的确是天设地造的自然奇观。以上四句,诗人挥如椽巨笔,挟风带浪,创造了一种雄奇而迷人的境界,极现一个“险”字。至此,诗人仍觉意犹未尽,又连用两个比喻:“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吕梁山,在今山西省离石县东北,山势奇险,是晋西高原的骨干。《列子·黄帝》篇云:“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三门峡距吕梁山较近,其险峻处相类。如果说这是诗人就近取譬的话,那么用钱塘江八月来潮时的雄壮气势来比三门峡水流之急,则为远喻。此二景,一北一南,皆以雄奇名世,用来比喻三门峡,是再恰切不过的了;再加冠以“峻”、“壮”二字,来明言三门峡之奇险壮阔,可谓淋漓尽致。这两句贴切的比喻,既丰富了全词的内容,又为读者打开了一个驰骋想象的艺术洞天。接着,词人又收以“直下洗尘寰”一句,则更加突出了黄河水的凌空直下,具有冲洗整个人世间的豪壮气概。“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前句仍接前面所蓄之势,言黄河水势之大,笔势奇横;后句却一顿而转,写三门峡中砥柱山之稳,笔锋骤敛。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由开篇而来的脱缰野马般的气势,顿然收住,闲和平稳。

  下阕笔势虽由敛而舒,但基调却由豪壮激荡变为郁勃不平。“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三句,紧接上阕末尾“依旧一峰闲”而来,写砥柱山上除了鸟儿在上面筑巢,天鹅从那里飞过外,从来人迹罕至,难以攀登。一“仰”字,既抬起气势,又转移视角。从“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以下,全词由写景转为抒发感慨。这两句是表达人世间要这等险要之地也没有什么派上用场,自古以来,无非是为作怪的鬼神提供场所罢了。“不用燃犀下照,未必做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前两句分别用了两个典故。“燃犀下照”,指《晋书·温峤传》所载,温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复灭,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后指洞察奸邪。“佽飞”,是汉武帝时官名,掌管弋射鸟兽,这里取其轻疾善射之意。在诗人看来,燃犀洞察妖物的温峤也好,轻疾善射的做飞也好,都用不着。因为,他们都未必能挽狂澜于既倒。那么,能“力障狂澜”就只有那岿然不动的砥柱山。“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则又说,只有那漫游江海的骑鲸豪客,才能击着鼓,稳渡波涛如银山般叠起的三门峡水。笔酣墨饱,纵抒豪情

  此词纯以气势胜。上片多写景,下片多抒情、议论。但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又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峡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你喜欢
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鸿雁影来连峡内,
鶺鴒飞急到沙头。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
朱绂即当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
马度秦关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
故国移居见客心。剩欲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短墙若在从残草,
乔木如存可假花。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
比年病酒开涓滴,弟劝兄酬何怨嗟。
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
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
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
幽人避暑海城西,西北浮屠尽得栖。
更漏有无风逆顺,纸窗明暗月高低。
石泉未到秋先冷,野虎偏从夜即嘶。
记得去年常德府,武陵今夕况桃豀。
浮花浪蕊信东西,何许寻芳去自迟。
流景不须惊石火,寸田应已长琼枝。
想君清兴聊堪发,遣我忧心久欲夷。
便作崔丞日临水,凫行擿尾不须知。
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首夏偏宜淡薄妆。铜青衫子紫香囊。清歌一曲送霞觞。

罗袜凌波回洛浦,淡云轻雨拂高唐。纱厨今夜贺新凉。

到处惟应笔砚随,私逋官籍恐难辞。耽诗癖在身长瘦,学道心劳岁恐迟。

已饱东方犹汉粟,未逃南郭尚齐吹。向来垩质缘君减,斤斧何因得重施。

词林别馆建深巢,已避云间第一梢。鼹鼠分同堪共适,蠹鱼心苦漫相嘲。

飞腾岂必冈千仞,饮啄聊应水一匏。若遣丘园随野性,未论东郭更西郊。

轻梢无叶出空微,弱片多惊定影非。碧海胧胧烟似水,清晖略带一分肥。

荒园绿草长,无客到书堂。
百尺辘轳冷,一林薝卜香。
杭书归蜡屐,睦艇致藤床。
閒步复閒卧,身凉心更凉。
鲁客事楚王。
怀金袭丹素。
既荷主人恩。
又蒙令尹顾。
日晏罢朝归。
舆马塞衢路。
宗党生光辉。
宾仆远倾慕。
富贵人所欲。
道得亦何惧。
南国有儒生。
迷方独沦误。
伐木清江湄。
设罝守毚兔。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相逢讶消瘦,执手泪先倾。即此通宵话,难穷隔岁情。

孤镫摇旅梦,落叶走秋声。明发又言别,帆山翠色横。

雪压乔林冻欲摧,始知天意欲春回。雪中未问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

汉廷钦庶狱,使者出□鸠。高隼横秋迅,疏砧彻夜幽。

法星临楚尾,行色动吴钩。郭外涛声落,山中桂树秋。

伊人在空谷,洒落非尘襟。写怀无俗物,手摩峄阳琴。

况有芝兰客,赏玆山水音。松风起坐隅,寒泉泻遥岑。

檿丝忽断绝,怆彼听者心。安得鸾胶续,一洗桑间吟。

丞相不劝原必死,先书祭文数十纸。待得燕山齿发归,同心不愧同乡里。

昔者宋玉师屈原,莫能直谏空招魂。未知楚灭身何所,千古但有风流存。

何如庐陵王鼎翁,耻作机云作陈东。心哀母老难许国,不然随殉柴市中。

虔州之水洪州驿,处处悲风寒凛栗。义士相望四百年,歙州亦有江天一。

忧来各瘦讵关贫,相慰相扶勉卧薪。况是奇荒今目击,临觞不御话流民。

铁泉一漱一潺湲,一落乘虹又一源。若向东流更东汇,兼天波跃更无端。

甲寅良月初,为拜帅垣檄。
遍走三荡所,村落怪荒寂。
人谓白升里,杭邑才咫尺。
杭有洞霄宫,神仙其窟宅。
惯是名胜游,不许俗眼识。
余虽一俗吏,心实慕名德。
痴儿官事了,此行乌可惜。
天气暖如春,得意马蹄疾。
仆夫嗟况瘁,告我请休息。
止宿萧市中,明朝辨行色。
未晓垂玉绳,向风嘶金勒。
行行十数里,渐渐仙境出。
始见九锁峰,穷眸望不极。
一似天为门,四山作扃鐍。
云烟一齐起,松桧万古碧。
岩洞是处有,名了难尽忆。
入拜大有庭,奇特更奇特。
洞天与福地,它山得其一。
惟此为两全,四字揭奎画。
主人贝道士,高志颇嗜客。
引谒帝宸殿,金钉朱户饰。
出示御书经,凤篆龙章笔。
拜手拈瓣香,举头看近日。
既见抚掌泉,又观松花石。
小愒漱玉轩,恍惊风雨夕。
再登虚白楼,顿觉天地窄。
迤逦游二洞,其东名大涤。
仰视洞中山,群崖翠欲滴。
蛟龙现鳞距,天产非人力。
石鼓清可听,石鱼亦堪击。
中有一小洞,谓能隔凡迹。
稚子曾入去,海声亲听得。
出洞见一井,石栏四围赤。
云是葛翁泉,大旱无竭泽。
西洞号栖真,却在山绝壁。
华盖垂于上,狮子横其侧。
非烟亦非云,蟠结斩如刻。
上有倒挂仙,疑是帝所谪。
棋台别东西,棋子散黑白。
又见方尺地,三人可容膝。
下如空谷声,必是仙隐室。
道士虽携持,余亦倦登陟。
归息翠蛟亭,寒玉走鸣瀑。
心目尽开豁,尘累涣然释。
坡仙纪旧游,壁间著遗墨。
吾得继清赏,奚必问姑射。
试观殊胜地,何年是开辟。
虽慕子长游,未学子真逸。
可惜系微官,匆匆整还役。
小子不不诗,数章□纪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