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词的上片四句,表述了两层意思。前两句以议论起笔,为一层,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浮名”即虚名,多指功名荣禄。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其《饮酒诗》说:“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后饮酒》诗又说:“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因而称酒为“天生至神物”。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纷华”,指世俗红尘。词人说,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然后再用“一斗”句递进一层,强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词人说,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浇”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也就是说,在大醉之后,才能暂时忘忧,而求得解脱。词人就是要在这种“醒复醉,醉还醒”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灵均”以下三句,将屈原对比,就醉与醒,饮与不饮立意,从而将满腹悲愤,更转深一层。“灵均”即屈原;“憔悴”、“可怜”,暗扣上片“且看”句意。《楚辞。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屈原却不去饮酒,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其独醒,悲愤太深,以致憔悴可怜。这里词人对屈原显然也是同情的,但对其虽独醒而无成,反而落得憔悴可怜,则略有薄责之意。
因而对其《离骚》,尽管“读杀”,也总觉得全然无味了。“浑无味”,并非真的指斥《离骚》无味,而是因其太清醒、太悲愤,在词人极其悲痛的情况下,这样的作品读来只能引起更大的悲愤;而词人的目的,不是借《离骚》以寄悲愤,而是要从悲愤中解脱出来,这个目的,是“读杀”《离骚》也不能达到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以只有饮酒了(像阮步兵那样)。以“好个诗家”独赞阮步兵,显然,词人在屈阮对比亦即醒醉对比之中,决然选中了后者,词人也走了阮步兵的道路。
斫地烧畬旋旋开,豆花麻荚更菘栽。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
萧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
山城几夕无风雨,依然闷过重九。鞠冷荒畦,橙香小院,客里暗惊时候。
茱萸插否?问今日登高,共谁携手。空有书来,加餐两字置怀袖。
江南归梦路远,吴霜新点鬓,休更搔首。铜辇秋吟,金盘晓泪,相见定怜诗瘦。
微闻别后,困京洛缁尘,壮游非旧。事事销除,不销除是酒。
君王按剑东南征,锦障黄旗出凤城。矫矫六飞熊虎士,中原万里倚戈行。
隋堤一带官河口,不种桑麻种杨柳。锦帆帝子数巡游,厌住东京乐奔走。
将兵西域再征辽,呼韩稽颡诸蕃朝。江都宫监伺颜色,翡翠玻璃恣雕饰。
水晶殿揭珠帘开,香风吹送飞仙来。凭肩笑语能几回,梦游恍惚吴公台。
吴公台下雷塘路,野土茫茫乱烟树。伤心为吊玉钩斜,柳色黄昏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