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简孙璧见过有诗用韵

薄命窘震凌,余生飒粪朽。
闲闲饱款竹,寂寂老锻柳。
溪空渔争隈,野熟饮被肘。
有邻晨致薤,无客夜剪韭。
忽来闯户屦,自拿问字酒。
初见子眉睫,徐语应心口。
顾予果谁与,恐子不我友。
维昔燕夹攻,坐使汴失守。
应奉固乱阶,新法实祸首。
疗危非庸医,救败须国手。
丰魏两翁夺,关洛孤愤久。
人谋密相济,天意断非偶。
攻守岂必同,胜负亦常有。
谁推奸人出,竟堕黠虏诱。
包将复仇戈,付与扫悉帚。
风云激矢脱,日月峻轮走。
残膻污北雪,遗憾挂南斗。
功名本同舟,学术乃各牖。
一时策得失,千古史妍丑。
忠简社稷臣,尚起九京否。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你喜欢
单于虽不战,都护事边深。君执幕中秘,能为高士心。
海头近初月,碛里多愁阴。西望郭犹子,将分泪满襟。

一城歌管中秋乐,薄暮楼台六幕垂。明月幸无亏损处,浮云应有敛收时。

聊因表海今宵醉,却起钱塘去岁思。有美堂前如白昼,练铺江面镜须眉。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天阶璧月霜始凝,玉绳西倚银汉横。杯疲客醉不自胜,佳人含笑烛下兴。

垂辉振彩四座惊,轩轩忽若朝霞升。人生快意不在他,高贤嘉会酒且多。

秦箫激越齐瑟和,日月逝矣如流波。永夜如年君弗歌,百年如夜将奈何。

千树云林漠漠,一泓烟水盈盈。张郎当日遇娉婷。

约留琼简里,愁与玉壶清。

离别宁无薄倖。神仙更是多情。一番惆怅泪还倾。

至今流水绿,犹带佩环声。

周郊一望大田东,布谷声中雨满空。宿雾未收方杳缈,阴云渐合转溟濛。

乾坤不惜栽培力,畎亩全资润泽功。为想秋成登万宝,壤歌随处乐年丰。

束发读连山,端倪识乾坤。
欲辨南北戒,须窥越胡门。
藏书探禹穴,乘槎穷灵源。
平生蓬矢志,到处屐齿痕。
脚方西湖脱,眼已青丘吞。
长风一苇航,急浪万里奔。
易艬泝月峡,讯程指新繁。
江行大玉篆,星垂小铜浑。
风俗异东吴,气候如南恩。
青壁拔地起,黄流从天翻。
身随五两动,命恃百丈存。
山灵迎我来,林影罗旌旛。
川妃导我去,涛声合钟埙。
蛟龙蛰渊底,虎豹潜崖根。
间逢偓期语,尽辟夔魍魂。
有祠扁汶川,倚山坐平原。
已绝白狗渡,尚望黄牛蹲。
要神楚怀糈,赍福鲁致膰。
力护重险济,兆应匪寇婚。
欧以异梦纪,苏以定分论。
君诗班其间,压倒白与元。
短窗箬叶蓬,浊酒椰子尊。
肯来共吸鲸,有味过解鼋。
磴藓挹晓润,岩葩借春温。
郊丁趁虚集,滩户射利喧。
巢云屋鳞鳞,锄月坡反反。
梭花荐甘芳,竹枝写辛酸。
是中有佳趣,所在留行轩。
胸次饫壮观,笔端快孤骞。
一朝簿书来,能令目眵昏。

落日花山寺,秋风铁瓮城。野人欢讼简,稚子说官清。

系马岩花落,投壶山鸟惊。兴阑山下路,相送晚钟鸣。

几思杖策礼金仙,闻道客来如贯船。政恐方成过溪送,不能容此对床眠。

爱公诗律真馀习,怜我宗门乏厚缘。愿以伽佗示深旨,莫将丽藻斗多篇。

深夜扣禅扃,天寒月在庭。鸟惊栖后树,僧掩读残经。

蔓草风吹白,枇杷雪洗青。对床听法语,心孔愈惺惺。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山下深林起白云,白云飞处断红尘。伴行直到高峰上,舒卷纵横不碍人。

落叶声中日又残,荒城清夜此凭栏。九秋星斗盘空大,万壑风涛卷地寒。

了了乡音知雁户,濛濛山色是珠官。卢敖漫自贪奇胜,未觉人间八极宽。

块视落星石,杯观彭蠡湖。荒哉秦汉君,抗旌上崎岖。

永怀太史公,九江观禹摹。

薄薄罗衣乍暖,红入酒痕潮面。絮花舞倦带娇眼。昨夜平堤水浅。
故人信断风筝线。误归燕。梦魂不怕山路远。无奈棋声隔院。

蒿目时艰欲问天,朝廷忧国更无贤!不图吾辈谈灯下,遍唤儿曹拜榻前。

陵谷变迁伤此日,门庭衰落感中年!须知去住关名节,莫让他人早著鞭!

君不闻汉时遗荣两大夫,群公祖道倾京都。去尘寂寞绝继踵,但见画手空传图。

君今心事能超古,早束衣冠挂神武。掉头不待迫悬车,广受视君知孰愈。

世人分著金笼头,或贪微名鱼中钩。宁如君脱宦海去,饱看遥碧临清流。

似闻远目增明处,宛如画出城南句。款门何日赴幽期,坐挹云岑为君赋。

想当遐瞩穷天垠,吟怜修眉浓绿新。应嗤争利推车客,不惜青山碾作尘。

奴儿婢子,十生九死。
於里不正,被外边使。
纵饶开口便函过头,未免浑身辊泥水。

堤畔初黄柳,垂垂识客愁。轩亭销丽日,风露共清秋。

世外閒双桨,天涯讯一鸥。君看十刹海,何似百花洲。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