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友会宿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
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
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
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猜你喜欢
大弦嘈囋小弦清,喷雪含风意思生。
一听曹刚弹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

睡足西窗日尚留,起来推枕强梳头。一川麦浪荒村远,满院松阴野寺幽。

徒见衣冠惊俗辈,空教文字迈时流。朱门欲谒谁青眼,拟向溪边买钓舟。

一生飘泊老江湖,今日别公归故庐。
此去怕无相见日,因风或有寄来书。
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
人物似公能几辈,不知天下竟何如。
家食城南擅独贤,夜占奎壁半移躔。
东风绛帐浑閒事,先世青毡是宿缘。

霜寒玉指吹箫歇。倚断秦楼月。扫眉才子浣花人。不道当时金粟、本前身。

迷藏曲径钩衣戏。似梦犹堪记。尽留颜色待君怜。心字香焦重埋、一丝烟。

愁难寄托。萧条甚、情丝怎系离索。美人去后,余香尚在,袖稍襟角。

罡风最恶。未必算、卿卿福薄。忆当初、修嫭连娟,肠断旧标格。

不堪回首处,霜陨秋荷,钗分金雀。姗姗月底,待招来、望中魂魄。

未了今生,或能够、来生会著。散花人、结习空时无所缚。

置酒高堂上,嘉殽列肥鲜。结交并豪侠,四座皆少年。

意气不复殊,肝胆相披宣。仰视座日辉,一言誓青天。

贻我紫绮裘,报君珊瑚钩。暮从邯郸饮,朝入洛城游。

横行无七贵,傲睨凌五侯。腰间双青龙,精光含九秋。

投躯报知己,慷慨当仇雠。性命如鸿毛,夕死无怨尤。

嶰山有奇竹,老弃阴崖巅。太丘有神鼎,逃匿千丈渊。

光景閟不见,音容杳无传。岂能向时俗,干进心拳拳。

世贵一人敌,又称朱丝弦。吾欲评其风,愿君咏此篇。

凤凰高阁俯晴空,万里蚕丛此路通。
远近川原秋色里,参差草树夕阳中。
尊前舞袖翻霜叶,天外清笳咽塞鸿。
回首旧游成梦隔,独将迟暮叹征蓬。
一衲缠身便有们,乱山深处卜幽居。
举头物物皆呈露,试问金多得似无。
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灯火萧条春日暮。荒山月上闻村鼓。羁客闲愁知几许。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醉袖翩翩随所寓。冷然便以风为驭。指点虚无云外路。留不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征夫语征妇,死生不可知。欲慰泉下魂,但视褓中儿。

种得寒菘山圃茂。官租不欠秋收后。上瓮香腾新酿酒。

君知否。霜天红日三竿透。

矮屋数楹茅草覆。小窗暧暧阳和逗。墐户绸缪塞向又。

棉衣授。冬来温鲍妻兄够。

旧迹重荒,剩残垒、指点承平游处。北兰寺废,画栋片云成雾。

网船唱晚,料无复、藏园词句。空自访、贤守碑题,更寻傍城斜路。

江州谢家治谱。到于今尚想,南朝风度。南唐又过,说甚澹台徐孺。

转车腹痛,似听得、往年笳鼓。应替我、细数流光,不须吊古。

混合开天堑,苍茫壮帝畿。
帆樯移夕景,楼殿动朝晖。
落日波涛隐,浮烟岛屿微。
登台歌古咏,长忆谢玄晖。
忆昔云门月正明,烦襟消尽觉神清。
林泉自濯尘埃事,松桧静含风雨声。
山鬼听经藏户牖,野猿偷果堕檐楹。
几年京洛缁尘满,何日临流一濯缨。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
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茫茫塞月笼寒雾,万里征人不知数。
年少难消壮志多,精锐连营肃貔虎。
从军何日见军回,但见日日长淮雨。
烽烟散漫满路岐,边声飒飒秋风起。
天涯芒草马成群,放去弯弓乱飞舞。
夜深更听胡女歌,古来白骨多於土。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惟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蚤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面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天宝之末,顾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