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注释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连:通、到。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省识:旧识。省: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也与这个意思相接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代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前面提到,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惊天动地”,何以值得“郑重”的道理说透。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温恭天赋此心良,惠爱人知政术长。
井水无波任瓶绠,牛刀投隙应宫商。
分符出遍各城守,携被归従华省郎。
不到汝阴遗恨远,坐令湖水减清光。
早岁相従能几时,淮阳花发正游嬉。
鸣弓矍相人如堵,席地沧浪柳作帷。
十载旧游真是梦,一时佳客尚存谁。
遥闻葬日车千两,渍酒绵中寄一悲。
〈辙昔与几道相遇于陈,陈守张圣民相与游従甚密,逮今将三十年。
当时宾客在者少矣,而几道复化去,言之凄恻无已。
饮酒众所嗜,未若朋会乐。
终日不为荒,於时岂多作。
坐客十余人,七子实棣萼。
杯行发严令,孰不资善谑。
巧词剧猱捷,辨机如弩彍。
醉舌强且迟,罚觥奚屡酌。
正言讦诡谀,简礼去酬酢。
迭嘲果与蔬,相呼花间药。
是非不亲亲,笑语何落落。
夜归欢有余,孩稚扶仍噱。
辟书来几日,遂喜就嘉招。犹向风沙浅,非于甸服遥。
时平无探骑,秋静见盘雕。若遣关中使,烦君问寂寥。
竹屋寒无石鼎烟,春风吹作白龙涎。
平生奇处何关染,字以山樊亦自然。
江烟漠漠月昏昏,一点渔灯贴岸根。
风搅长芦鸦睡起,游鳞惊动水花痕。
楚服新裁得,吴筒旧制成。
圆应问荇菜,密欲翳莲茎。
声中乱雨至,阴下一鱼行。
桂棹还思折,江南日暮情。
问舟初立柳汀沙,云日昇空渌影斜。
诗橐耻随金埒客,蔬肠未厌玉川茶。
青湖波外方游女,翠幄丛间亦晚花。
小待春归箫鼓静,还容补被款禅家。
再次韵二首其二,尘中谁定免营营,
鹭渚鸥沙且旧盟。夙世林逋漫千首,
逢人圆泽悟三生。扣门喜共僧窗饭,
斲句犹能镜样清。身世已抛春梦外,
更於文字措讥评。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鸡鸣点火爝枯竹,粝饭藜羹煮初熟。稿师一饱催上船,船头见水不见天。

山高日出天未晓,水底观天见天小。唤起同舟看远云,白衣苍狗何缤纷。

云开仰见山腰寺,古殿飞来居福地。钟声鼓声通渺冥,聋者自聋听自听。

大呼唤转操舟汉,而辈登舟我登岸。来程无几去程赊,中途见寺如见家。

我闻定心亭在最高处,登峰到顶休疑惧。莫待归舟下峡时,顺水顺风留不住。

故人寒踏龙门路,来听深山唱竹枝。
半世向人长落落,几回於我独奇奇。
淡交似水有余味,薄俗如云无定姿。
一点青灯俱白发,相看不语只心知。

卧看山色懒扶舆,拟棹扁舟学钓鱼。谁似湘流知我意,秋来三得道州书。

南州有一士,卜隐大江滨。端居坐终日,尚友古之人。

古人不可作,圣远复言湮。出门岐路多,何由问通津。

有客过其家,诲语何谆谆。集义以养气,主敬以修身。

请子事斯语,永言书诸绅。

散漫秋云远。
萧萧霜月寒。
惊飙西北起。
孤鴈夜往还。
开轩当户牖。
取琴试一弹。
停歌不能和。
终曲久辛酸。
金气方劲杀。
隆阳微且单。
泉涸甘井竭。
节徙芳岁残。
生事各多少。
谁共知易难。
投章心藴结。
千里途轻纨。
愿托孤老暇。
觞思暂开餐。

草芽未绿柳先黄,曲槛重门辇路长。冰雪初销流禁禦,羊沟又见水汤汤。

晓街泥浅马蹄过,元日虽阴气已和。处处桃花如二月,东风应比去年多。

吾闻李谪仙,一斗诗百篇,酒家眠。又闻阳谏议,月廪尽以送酒钱。

伯伦《酒德颂》,无功醉乡仙。说到饮中理,兹世何渺然。

古来贤达士,以酒全其天。所以陶靖节,浩歌归园田。

独余醉翁之意不在酒,乐在山水静所便。古人已矣不可作,今人纷纷亦能贤。

北里富熏天,高楼歌舞筵。千金结客多少年,哀吹豪竹,倒倾玉船。

以酒互为市,地势相婵嫣。焉知贫士贫到骨,健倒仰天歌《黄鹄》。

《黄鹄》歌罢无翼飞,妻啼儿号书一束。借问主人翁,心迹谁与同。

我亦颇解饮,圣贤时一中。酒酣击尊破,两耳生春风。

安得园绮遇,携我入山去。清泉为酿碧溪深,醉卧溪头弄云月。

澄潭昔卧龙,章句世为宗。独步声名在,千岩水石空。
野禽悲灌木,落日吊清风。后学攀遗址,秋山闻草虫。
万树影参差,石床藤半垂。萤光虽散草,鸟迹尚临池。
风雅传今日,云山想昔时。感深苏属国,千载五言诗。
麒阁一代良,熊轩千里躅。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
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芸书暂辍载,竹使方临俗。
节变风绪高,秋深露华溽。寒山敛轻霭,霁野澄初旭。
已切长年悲,谁堪岐路促。遥林征马迅,别馆嘶骖跼.
雅赠响摐金,索居睽倚玉。凄断离鸿引,劳歌思足曲。
晨起驾征鞍,行行天未晓。
依稀见古城,四壁虚静悄。
寂无鸡犬声,空有泉源绕。
桑沧迁变多,车马经行少。
往事巳悠悠,浮生胡扰扰。
回头忆君亲,白云挂天眇。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