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释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涌:波浪滔天。兼天:连天。
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寒衣:指冬天御寒的衣服。
催刀尺:指赶裁新衣。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赏析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伤国伤时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砧即捣衣之石。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创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烟霄飞步欲青春,未信论甘肯忌辛。三仕固应无喜色,一鸣今复见惊人。

射如关尹方知中,画若元君始识真。早晚奏篇来拭目,清涂聊为洗荒榛。

秋水平,黄叶晚,落日渡头云散。抬朱箔,挂金钩,暮潮人倚楼。

欢娱地,思前事,歌罢不胜沉醉。消息远,梦魂狂,酒醒空断肠。

彩阁萦林转,苍崖隔水开。
龛明千像日,波起一滩雷。
绿浅春前草,香余腊后梅。
背人惊鹭去,将雨好风来。
风气随衣袂,岚光入酒杯。
清游知不屡,欲下更徘徊。

指高冈、古怀枨触,霜华催到寒信。伏龙隐处俱陈迹,莫怪心灰一寸。

搔首问。公底事、三分一统偏无分。英雄气尽。剩故宅留铭,沧桑不改,梁父动吟兴。

寻碑客,别有高情远韵。题名欲遍荒井。乌砖雀瓦都苓落,遗像不随齑粉。

炎运冷。犹相见、纶巾羽扇堂堂阵。行藏没准。怅一去名山,斜阳野寺,风物忒凄紧。

唐有元相国,实杀颜平原。平原腹有丹,尸解神已仙。

颜公死已矣,人见如生前。致令遗其像,委曲与人言。

相国死仓卒,秽袜塞其咽。家门随手破,但怪椒斛千。

颜公黄尘外,风节犹凛然。元子堕九幽,遗臭万世传。

夫妇团圆为风流,成姻眷,恩情美满,夫妇团圆。却忘了间阻情,遂了平生愿。

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一个卖风流的志坚,一个逞娇姿的意坚,一个调风月的心坚。

独坐浑无语,含颦应有思。私心自不寐,何事倩君知。

旭旦禁门开,隐隐灵舆发。才看凤楼迥,稍视龙山没。

犹陈五营骑,尚聚三河卒。容卫俨未归,空山照秋月。

萧然门巷野人家,山鸟行阶啄草芽。上巳焚香看易罢,自冲微雨整幽花。

作劳田中归,酒味薄可漉。人生一醉饱,良不负吾腹。

牵携影参差,歌吹非有曲。流风一胥靡,此乐不可复。

吾人孰非古,亦有心与目。封伦恨不留,重睹贞观俗。

昔在唐虞世,苗民有不服。地硗知良农,畜瘠求善牧。

愿持画史心,献君比和玉。朝来愧斯图,恻怆意未足。

越王台上送长歌,落日秋风感慨多。草莽野烟诸寝殿,寺门黄叶旧山河。

半江舟楫来鸿雁,绝顶樽罍上薜萝。此日相逢总陶谢,风流文采复如何。

岂曰道路长,君怀自阻止。妾心亦车轮,日日万馀里。

洗妆真态,不在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竹日暮。

黄昏小院,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结子欲黄时,又须著、廉纤细雨。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销瘦却,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赤伏恢炎绪,珍符属绍兴。武功归艺祖,仁治法昭陵。

弓堕龙髯断,云蟠鹤驭升。巍巍名不有,清庙若为称。

昔年闺阁。而今半是成萧索。陡觉愁生。小立闲阶畏语人。

囊琴未束。好句忽传声戛玉。且向凭栏。展读频惊风雨寒。

江头旌旆去,花外卷帘空。夜色临城月,春声渡水风。
也知行李别,暂喜话言同。若问庐山事,终身愧远公。

回首风尘,十年潦倒文章命。黄金挥尽但空囊,侠气消磨尽。

只觉日来瘦甚。苦支持、诗愁酒病。听蛩月地,招蝶花天,都无情兴。

名利场中,故山多少终南径。苍天不惯杜夤缘,也任人奔竞。

但把脚根立定。看纷纷、作何究竟。暮云深处,一抹斜阳,数声清磬。

稷契不明经,伊傅不决科。
方册镌勋名,千古光不磨。
百年等一死,自立须嵯峨。
啾啾候虫鸣,辛苦如之何。

金莲池水起微波,士女年年桥上过。记得鲈塘秋雨歇,看人来往数青蓑。

王谢风流自一时,长干古巷记乌衣。寻常百姓几番换,那有当年燕子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